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思远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菌根
  • 3篇亚热带
  • 3篇亚热带森林
  • 3篇土壤
  • 3篇土壤团聚体
  • 3篇团聚体
  • 3篇热带森林
  • 3篇南亚热带
  • 3篇南亚热带森林
  • 3篇菌根真菌
  • 3篇丛枝菌根
  • 3篇丛枝菌根真菌
  • 2篇土壤结构
  • 1篇优势树种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树种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侵染
  • 1篇侵染率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华...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唐旭利
  • 4篇张静
  • 4篇钟思远
  • 3篇褚国伟
  • 2篇高一飞
  • 1篇童琳

传媒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南亚热带森林优势树种氮、磷可利用性与菌根侵染率的关系被引量:8
2016年
氮(N)和磷(P)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其供应是否充足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菌根真菌侵染有助于植物对N、P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而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草地、农田生态系统中,并多以控制实验或者室内盆栽实验为主。选择南亚热带森林演替前期与演替中期的共有优势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以及演替中期与演替顶级阶段的共有优势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与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菌根侵染率、根际土酸性磷酸酶活性(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APA)、根际土以及叶片元素含量,探讨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共有优势树种N、P可利用性与菌根真菌侵染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马尾松菌根侵染率由演替前期的48.18%显著增加到演替中期的65.7%;木荷以及锥栗菌根侵染率分别由演替中期的57.7%、50.79%增加到演替顶级的64.03%、53.18%;(2)共有优势树种菌根侵染率与叶片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马尾松菌根侵染率与根际土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共有优势树种根际土APA、叶片N:P均随着演替的进行而升高,木荷和锥栗根际土APA分别由演替中期的8.8、9.38μmol·g^(-1)·h^(-1)显著增加到演替顶级的16.96、15.55μmol·g^(-1).h^(-1);共有优势树种根际土APA与有效磷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根际土C:P、N:P以及叶片N:P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随着南亚热带森林演替的进行,磷限制的增强将使得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共有优势树种菌根侵染率升高,菌根真菌的侵染能够缓解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共有优势树种所受的磷限制。
钟思远张静童琳高一飞夏艳菊唐旭利
关键词:优势树种南亚热带森林
沿海侵蚀台地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关系被引量:12
2017年
生态恢复是防治土壤侵蚀、恢复地带性植被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丛枝菌根真菌能够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进而改良土壤结构,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小良沿海侵蚀台地不同恢复阶段(裸地—桉树林—阔叶混交林—次生林)土壤团聚体组成、细根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GRSP)质量分数等指标,探讨沿海侵蚀台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与丛枝菌根真菌的潜在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植被恢复的进行,土壤大团聚体(粒径>2 000μm)含量、土壤结构稳定性指数(平均质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细根生物量、各微生物生物量以及总GRSP(Total GRSP,T-GRSP)质量分数均有所增加。(2)丛枝菌根真菌生物量与细根生物量、各微生物类群生物量以及T-GRSP质量分数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土壤中细根生物量、各微生物类群生物量以及T-GRSP质量分数与其MWD、大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在植被恢复过程中,丛枝菌根真菌能够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进而增强土壤结构稳定性,其机制可能在于丛枝菌根真菌生物量的增加能够促进其分泌更多的GRSP,并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和细根生物量。
钟思远张静褚国伟夏艳菊唐旭利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团聚体丛枝菌根真菌
南亚热带森林丛枝菌根真菌与土壤结构的关系
钟思远张静褚国伟高一飞唐旭利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土壤团聚体南亚热带森林
南亚热带森林丛枝菌根真菌与土壤结构的关系被引量:14
2018年
研究了南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组成、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球囊霉素相关蛋白(GRSP)含量,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MF)与土壤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1)南亚热带森林土壤养分、大团聚体(粒径>2000μm)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AMF生物量以及GRSP含量均随演替而增加。2)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团聚体组成的差异主要发生在10—20cm土层,该土层总GRSP含量、易提取GRSP占比、AMF生物量、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与其MWD具有显著正相关性。3)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南亚热带森林,AMF生物量与其总GRSP含量、易提取GRSP占比、土壤微生物量、SOC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总GRSP含量、易提取GRSP占比、AMF生物量、土壤微生物量、SOC含量与其大团聚体含量、MWD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而与其中、小型团聚体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AMF能够通过分泌GRSP、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促进土壤碳固持等措施影响南亚热带森林土壤结构稳定性。
钟思远张静张静夏艳菊褚国伟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土壤团聚体土壤微生物南亚热带森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