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浩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压燃
  • 2篇丁醇
  • 2篇预混
  • 2篇预混压燃
  • 2篇增压
  • 2篇增压器
  • 2篇增压系统
  • 2篇正丁醇
  • 2篇中冷
  • 2篇汽油
  • 2篇掺混
  • 1篇点燃式
  • 1篇点燃式发动机
  • 1篇多缸
  • 1篇多缸机
  • 1篇直喷
  • 1篇数对
  • 1篇特征参数
  • 1篇喷油
  • 1篇喷油策略

机构

  • 6篇天津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作者

  • 6篇冯浩
  • 5篇郑尊清
  • 4篇尧命发
  • 4篇毛斌
  • 1篇王浒
  • 1篇张翔宇
  • 1篇童来会
  • 1篇官维

传媒

  • 2篇内燃机工程
  • 2篇中国内燃机学...
  • 1篇内燃机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6
  • 3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汽油/柴油和正丁醇/柴油掺混燃料对部分预混压燃(PPCI)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本文利用一台高压共轨8.4L重型柴油机,燃用汽油/柴油和正丁醇/油掺混燃料,掺混比例为体积分数40%、60%和80%.研究了0.48MPa和0.95MPa平均有效压力(BMEP)工况下燃料特性对部分预混合压燃的燃烧过程和...
毛斌尧命发郑尊清官维郭银飞冯浩
关键词:重型柴油机汽油正丁醇
掺混燃料特性在不同负荷工况下对部分预混压燃(PPCI)的影响
本文针对一台6 缸8.4L 高压共轨柴油机,向柴油燃料中分别添加汽油和正丁醇(掺混体积比分别为40%、60%和80%),研究了不同负荷(平均有效压力1.43 MPa、0.95 MPa 和0.48MPa)工况燃料特性对PP...
毛斌尧命发郑尊清刘佳林官维郭银飞冯浩
关键词:正丁醇
汽油压燃小负荷燃烧过程优化被引量:14
2016年
利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ONVERGE,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内部EGR和喷油策略的耦合控制对汽油压燃(GCI)燃烧模式小负荷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排气门两次开启策略引入内部EGR后,缸内温度得到显著提高;在平均指示压力p_i为0.32,MPa的工况下,与单次喷射相比,采用两次喷射可以有效控制缸内混合气分布,提升缸内混合气浓区和高温区的一致性,进而显著提高燃烧效率和指示热效率;随着负荷降低,燃烧效率和指示热效率有所下降,需要提高内部EGR率和进气压力以保持较好的燃烧特性;在pi约为0.22,MPa的工况下,单次喷射的燃烧效率较两次喷射更高,即随着GCI负荷的降低,喷油策略应由两次喷射变为单次喷射以控制缸内混合气分布,从而使燃烧得到改善.
祝宇轩王浒张翔宇童来会冯浩尧命发
关键词:内部EGR喷油策略
稀燃对甲醇直喷点燃式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将一台增压直喷米勒循环汽油机改制成高压缩比(13.8)甲醇直喷点燃式发动机,在2 750 r/min、平均有效压力(brake mean effective pressure,BMEP)为1.1 MPa及1.5 MPa工况下研究了稀燃对甲醇直喷发动机燃烧、排放及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过量空气系数λ增大,甲醇直喷发动机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逐渐延长,高稀释率下燃烧滞燃期和持续期明显短于汽油原机。在1.1 MPa BMEP工况下,发动机的稳定燃烧极限从汽油原机的λ=1.5拓宽到甲醇直喷的1.7以上。气体排放方面,随λ增大,甲醇直喷发动机HC排放逐渐增加,而CO排放先降低后升高,在λ=1.1附近CO排放最低。与汽油原机相比,甲醇直喷发动机在各过量空气系数下均表现出更低的NOx、HC及CO排放。热效率方面,发动机在BMEP为1.1 MPa下,汽油原机和甲醇直喷的最大有效热效率分别为39.8%和44.1%,热效率绝对值分别较当量比燃烧提升2.5%和3.2%。BMEP提高到1.5 MPa后,甲醇直喷发动机在λ=1.4实现了44.5%的最大有效热效率。
赖开昌冯浩冯浩郑尊清林思聪
关键词:发动机燃烧热效率
两级增压系统参数对泵气损失影响的热力学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建立了两级增压系统热力学模型,分别分析了压比分配、级间中冷、增压器效率和排气温度等参数对泵气损失的影响,并确定了不同参数下的最佳压比分配。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低压级压气机入口温度和增压器效率均相同时,压比分配为1时可获得最低泵气损失;降低高压级压气机入口温度能明显降低泵气损失,最佳压比分配随高压级压气机入口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增压器总效率的提高能显著降低泵气损失,级间无中冷且增压器总效率一定的情况下,泵气损失随压气机效率的提高而减小;级间无中冷时,不同增压器效率对应的最佳压比分配存在突变,但此时泵气损失对压比分配变化不敏感;泵气损失随涡前温度的降低呈线性增加,这对新型燃烧方式的涡轮增压器设计和匹配提出更高的要求。
冯浩郑尊清毛斌官维黄冠衍尧命发
两级增压系统特征参数对泵气损失影响的模拟研究
建立了增压器热力学模型,分别分析了压比分配、级间中冷、增压器效率和排气温度等特征参数对泵气损失和有效热效率的影响,并确定了不同参数下的最佳压比分配。结果表明:高、低压级压气机入口温度及高、低压增压器总效率都分别相同时,高...
冯浩郑尊清毛斌官维黄冠衍郭银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