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宇鹏
- 作品数:20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吡菲尼酮对UUO大鼠肾组织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吡菲尼酮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90只,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UUO组、实验治疗组各30只。实验治疗组给予吡菲尼酮200 mg/(kg·d)灌胃,假手术组和UUO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14 d。各组于术后第3、7、14天分别随机处死大鼠10只,留取左侧梗阻肾标本。蜡块包埋固定后,切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组及各时间点PI3K、Akt、mTOR蛋白表达含量。结果从外观上看,与UUO组相比,实验治疗组在对应时间点上梗阻肾脏肿大及积水程度较轻,色泽较红润。HE染色后观察,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UUO组较假手术组肾间质纤维化改变明显,提示造模成功,且随着梗阻时间延长,纤维化程度表现出增加趋势。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随梗阻时间延长,UUO组肾组织PI3K、Akt、mTOR蛋白表达逐渐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治疗组肾组织PI3K、Akt、mTOR表达较UUO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吡菲尼酮可减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改善肾功能及降低PI3K/Akt/mTOR通路的表达,改善肾功能。
- 杨松康晓明孟庆云杨舒贺陈卫红韩宇鹏梅梅聂晶杨丽微周晓昭
- 关键词:单侧输尿管梗阻肾间质纤维化
- 大鼠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修复作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骨髓单核细胞(BM-MNCs)移植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修复作用。方法将标记的异体大鼠BM-MNCs移植到大鼠UC模型内,观察大鼠的精神、进食、活动、大便情况及体重变化,结肠大体形态,黏膜组织损伤的情况。结果移植7 d后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排便情况明显优于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及光镜观察,移植后3 d及7 d,移植组与PBS组结肠大体标本无明显差别,移植后14 d,移植组结肠大体标本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无明显溃疡;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14 d的大鼠结肠组织中均可观察到DAPI标记的BM-MNCs细胞。结论BM-MNCs移植可以促进大鼠UC模型损伤结肠组织的修复。
- 韩宇鹏鲍秀琦颜玉陈刚邱冰吴宇王雪姜威
- 关键词:骨髓单个核细胞溃疡性结肠炎
- 尿毒清颗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功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功能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90只,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各30只。实验组给予尿毒清颗粒每日2 g/kg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14 d。各组于手术后第14天处死,留取左侧梗阻肾标本。采用肾组织病理光镜观察肾间质纤维化表现;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TGF-β1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肾脏TGF-β1表达。结果假手术组肾组织形态结构基本正常;模型组第14天时发生间质增宽、间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及肾脏纤维化表现;实验组肾脏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模型组和实验组BUN和Scr、TGF-β1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毒清颗粒可减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改善肾功能及降低TGF-β1表达。
- 韩宇鹏孟庆云杨舒贺杨松
- 关键词:尿毒清颗粒单侧输尿管梗阻肾间质纤维化肾功能
- 五味苦参肠溶胶囊对DSS诱导小鼠模型TLR4/MYD88通路表达的影响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五味苦参肠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结肠组织中TLR4/MYD88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各组10只。模型组、干预组小鼠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溶液7d造模,对照组正常喂养7d。造模成功后治疗组的10只小鼠,用3.84g/(kg·d)中等浓度的五味苦参肠溶胶囊溶液灌肠7d;模型组的10只小鼠分别进行等容量的0.9%氯化钠灌肠7d后;对照组正常喂养7d。观察各组小鼠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模型小鼠结肠组织TLR4/MYD88通路表达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DA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DAI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TLR4、MYD8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TLR4、MYD88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FSEC对UC小鼠有治疗作用,FSEC能通过降低TLR4、MYD88而发挥治疗作用。
- 甘旭颖姜威韩宇鹏陈刚陈曦张瑞洲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作用。方法:将DAPI标记的同种异体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经尾静脉注射移植到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体内(模型组),以尾静脉注射等量PBS的UC大鼠作为对照组。光镜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变改变,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DAPI的BM-MNCs在结肠组织中的定植及分布情况,免疫荧光检测BM-MNCs中CK19、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组大鼠结肠组织可见新生黏膜上皮及腺体,黏膜下有新鲜至成熟肉芽组织生成,明显优于对照组;移植14天,大鼠结肠组织中可观察到DAPI标记的BM-MNCs细胞;DAPI标记的细胞可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CD34或黏膜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CK19。结论:BM-MNCs可向受损病变部位结肠组织迁移和定植,且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黏膜上皮细胞。
- 陈刚邱冰颜玉鲍秀琦韩宇鹏吴宇王雪姜威
- 关键词:骨髓单个核细胞溃疡性结肠炎迁移分化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FUT3基因多态性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FUT3基因多态性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肠镜下组织活检的UC患者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别作为UC组和对照组,测定肠黏膜内FUT3基因的多态性、免疫转录因子及炎症反应分子的表达量、免疫细胞的含量。结果:UC组肠黏膜组织中FUT3基因rs28362459位点、rs3894326位点基因型的构成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rs3745635位点GA+AA基因型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UC组黏膜组织中CD4^+CD29^+、CD4^+IL17A+细胞的含量以及HSF-2、NF-kB、Bax、TNF-α、IL-1β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D4^+CD25^+Foxp3^+细胞的含量以及SOCS2、SOCS3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FUT2rs3745635位点GA+AA基因型的UC组黏膜组织中CD4^+CD29^+、CD4^+IL17A^+细胞的含量以及HSF-2、NF-κB、Bax、TNF-α、IL-1β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GG基因型的UC组黏膜组织,CD4^+CD25^+Foxp3^+细胞的含量以及SOCS2、SOCS3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低于GG基因型的UC组黏膜组织。结论:UC肠黏膜内FUT3基因rs3745635位点多态性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的紊乱密切相关。
- 陈刚韩宇鹏鲍秀琦颜玉任秀英杨川江姜威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基因多态性免疫应答炎症反应
- 美沙拉嗪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IL-8、IFN-γ的表达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研究美沙拉嗪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以及对结肠组织IL-8、IFN-γ水平的表达影响。方法:将60只6~8周龄清洁级健康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组)、对照组(B组)、美沙拉嗪组(C组)、美沙拉嗪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组(D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均用免疫复合法制备UC模型,美沙拉嗪联合布拉氏酵母菌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800mg/kg,溶于1mL生理盐水中,并美沙拉嗪肠溶片200mg/kg,溶于1mL生理盐水中灌胃给药;美沙拉嗪组应用美沙拉嗪肠溶片200mg/kg,溶于1mL生理盐水中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mL/d灌胃;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每天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全麻下处死剖腹取大鼠肠道组织制备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测定结肠组织IL-8、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的DAI评分、结肠黏膜损伤评分、IL-8、IFN-γ的水平的表达均明显正常组、美沙拉嗪组、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美沙拉嗪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美沙拉嗪组的DAI评分、结肠黏膜损伤评分、IL-8、IFN-γ的水平的表达低于美沙拉嗪单独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和美沙拉嗪均能降低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中IL-8、IFN-γ的表达,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均具有治疗作用,且联合用药优于单药物治疗。
- 陈刚颜玉鲍秀琦姜威韩宇鹏杨川江
- 关键词:美沙拉嗪布拉氏酵母菌溃疡性结肠炎IL-8IFN-ΓTNBS
- 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对溃疡性结肠炎修复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病变修复的作用。方法:取SD大鼠45只,其中15只用于提取BM-MNCs,移植组及PBS组各15只,均制作UC模型,移植组及PBS组经尾静脉分别注射BMMNCs细胞悬液及PBS液1mL。正常饲养,观察大鼠的精神、进食、活动及大便情况。并于注射后3d、7d、14d每组各处死大鼠5只,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病变改变。结果:移植后第14天,移植组结肠黏膜病变修复程度明显优于PBS组。结论:BMMNCs移植可以促进UC大鼠损伤结肠组织的修复。
- 韩宇鹏姜威杨松李璇苗秋实张晓波鲍秀琦
- 关键词:骨髓单个核细胞溃疡性结肠炎
- 中药及单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研究
- 2024年
- 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延绵不愈,患者苦不堪言。中药作为祖国瑰宝,被广泛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通过各种方法提取的中药单体近几年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归纳总结中药及中药单体的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探究中药单体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为中药及中药单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理论依据。
- 戚亚男姜威陈刚韩宇鹏侯凯洋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药中药单体
-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变化的研究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结肠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的变化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将6~8周龄清洁级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采用免疫复合法建立UC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常规饲养,每天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7d后麻醉处死,剖腹截取远端结肠组织,肉眼观察结肠的大体损伤并评分以及显微镜下观察病理组织改变情况,免疫组化测定C-Kit、SCF的表达情况。结果:C-Kit和SCF蛋白在结肠组织的肌层、黏膜层、黏膜下层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模型组中的C-Kit、SCF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it、SCF在UC模型大鼠远端结肠组织内SCF表达明显下降,伴随ICC数量减少,UC的发病可能与ICC数量减少和SCF/Kit信号通路的下调有关。
- 姜威林傲孙佳斌陈刚韩宇鹏陈曦鲍秀琦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C-KITS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