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丹丹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犬病
  • 5篇伪狂犬病
  • 5篇狂犬
  • 5篇病毒
  • 4篇猪伪狂犬病
  • 4篇伪狂犬病病毒
  • 4篇狂犬病病毒
  • 3篇猪伪狂犬病病...
  • 2篇GE基因
  • 2篇病毒变异
  • 2篇病毒变异株
  • 1篇毒株
  • 1篇野毒
  • 1篇野毒感染
  • 1篇野毒株
  • 1篇疫苗
  • 1篇疫苗株
  • 1篇双重PCR
  • 1篇体检
  • 1篇猪场

机构

  • 5篇龙岩学院
  • 4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5篇戴爱玲
  • 5篇范克伟
  • 5篇江丹丹
  • 4篇吴德峰
  • 4篇杨小燕
  • 3篇闫娜娜
  • 2篇李晓华
  • 1篇杨守深
  • 1篇黄元华
  • 1篇吴志伟

传媒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家畜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闽西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gC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解闽西地区2013年以来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流行株的现状、分子生物学特征和遗传演化规律,收集了闽西不同地区的14株PRV分离株,并对其gc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4株PRV分离株与2012年以来国内不同省份分离的PRV变异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8%~99.7%,而与Bartha疫苗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6%~93.8%。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发现,14株PRV分离株和近年来国内分离的PRV毒株gC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有很多相同的特征性氨基酸替换,其中最有特征性的是aa52-aa61,aa63-aa69位和aal86-aal94位氨基酸的替换和插入。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14株PRV分离株与2012年以来国内不同省份分离的PRV株位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大分支中,且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亚分支,而与Bartha疫苗株存在很大差异,亲缘关系较远。抗原表位预测分析表明,PRV闽西分离株与Bartha疫苗株相比发生了抗原漂移,该差异是否预示闽西地区流行株正在向远离疫苗株的方向变异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范克伟戴爱玲李晓华吴德峰闫娜娜江丹丹杨小燕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病毒GC基因
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的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根据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E、gB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以PRV容A株细胞培养毒为模板,通过对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区分PRV野毒株和疫苗毒株的双重PCR方法。该方法能从野毒株基因组中同时扩增出2条大小分别为400bp(gE基因)、582bp(gB基因)的特异性片段,从疫苗毒DNA中仅扩增出1条大小为582bp的片段。试验证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临床上20份PRV感染疑似病料进行检测,双重PCR检测的结果与单重PCR检测结果总体符合率为100%,表明所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可用于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范克伟戴爱玲吴德峰杨小燕江丹丹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毒双重PCR野毒株疫苗株
龙岩市某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及抗体检测
2016年
为了掌握龙岩市某规模化猪场猪群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用PCR检测发病猪病料中PRV gE基因,进行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同时应用ELISA方法检测该场母猪、不同日龄商品猪血清中gE和gB抗体水平。结果表明,从3头发病猪病料中均扩增到1 755bp特异性条带,对该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本次发病为PRV变异株感染引起。血清中gE和gB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母猪免疫(gB)抗体水平较高,gB抗体阳性率为100%,但不能阻止PRV感染,转阳率为20%;15日龄~55日龄商品猪具有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55日龄商品猪略有下降,70日龄商品猪gB抗体阳性率下降为20%,但15日龄~80日龄的商品猪gE抗体阳性率为0;而90日龄以上的商品猪存在不同程度的PRV感染,90日龄gE抗体阳性率为20%;150日龄和170日龄的gE抗体阳性率都为100%。本次检测结果可为该场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吴志伟戴爱玲范克伟方来杉江丹丹卢马英黄元华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病毒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检测
闽西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gE基因新变异序列鉴定被引量:17
2015年
为了解2013-2014年我国闽西地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流行株的现状、分子生物学特征和遗传演化规律,收集闽西不同地区的15株PRV分离株,并对其gE基因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5株PRV分离株与2012年以来国内不同省份分离的14株PRV变异株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8.7%-99.9%和97.1%-99.8%;而与15株PRV经典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相对较低,分别为97.0%-99.6%和94.6%-99.3%。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发现,gE氨基酸序列最具特征性的变化是第48位和第496位各有1个天冬氨酸(D)的插入,该插入特征为PRV变异毒株的重要标志。同时,抗原性分析发现这2个位点还位于gE蛋白的抗原表位区内。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15株PRV分离株与近3年国内不同省份分离的PRV株位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中,而与经典毒株处于不同的分支中,亲缘关系相时较远。以上结果表明PRV变异毒株已成为我国闽西地区主要的流行毒株。
范克伟杨小燕杨守深吴德峰江丹丹闫娜娜戴爱玲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
猪源伪狂犬病病毒福建龙岩分离株的鉴定及其TK基因和gE基因的分子特征被引量:12
2015年
从福建省某规模化猪场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仔猪的脑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通过病理剖检、PCR鉴定、病毒分离培养等方法证实该病毒为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株,并命名为Fujian-LY株。对其主要毒力基因TK和gE的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ujian-LY株TK基因与参考序列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5%-99.8%和98.1%-99.4%;gE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6%-99.8%和95.5%-99.3%。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发现,Fujian-LY株TK基因在2个位点发生了独特性的氨基酸突变,即第16位氨基酸由K→R和第129位氨基酸由S→G。其中,第16位氨基酸突变导致TK蛋白ATP结合结构域由-G**G*GK-转变为-G**G*GR-。gE氨基酸序列最具特征性的变化是第48位和第496位各有1个天冬氨酸(D)的插入,该插入特征为PRV变异毒株的重要标志。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Fujian-LY株与2012年以来国内不同省份分离的PRV变异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属于近年来流行的PRV变异毒株,而与PRV经典株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范克伟戴爱玲李晓华吴德峰江丹丹闫娜娜杨小燕
关键词:伪狂犬病病毒TK分子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