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丹青

作品数:3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城市
  • 1篇心灵
  • 1篇双修
  • 1篇欧洲文化
  • 1篇人本
  • 1篇人本主义
  • 1篇主义
  • 1篇本主
  • 1篇触媒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华大学

作者

  • 2篇陈可石
  • 2篇方丹青
  • 1篇崔莹莹
  • 1篇陈楠

传媒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国际城市规划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以文化大事件为触媒的城市再生模式初探--“欧洲文化之都”的实践和启示被引量:18
2017年
在国外,举办以文化活动为主题的大事件是一个文化导向城市再生的方案策略。目前国内对"大事件"这一学术课题的研究并不充分,更缺少与文化大事件相关的深入研究。本文以欧洲较为知名的品牌性文化事件"欧洲文化之都"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城市再生的触媒作用;并以利物浦作为重点案例,总结其成功经验,如清晰的主题目标与连贯详细的实施计划、创新的管理模式与多方的公众参与、平衡的物质发展与项目收支等;最后提出文化导向下城市再生的文化大事件模式,并探讨其在中国的适应性,对中国未来的城市更新实践提出启示,建议从理念转变、规划转变、管理转变三个角度真正实现城市的文化再生。
方丹青陈可石陈楠
“城市双修”工程的人本导向研究——基于需求溢出的理论解析与案例探讨被引量:5
2018年
"城市双修"是反思中国30多年粗放型城镇化规划和建设以及管理实践、应对现阶段城市病高发、加快实现城市转型发展的综合性治理工程。借鉴公共管理学中的需求溢出理论,分析了双修工程的价值取向,探讨了双修工程在城市更新中的定位导向,提出要以人本主义为中心,突出市民参与,重构满足市民生态、品质与内涵诉求的城市发展环境。并以台湾高雄市为例,从自然生境、建成环境、文化意境、治理保障与经济转型5个层面对其更新中的"人本"实践进行剖析。综合上述理论与实践分析,认为单纯的物质治理模式在人类需求的无限扩张中存在功能盲区,"城市双修"也需兼顾心灵治理。
崔莹莹高庆浩陈可石方丹青
关键词:人本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