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焦炭
  • 2篇对焦
  • 2篇溶损反应
  • 2篇炼焦
  • 2篇耐压
  • 2篇耐压强度
  • 2篇高温
  • 1篇氧化碳
  • 1篇配煤
  • 1篇配煤炼焦
  • 1篇强度计算
  • 1篇中温煤沥青
  • 1篇黏结性
  • 1篇煤沥青
  • 1篇焦煤
  • 1篇焦炭质量
  • 1篇光学组织
  • 1篇二氧化碳
  • 1篇肥煤
  • 1篇

机构

  • 5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马鞍山钢铁股...

作者

  • 5篇崔平
  • 5篇黄龙
  • 4篇王忠乐
  • 3篇王为为
  • 2篇凌强
  • 2篇屈克林
  • 1篇雷昭

传媒

  • 2篇燃料与化工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煤化工
  • 1篇2014年焦...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二氧化碳气氛下的焦炭高温耐压强度研究
本文模拟了高炉环境,研究焦炭经C02碳素溶损反应后的耐压强度,进一步了解焦炭在高炉内的降解机理。发现影响焦炭破碎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和焦炭所处的气氛,焦炭耐压程度随温度和反应气氛中CO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溶损反应程度的...
崔平王为为王忠乐黄龙屈克林
关键词:焦炭耐压强度溶损反应二氧化碳
文献传递
中温煤沥青与肥煤对焦炭微观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以煤焦油沥青或肥煤为黏结剂,在实验室条件下,与气煤以及不同粒度的焦粉、无烟煤和瘦煤等惰性物相互配合炼制坩埚焦,对所得焦炭进行光学组织、显微强度(MSI)、结构强度(SSI)测试,研究沥青和肥煤对焦炭微观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惰性物粉碎细度的增加,所得焦炭的MSI、SSI、光学各向异性指数(OTI)均呈现出增大的趋势;且配加中温煤焦油沥青所得焦炭的MSI、SSI、OTI均比配加肥煤的焦炭好。说明实验条件下的中温煤沥青比肥煤更有利于改善焦炭的微观性质。
黄龙凌强刘涛陈勇叶友贵王忠乐崔平
关键词:中温煤沥青肥煤焦炭光学组织
无焦煤炼焦时惰性物对焦炭微观强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在无焦煤的炼焦条件下,将徐州气煤和枣庄肥煤两种煤混合,以此混煤为基础煤料,添加不同粒度的焦粉、瘦煤、无烟煤进行坩埚焦炼焦实验,对所炼制的坩埚焦进行焦炭光学组织、焦炭显微强度和结构强度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添加惰性物使焦炭的各向异性指数(OTI)增大,I+Mf+FF减小;3种惰性物中,添加焦粉对提高焦炭显微强度和结构强度效果最好;惰性物的粒度越小,提高焦炭质量效果越明显。
王忠乐王为为黄龙叶友贵崔平
关键词:炼焦焦炭质量
二氧化碳气氛下的焦炭高温耐压强度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在N2、CO2以及50%N2+50%CO2混合气氛下的焦炭高温耐压强度,考察温度和碳素溶损反应程度对焦炭高温耐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CO2浓度以及碳素溶损反应程度的增加,焦炭的高温耐压强度降低,内部溶损反应程度小的焦炭,有利于维持焦炭在高温段的耐压强度。
崔平王为为王忠乐黄龙屈克林
关键词:焦炭溶损反应耐压强度
基于弱黏煤炼焦的焦炭界面及其结合强度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依据弱(非)黏结性煤配煤炼焦实际,对David Merrick关于界面结合强度计算式进行优化,并结合不同煤样两两配合炼焦所得焦炭的结构强度和显微强度测试结果,对含有弱黏结性煤参与炼焦的焦炭进行界面结合强度计算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David Merrick计算式比原式更适用于预测弱黏结性煤配煤炼焦所得焦炭的界面结合强度;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不同变质程度煤进行共炭化后,其所得焦炭界面结合情况不同,在配比为6:4时,肥煤与焦煤的界面结合最好,而气煤与瘦煤的界面结合最差。
叶友贵凌强雷昭黄龙崔平李兴龙刘涛
关键词:配煤炼焦强度计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