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世伟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洪积扇
  • 2篇土壤肥力
  • 2篇肥力
  • 1篇养分
  • 1篇施肥
  • 1篇施肥方式
  • 1篇施肥效应
  • 1篇土壤颗粒
  • 1篇土壤颗粒组成
  • 1篇土壤养分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维数
  • 1篇肥效
  • 1篇分析评价
  • 1篇分形
  • 1篇分形维数

机构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武汉市第二中...

作者

  • 3篇丁树文
  • 3篇郭世伟
  • 2篇朱芸
  • 2篇龙云
  • 1篇王秋霞
  • 1篇夏栋
  • 1篇李瑶瑶
  • 1篇马媛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五华县崩岗洪积扇土壤分形特征及空间变异性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以广东省五华县典型崩岗洪积扇为研究对象,通过GPS RTK获取从扇顶到扇缘64个采样点的坐标、高程信息,并采集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的测定及分析,通过分形理论、回归分析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洪积扇土壤分形特征和空间变异规律,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颗粒组成和养分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组成和养分含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且与分形维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扇顶到扇缘,土壤粉粒、粘粒质量分数和养分含量逐渐增加,与分形维数呈显著正相关线性关系,砂粒质量分数则逐渐减少,与分形维数呈显著负相关线性关系,其中洪积扇土壤粘粒含量对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影响最大,相关系数达到0.969。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分形维数是能反映土壤质地差异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的一项综合性定量指标。
马媛丁树文邓羽松王秋霞龙云郭世伟
关键词:洪积扇分形维数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养分
赣县崩岗洪积扇土壤肥力的空间分异规律被引量:16
2015年
崩岗侵蚀是南方花岗岩地区最严重的侵蚀方式,已成为我国一种严重的环境地质灾害,尤其是崩岗侵蚀产生的大量洪积物沉积在农田中,造成洪积扇农田沙化。以赣县田村镇崩岗洪积扇为研究对象,采集扇顶到扇缘不同区域的土样,研究该地区崩岗洪积扇土壤颗粒组成及土壤肥力的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崩岗洪积扇土壤理化性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分异规律。由扇顶到扇缘,土壤砾石和砂粒质量分数均逐渐减少,粉粒和黏粒质量分数则逐渐增加,土壤肥力也随之呈显著增加趋势。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土壤肥力与土壤砾石和砂粒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而土壤肥力与粉粒和黏粒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采用修正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洪积扇土壤进行肥力评价发现,土壤肥力沿扇顶到扇缘逐渐增加,相比于扇顶土壤,扇中、扇缘土壤肥力等级系数分别增加了119.31%和157.93%。研究崩岗洪积扇土壤肥力分异规律有利于农业用地规划,对崩岗洪积扇土壤改良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邓羽松丁树文邱欣珍夏栋朱芸郭世伟
关键词:洪积扇土壤肥力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评价崩岗洪积扇土壤施肥效应被引量:2
2016年
崩岗产生的大量沙石使洪积扇位置土壤受到不良影响,土壤肥力下降。为了比较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肥力的改良效果,采用室外采样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选择安溪县龙门镇崩岗洪积扇5种施肥方式下的土样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颗粒组成、p H、CEC、有机质以及氮磷钾含量),利用这些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同时结合系统聚类方法对不同施肥方式进行肥力评价。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中不同施肥方式下的土壤肥力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施厩肥、施沼液肥+绿肥、施沼液肥、施化肥、对照。崩岗洪积扇通过长期的施肥,土壤肥力水平均得到了提高,其中以施厩肥和施沼液肥+绿肥的改良效果最好。同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对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土壤肥力最高的施肥方式是施厩肥和施沼液肥+绿肥;其次是施化肥和施沼液肥;最差的是对照区土壤,2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
吕悦凝王任雅弘李瑶瑶朱芸龙云郭世伟丁树文
关键词:洪积扇施肥方式主成分分析土壤肥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