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迁益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小说
  • 1篇新小说
  • 1篇虚构
  • 1篇虚构叙事
  • 1篇叙事
  • 1篇言论
  • 1篇言论空间
  • 1篇战时
  • 1篇章士钊
  • 1篇挣扎
  • 1篇中国文坛
  • 1篇史料
  • 1篇史料考证
  • 1篇通信
  • 1篇人道
  • 1篇重返
  • 1篇晚清
  • 1篇晚清小说
  • 1篇文坛
  • 1篇文学

机构

  • 4篇西南大学

作者

  • 4篇邱迁益
  • 2篇张武军

传媒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惠州学院学报
  • 1篇现代中国文化...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论鲁迅《故事新编》对晚清“翻新小说”的超越
2018年
鲁迅在《月界旅行·辩言》中对于高深的科学思想传播与流行的"本国说部"相结合的思考,一定程度上为不久后的"翻新小说"所实现,但遗憾的是,后者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史价值长期以来却被包括鲁迅在内的文学研究者所忽视。而鲁迅自己在晚年写成的小说集《故事新编》却也带有旧著翻新的色彩。表面来看,这似乎又是王德威在《晚清小说新论》所提出的"五四压抑晚清现代性"又一显著的典例。文章以翻新/编新的策略入手,比较二者在时间观、创作心态所具有的差异性,在重新发掘被忽视的翻新小说的同时,给予《故事新编》价值所重新建构的尺度视角,并以此对王德威"压抑论"进行对话。
邱迁益
关键词:晚清小说翻新小说《故事新编》鲁迅研究文学比较
裂变与重组:茅盾南下与战时中国文坛
2021年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茅盾婉拒了董必武动员他加入"三厅"和"文协"工作的邀请,随后离开政治中心武汉,前往粤港创办《文艺阵地》。但相较于茅盾此前在"左联"乃至整个左翼文坛的地位和分量,茅盾此刻的南下选择显得"不合时宜"和"耐人寻味":一方面,七七事变后,由于地缘交通的缘故,粤港一度成了文人聚集的新中心,这样的"可能性"因战争形势而终结,也因此遗憾地被后来文学史所遮蔽;另一方面,茅盾南下选择的背后也夹杂着对"两个口号"之争中析出的"自由斗争"的思考。《文艺阵地》创刊以后,伴随着"暴露与讽刺"之争,茅盾坚持"自由"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与"三厅""文协"都不同的抗战文艺之路,实现了在南方粤港等地开设新"文艺阵地"的愿景。
张武军邱迁益
关键词:《文艺阵地》抗战文艺
言论空间机制的探求与重返“五四”的可能——从王玉春的《五四报刊通信栏与言论空间建设研究》谈起
2019年
新文化运动"百年回望"的热潮尚未消散,五四运动又迎来了"百年纪念"。然而,就在两个"百岁华诞"的节点上,学界却发出了不少尖锐的声音,一系列对"新文化一五四"的"重审"、"反思"乃至"批判"接连而至。当然,这样的观点固然有其历史的脉络延续和当下的现实考量,它们的发酵伴随着自20世纪80年代起的思想开放运动以及学界不断深入的史料发掘进程,更勿论近年来愈发高涨的"传统文化"、"国学"热潮的激发,百年节点给予了一个将其放大的机遇。
张武军邱迁益
关键词:哈贝马斯章士钊公共领域
“革命”与“人道”夹缝中的挣扎--史料考证下《范爱农》“虚构”再解读
鲁迅在《范爱农》中回忆了从晚清留学到绍兴光复以来自己与范爱农的几段往事,尤其谈到了自己对于范爱农的态度的转变.虽然不可否认的是这篇文章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然而通过分析其它历史材料,发现,实际上鲁迅对于自己的这段记忆有过主观...
邱迁益
关键词:鲁迅小说《范爱农》虚构叙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