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静

作品数:49 被引量:169H指数:9
供职机构: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科研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生物学
  • 4篇理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养殖
  • 4篇微藻
  • 4篇污染
  • 4篇贝类
  • 4篇船舷
  • 3篇叶绿素A
  • 3篇真核
  • 3篇水体
  • 3篇水质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粒级结构
  • 3篇海况
  • 3篇海流
  • 3篇痕量
  • 3篇辅助设备
  • 3篇长钢
  • 3篇沉积物
  • 3篇刺参
  • 2篇乙醇水溶液

机构

  • 48篇辽宁省海洋水...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辽宁水利职业...
  • 1篇大连市现代农...
  • 1篇珀金埃尔默企...
  • 1篇大连圣亚旅游...
  • 1篇辽宁省自然资...

作者

  • 48篇杜静
  • 31篇宋伦
  • 22篇吴金浩
  • 22篇王昆
  • 15篇李楠
  • 15篇张玉凤
  • 14篇宋广军
  • 13篇刘桂英
  • 12篇王召会
  • 12篇吴景
  • 11篇李爱
  • 11篇田金
  • 11篇宋永刚
  • 10篇赵海勃
  • 10篇胡超魁
  • 9篇邵泽伟
  • 8篇杨爽
  • 8篇田甲申
  • 6篇姜冰
  • 6篇王年斌

传媒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水产科学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兽类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环境化学
  • 1篇海峡科技与产...
  • 1篇档案管理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中国无机分析...
  • 1篇兽医导刊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11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东湾毒害微藻潜在风险分布及环境关联被引量:4
2018年
以18S rDNA V4区作为目标基因,利用自行设计的真核浮游植物鉴定引物V4(F/R),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辽东湾2014年四季海水中真核藻类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了辽东湾毒害藻类共29种,曾引发赤潮或褐潮的种类有19种,可导致鱼类大规模死亡的有8种,主要为甲藻门.有18种疑似为辽东湾新记录种,其中9种在中国海域未见报道;发现麻痹性贝毒(PSP)产毒藻8种,腹泻性贝毒(DSP)产毒藻2种,产虾夷扇贝毒素(YTX)产毒藻3种,神经性贝毒(NSP)产毒藻2种,溶血毒素(hemolysin)产毒藻13种,另外还有1种褐潮产毒藻(EPS).辽东湾检出的毒害藻类中有8种自养型、1种异养型、20种混合营养型藻类.麻痹性贝毒、虾夷扇贝毒素、溶血毒素在夏季风险较高,神经性贝毒在秋季风险较高,腹泻性贝毒在春、夏季风险均较高,辽东湾东西两岸是贝毒风险高发区.辽东湾春季水温对YTX、NSP产毒藻影响显著负相关;夏季COD、Oil、DIN、Pb、Cd对各产毒藻类影响显著正相关;秋季各环境因子对各产毒藻类影响不显著;冬季Zn、As、Oil、DIN对各产毒藻类影响显著正相关,水温对各产毒藻类影响显著负相关,各产毒藻类与环境因子关联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宋伦宋伦吴景李楠杜静王昆刘桂英
辽东湾潜在褐潮生物时空分布及环境关联被引量:9
2018年
以18S rDNA V4区作为目标基因,利用自行设计的真核浮游植物鉴定引物V4(F/R),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辽东湾2014年四季海水中真核浮游植物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了8种潜在褐潮生物:抑食金球藻、金牛微球藻、微拟球藻、颗粒微拟球藻、细小微胞藻、密球藻、普通小球藻、钙质角毛藻,其中前2种生态风险较高,主要分布在辽东湾西南、东南两侧.除抑食金球藻和细小微胞藻为混合营养型外,其他6种均为自养型.细小微胞藻丰度最高(平均161445个/L),主要分布在秋季;其次是抑食金球藻、金牛微球藻(平均13912,13717个/L),主要分布在春季;之后为钙质角毛藻、普通小球藻(平均5498,5234个/L),主要分布在秋季;密球藻(平均1345个/L),主要分布在夏季;微拟球藻、颗粒微拟球藻最少(平均56,44个/L),冬季无分布.辽东湾潜在褐潮生物丰度与水温、水深、无机氮、N/P显著相关,其群落结构演替与环境因子关联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宋伦宋伦吴景李楠杜静杨爽
关键词:生态分布
一种多功能鱼类繁育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鱼类繁育装置,所述繁育装置为内部中空的盒体,由组装板相互可拆卸连接构成,所述组装板包括:前板、背板、侧板、盖板、底板,所述中空的方形盒体正面的组装板为前板,背面的组装板为背板,底面的组装板为底板...
刘桂英代红梅葛坤魏鑫王爱民王召会李爱杜静张渝洋高颖
文献传递
辽东湾海水颗粒相中多环芳烃分布与来源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为掌握辽东湾海水颗粒相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特征,以辽东湾海水颗粒相中多环芳烃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仪对2016年5月和8月海水颗粒相中24种多环芳烃进行分析,并对24种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分子组成和主要来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显示,5月和8月辽东湾海水颗粒相中24种多环芳烃含量分别为(83.9±119.3)ng/L和(28.8±31.4)ng/L,季节变化显著,5月和8月辽东湾海水颗粒相中芘的含量最高,平均含量分别为(30.0±35.3)ng/L和(12.5±13.8)ng/L,其次是菲和荧蒽;海水颗粒相中多环芳烃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辽河口和大辽河口附近海域;辽东湾海水颗粒相中多环芳烃来源的异构体比值法分析表明,5月和8月海水颗粒相中多环芳烃为石油源和燃烧源的混合来源,燃烧源为主。本研究结果可为海洋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监管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张玉凤宋永刚宋伦李楠王昆杜静赵海勃吴金浩
关键词:颗粒相多环芳烃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水产品中磺胺嘧啶(sulfadiazine, SDZ)、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 SMZ)、磺胺二甲嘧啶(sulfadimidine, SDM)、磺胺间甲氧嘧啶(sulfamonomethoxine, SMM)4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采用乙腈-0.2%甲酸溶液均质振荡提取,用CaptivaEMR-Lipid固相萃取柱净化,外标法定量。结果 4种磺胺类药物的检出限为0.08~0.12μg/kg,定量限为0.25~0.50μg/kg,回收率均为70.2%~103.4%之间。结论该方法具有基质干扰小、准确,易操作等优点,适用于水产品中4种磺胺类残留药物的检测。
刘桂英宋广军王召会杜静吴金浩张瑜洋王志松宋伦张雪付韵涵
关键词:磺胺类药物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固相萃取
ADCP海流调查辅助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ADCP海流调查辅助设备,包括仪器固定部和船舷固定部;仪器固定部包括相互连接的长钢管和短钢管;长钢管上设有套管,套管上设有与套管垂直的横管;船舷固定部包括并排设置的固定件,固定件包括连接钢管和设置在连接钢管两...
王昆赵海勃宋伦吴金浩刘桂英马志强杜静李楠张玉凤于喆胡超魁田金邵泽伟宋广军王召会杨爽李爱吴景
文献传递
不同环境条件下海水中苯系物的挥发过程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为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海水中苯系物的挥发过程,基于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T-GCMS)法,获取了不同模拟实验条件下海水中苯系物的挥发动力学曲线,并分析讨论了温度、风速等条件的变化对海水中苯系物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特定风速条件下海水中苯系物的挥发动力学曲线可用指数方程拟合,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海水中苯系物各组分挥发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室温25℃下挥发速率明显高于4℃时;相同温度时风速提高海水中苯系物挥发速率加快。海水中苯乙烯、甲苯挥发速率稍高,二甲苯相对较低。不同实验条件下海水中苯系物的挥发速率差异明显,其大小顺序表现为室温25℃+特定风速>室温25℃+静态挥发>低温4℃+特定风速>低温4℃+静态挥发。在低温4℃条件下风速对苯系物挥发的贡献程度更加显著。
吴金浩杜静杜静王昆张玉凤吴景王昆
关键词:苯系物挥发
辽宁典型海域表层海水中在用化学农药浓度水平与潜在生态风险被引量:5
2021年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分析了辽宁典型海域表层海水中14种在用化学农药(current use pesticides,CUPs)浓度水平,探讨了CUPs的可能来源,并评估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辽宁典型海域表层海水中共检出7种CUPs,总浓度水平范围为16.7~176.1 ng·L^(-1),高值区域主要位于河流入海口,辽东湾西部海域CUPs检出浓度普遍高于黄海东北部海域.除草剂阿特拉津(atrazine)和杀菌剂三唑醇(triadimenol)在检出7种CUPs中占比最高,贡献率分别为56.0%和34.5%.源解析表明,6种CUPs可能来源于农田退水等径流输入和生产化学农药的工厂废水排放等,水果种植业则可能是单一组分乙草胺(acetochlor)的重要贡献源.除草剂阿特拉津和乙草胺对研究海域微藻存在中等-高风险,7种CUPs对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的风险均处于较低水平.
杜静胡超魁解怀君田甲申李爱谢晴吴金浩宋伦
关键词:生态风险
海洋哺乳动物体内新污染物生理毒代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2024年
新污染物治理是国家重大需求,海洋是新污染物重要的汇。新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后,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尤其对食物链顶端的海洋哺乳动物存在较大风险。生理毒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toxicokinetic,PBTK)模型可以关联新污染物环境浓度与生物体内浓度,定量描述新污染物在海洋哺乳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过程,预测靶器官中新污染物的积累趋势,有助于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本文概述了PBTK模型的构建方法和海洋哺乳动物体内新污染物PBTK模型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PBTK模型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解怀君闫振辉田甲申杜静刘昱宏
关键词:海洋哺乳动物生物积累
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概念及促进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进入21世纪以来,基于国家海洋开发的大环境,我国海洋科技成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也保证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也出台了很多关于海洋科技创新的战略,推动我国的海洋科技不断发展。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主要是针对产业化进行转型,充分了解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工作目标,让海洋科技发展成为未来工作的主要目标。基于此,本文以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研究重点,分析影响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并且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下,从组织方式、资源以及市场3个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促进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
姜冰王军杜静于喆王晓燕宋永刚
关键词:影响因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