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秀萍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伦理
  • 2篇晋商
  • 1篇德性培养
  • 1篇德育
  • 1篇德育启示
  • 1篇哲学
  • 1篇哲学思维
  • 1篇政治
  • 1篇政治伦理
  • 1篇政治思想
  • 1篇政治哲学
  • 1篇儒学
  • 1篇儒学复兴
  • 1篇思维
  • 1篇旁观
  • 1篇旁观者
  • 1篇品德
  • 1篇品德培育
  • 1篇李觏
  • 1篇吏治

机构

  • 7篇山西大学

作者

  • 7篇焦秀萍

传媒

  • 3篇山西高等学校...
  • 1篇晋阳学刊
  • 1篇江淮论坛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中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8
  • 3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浅谈晋商家庭伦理及其现代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国内的研究者多把对晋商的研究重点放在票号、大院及晋商兴衰上,而探究晋商辉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晋商精神来自哪里以及晋商精神如何传承等的研究则不是特别多。文章从家庭角度剖析晋商的家庭伦理观,其核心是崇儒尊礼的孝亲观、夫义妇德的夫妇观和儒商并重的育子观。挖掘晋商家庭伦理观的现代价值,可对现代商人走向儒商之路提供价值引导,可对当今社会职业道德的培养提供启示。
焦秀萍赵唐洁
关键词:晋商家庭伦理
论韩非子的政治哲学——“不两立”哲学思维与“务力”政治思想的有机融合
2017年
韩非子秉承了先秦法家理性务实的传统,构建了一套从"不两立"到"务力"的政治哲学理论,使政治在数百年的动乱之后,重新走上良性运行的轨道,是当时社会变革的理论先导。韩非子的政治哲学及其批判性反思所蕴涵的实力战略、法治精神,不仅对于战国的社会变革有着举足轻重的实用价值,而且对于当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具有现实意义。
焦秀萍
关键词:韩非子
李觏对北宋儒学复兴的哲学构思被引量:1
2017年
"礼"是儒家文化的象征和标志,是儒学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自汉代开始凋落、魏晋日渐衰微的儒学传统,至北宋时已面临诸多阻滞。北宋中期很多儒者都自觉担当起复兴儒学这一历史使命,李觏无疑是重要代表之一。他秉承了先秦儒家关怀民生、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揭露宗教对儒家礼治的冲击,为复兴儒学扫清外在障碍;提出"礼顺人情"的观点,为复兴儒学奠定民众基础;提倡将礼制度化,为复兴儒学提供制度保障,构建了层层深入又步步紧扣的儒学复兴体系。李觏的理论不仅为北宋中期复兴儒学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实则成为了两宋功利主义学说的一个历史源头,而且为理学家构建思辨本体论的新儒学体系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焦秀萍
关键词:李觏儒学复兴
晋商家训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被引量:1
2018年
晋商之所以取得傲视群雄的辉煌成就与其伦理思想息息相关。晋商将传统伦理思想以家训的形式,通过对其子孙亲自教导和严格训诫,形成了严于律己、持家勤俭、兼济天下的独特的伦理思想体系。这些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对于当今重财轻德、奢靡浪费、同情心缺乏的道德现象有重要启发价值。文章立足于对晋商家训伦理思想的深入挖掘,力图将晋商家训伦理思想的精髓与当代社会紧密结合,以期探求晋商家训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的重要现实意义。
焦秀萍谢颖格
关键词:伦理思想德性培养爱国意识
麦金太尔的善观念及其德育启示
2018年
麦金太尔的善观念针对现代道德哲学重抽象人性而轻多元人格、重事实依据而轻价值指涉、重外在规范而轻内在价值之善观念的理论批判,是从行为实践、叙事自我和社群生活三个层面所建构的价值体系。善观念所意蕴的实践观、人性观、社群观,可为当前的实践意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提供理论借鉴。
焦秀萍樊帅兵
关键词:品德培育
亚当·斯密的同情观及其当代启示被引量:1
2018年
亚当·斯密秉承苏格兰启蒙运动以来的情感主义思潮,主张从人的情感禀赋出发探寻道德伦理的基础。作为天性的同情感,既是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产生基础,也是道德评价和道德品质的合宜标准。斯密将同情作为学说的逻辑起点,既是其伦理思考的重要特色,又对今后道德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为当今中国进行道德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焦秀萍樊帅兵
关键词:旁观者合宜性
论韩非政治伦理的整体转向与深层机理——以吏治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2
2023年
吏治是参透先秦法家政治伦理思想的一把钥匙,也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文化的一个重要支点。韩非在批判儒家吏治的基础上,致力于引发吏治思维的根本转向。德性修为向法治规范的核心观念转换、道义担当向功利承认的价值认知转移、人格典范向制度合力的运作机制转化和自律管理向他律控制的践行方式转变,构成这一思维转向的核心内容。韩非吏治思维转向,既刻画了吏治发展的态势,亦折射着他对政治伦理的基本看法。韩非率先冲破抽象伦理道德对政治的约束,试图开创一种完全不同于正统政治伦理的新论说,旨在揭示政治自身的特质及政治伦理的“政治性”偏向。
焦秀萍
关键词:政治伦理吏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