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艺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系统性红斑
  • 3篇系统性红斑狼...
  • 3篇狼疮
  • 3篇红斑
  • 3篇红斑狼疮
  • 2篇血小板
  • 2篇斯蒂尔病
  • 2篇综合征
  • 2篇细胞
  • 2篇成人斯蒂尔病
  • 1篇单抗
  • 1篇单抗治疗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识别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血细胞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机构

  • 8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8篇袁艺
  • 6篇姜振宇
  • 3篇赵令
  • 3篇张彦东
  • 2篇刘涛
  • 2篇邹小娟
  • 2篇马红爽
  • 1篇马宁
  • 1篇赵潺
  • 1篇张美芬
  • 1篇石晓东
  • 1篇高斐
  • 1篇马宁
  • 1篇高旗

传媒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临床免疫...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难治性白塞病葡萄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IFX)治疗难治性白塞病葡萄膜炎(Behcet's disease uveitis,BDU)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和眼科门诊收治的8例难治性复发性BDU患者给予IFX治疗。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基础上,IFX剂量为5 mg/kg。主要观察指标是BDU患者视力改善及复发减少;次要观察指标是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节约效应,以及IFX不良反应。结果8例患者均男性,BD发病年龄平均(27.8±7.9)岁,均为难治性复发性全葡萄膜炎伴视网膜血管炎,4例(50%)出现黄斑水肿。经过IFX治疗,BDU复发中位次数由治疗前2.5(范围1~4)次/6个月减少至用药第6个月的1(范围0~1)次/6个月(P=0.003),第12个月时继续减少为0次/6个月(与基线相比P<0.0001,与第6个月相比P=0.008)。受累眼视力由治疗前的0.15(范围0.01~0.60)提高到IFX治疗后0.50(范围0.06~0.10)(P<0.0001)。口服激素剂量由IFX治疗前的中位数26.25(范围20~35)mg/d,减量为第6个月时的15(范围10~20)mg/d(P<0.0001),第12个月时10(范围0~15)mg/d(与基线相比P<0.0001,与第6个月相比P=0.035);同时联合应用的免疫抑制剂种类由3(范围1~4)种减少为1(范围0~1)种(P=0.001)。应用IFX后,2例(25%)出现轻度感染,抗感染治疗后好转。结论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IFX可以有效减少难治性BDU复发次数,改善患者视力,不良反应少,且具有一定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节约效应。
袁艺袁艺刘金晶赵潺赵潺高斐张美芬张奉春郑文洁
关键词:白塞病葡萄膜炎英夫利西单抗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贫血和炎症状态的关系
目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反映红细胞大小变化的常规参数。高RDW与心血管事件和炎症疾病有关。然而,目前尚没有研究评估RDW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症(SLE-TCP)之间的关联。
袁艺姜振宇张彦东马宁刘涛石小东赵令邹小娟马红爽叶壮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症红细胞分布宽度炎症贫血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IL-22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目的 对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白细胞介素 22(IL-22)受体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探讨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狼疮肾炎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2年1-2016年6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60例和健康者3...
鄢海波赵令袁艺叶壮姜振宇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基因多态性狼疮肾炎
成人斯蒂尔病48例临床分析
袁艺
抗Jo-1抗体和抗SRP抗体共存皮肌炎并发干燥综合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1例抗Jo-1抗体和抗信号识别颗粒(SRP)抗体共存皮肌炎(DM)并发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疗经过,为该类罕见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抗Jo-1抗体和抗SRP抗体并存DM并发S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各项信息,包括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和随访信息等,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复习。结果:患者,女性,52岁,因间断咳嗽、咳痰和气短伴全身乏力2个月,门诊以“间质性肺炎”收入院,双手轻度“技工手”样改变,四肢肌力3级。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明显升高,抗Jo-1抗体和抗SRP抗体阳性,影像学提示肺间质改变,肌肉病理学检查提示肌肉组织萎缩、变性和炎细胞浸润,唇腺病理学检查提示为口腔干燥症,临床诊断为DM并发SS,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随访5个月,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降至正常,DM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双抗体阳性DM并发SS发病率低,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累及肺脏,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和肌酶谱检测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本例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有效。在此类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
谭声海袁艺张彦东谷三炜姜振宇
关键词:特发性炎性肌病抗JO-1抗体皮肌炎干燥综合征
补体C5a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TNF-α的调节作用
张彦东刘涛马红爽邹小娟赵令石晓东叶壮袁艺姜振宇
3例成人斯蒂尔病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成人斯蒂尔病(AOSD)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特点和治疗预后情况,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例AOSD并发HPS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热峰值温度、皮疹、关节肿痛、肝脾淋巴结肿大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等临床数据以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数量、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淋巴细胞绝对值(LY#)、单核细胞绝对值(MO#)、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血清铁蛋白(SF)、纤维蛋白原(FBG)及骨髓象等实验室数据,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般情况,3例患者均为50岁以上女性,出现HPS的时间分别为AOSD发病后的1个月、1个月和5个月。临床表现,3例AOSD患者均以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均无肝脾肿大,仅患者3在AOSD初期出现淋巴结肿大,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发热、皮疹、关节肿痛及淋巴结肿大症状均好转。并发HPS后3例患者均再次首先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均在39℃以上,其中2例患者出现黄疸,出现HPS后均未发现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指标特点,血细胞减少和持续升高的SF为AOSD并发HPS的早期敏感指标,肝功能酶学及FBG水平的变化均滞后于血细胞和SF变化。AOSD并发HPS患者肝功能异常以ALT水平升高最为明显。血细胞减少早期行骨穿活检即可发现吞噬现象。结论:AOSD并发HPS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不明原因的再发持续高热,实验室指标的特点为血细胞减少(尤其是血小板减少)、SF持续升高、重度肝损伤(以ALT水平升高为主)、纤维蛋白原减少和骨穿活检出现吞噬现象;AOSD并发HPS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以降低其复发率及死亡率。
高旗袁艺马宁姜振宇
关键词:成人斯蒂尔病噬血细胞综合征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及其与疾病活动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并阐明其与SLE疾病活动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初治SLE患者外周血,分析不同临床亚型SLE患者(肾脏受累、皮肤受累、关节受累、血液系统受累和不同疾病活动期)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评估初治SLE患者基线期临床指标与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之间的关系。100例患者中有78例随访12个月,随访患者中26例出现不良预后,比较预后不良组与临床缓解组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狼疮肾炎组SLE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狼疮肾炎组(P<0.05),关节受累组SLE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关节受累组(P<0.05),皮肤受累组SLE患者CD8+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皮肤受累组(P<0.05),血液系统受累组SLE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血液系统受累组(P<0.05)。SLE患者基线水平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标(SLEDAI)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391,P=0.001;r=-0.360,P=0.002;r=-0.315,P=0.008);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SLE患者血浆C3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407,P=0.001;r=0.395,P=0.001;r=0.254,P=0.035);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与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LY)计数呈正相关关系(r=0.717,P=0.000;r=0.617,P=0.000;r=0.599,P=0.000);重度活动组SLE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轻度活动组(P<0.05);预后不良组SLE患者CD3+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于临床缓解组(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在不同亚组SLE患者中各有不同,并且与SLE疾病活动性密切关联;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SLE患者预后不良有关,有可能成为SLE疾病活动性�
冯秀南袁艺宿凯笙姜振宇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T淋巴细胞亚群疾病活动性预后不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