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春旭
-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智能弹药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部委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串联随进战斗部斜侵彻装甲钢板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为研究串联随进战斗部斜侵彻钢板的作用过程,合理设计串联随进战斗部结构,分析了斜侵彻的影响因素,设计了串联随进战斗部和试验方法,开展了串联随进战斗部在20°着靶角条件下斜侵彻50 mm厚装甲钢板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计前级装药结构、隔爆和泄爆机构,增加随进子弹的结构强度,可以扩大串联战斗部有效作用的速度范围,改进后的战斗部可以在20°着靶角条件下且着靶速度为220~300 m/s的范围内,有效作用于50 mm厚装甲钢板.
- 庞春旭何勇沈晓军杜忠华郭磊
- 关键词:斜侵彻
- 刻槽弹体旋转侵彻铝靶试验与数值模拟被引量:14
- 2015年
- 为研究刻槽弹体旋转侵彻作用性能,分析了刻槽弹体旋转侵彻作用过程,在着靶速度400~700m/s范围对刻槽弹体和卵形弹体旋转侵彻铝靶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LS-DYNA动力学软件对刻槽弹体和卵形弹体旋转侵彻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仿真方法及材料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着靶速度300~700m/s,转速0~1 500r/s条件下的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旋转对刻槽弹体侵深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弹体转速和着靶速度达到合理匹配时,旋转的刻槽弹体可以有效地提高弹体的侵深。
- 庞春旭何勇沈晓军张先锋郭磊
- 掘进侵彻弹形与侵彻混凝土深度演绎过程研究
- 2015年
- 为研究掘进侵彻弹形与深度的演绎过程,运用LS-DYNA动力学软件对不同弹形头部、不同着速下掘进侵彻混凝土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低着速时,带切削刃的钻形掘进侵彻方式可提高侵彻深度;高着速时,卵形弹更具优势;旋转速度为70kr/min时,加载速度为350~500m/s时,带切削槽的卵形弹能使侵彻深度最大;在较优加载条件时,切削槽的深度对侵彻深度影响最大,斜度影响次之,切削槽的迎靶面形状对侵彻深度影响最小。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
- 郭坚潘绪超何勇庞春旭邓佳杰
- 关键词:混凝土数值仿真
- 刻槽弹体旋转侵彻混凝土效应试验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为研究刻槽弹体旋转侵彻混凝土靶的侵彻性能,利用14.5 mm滑膛枪发射平台,进行了非旋转的卵形弹体与刻槽弹体侵彻砂浆混凝土靶试验研究,同时利用14.5 mm线膛枪发射平台,进行了旋转的卵形弹体和刻槽弹体侵彻砂浆混凝土靶和石灰石混凝土靶试验研究。两种发射平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卵形弹体头部刻槽和旋转侵彻的方法,使对混凝土目标的破坏从单一的挤压破坏变为挤压与环向剪切联合作用的破坏模式,达到了减少轴向阻力和提高侵彻威力的作用;相比于砂浆混凝土靶,石灰石混凝土靶具有较强的抗侵彻能力。
- 庞春旭何勇沈晓军张先锋李文彬郭磊潘绪超
- 关键词:侵彻
- 基于Archard理论分析弹体质量侵蚀被引量:3
- 2014年
- 基于模具与工件磨损中的Archard粘着磨损理论,分析弹体表面微粒的细观塑性变形,建立弹体质量侵蚀表征模型,运用动态空腔膨胀理论得到弹体表面应力,再通过差分计算得到高速侵彻中弹体宏观轮廓的钝化回退过程。计算得到的弹体外部轮廓、质量损失及侵彻深度等参数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弹体侵蚀效应对侵彻时间和深度的影响随着撞击速度的增大愈加显著;弹体侵彻过程中最大过载与刚性条件下有较大区别,提高弹体材料的屈服强度能有效减少侵彻过程中弹体的质量损失,提高最终侵彻深度。
- 郭磊何勇张年松庞春旭郑浩
- 关键词:弹体高速侵彻
- 串联随进战斗部垂直侵彻装甲钢板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设计了一种串联随进战斗部,作用时前级聚能装药形成聚能杆式侵彻体对靶板进行侵彻开孔,随后后级随进子弹依靠动能嵌入到开孔的靶板中,实现对目标的毁伤与封锁。在着靶速度为220~330m/s范围内,开展了对该串联战斗部垂直作用于不同厚度装甲钢板的侵彻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230~300m/s范围内,此种结构的串联随进战斗部可以有效作用,随进子弹的嵌入深度总体上随着撞击速度的提高而增大,随进子弹保持完整且嵌入牢固,能够有效实现对目标的毁伤与封锁。
- 庞春旭何勇沈晓军杜忠华
- 关键词:滑膛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