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晓直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译者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权
  • 1篇动物权利
  • 1篇学理
  • 1篇译文
  • 1篇英汉
  • 1篇英汉对比
  • 1篇英语
  • 1篇英语专业
  • 1篇语态
  • 1篇奴役
  • 1篇权利
  • 1篇权利视角
  • 1篇中西
  • 1篇中西文化
  • 1篇中西文化交融
  • 1篇主义
  • 1篇文化
  • 1篇文化交融

机构

  • 6篇鲁东大学

作者

  • 6篇毕晓直
  • 1篇张福勇
  • 1篇李惠玉
  • 1篇杨吉风

传媒

  • 1篇编辑之友
  • 1篇外语研究
  • 1篇贵州工业大学...
  • 1篇山东青年
  • 1篇鲁东大学学报...
  • 1篇大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
2019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一种,它比普通的传统文化更脆弱,依靠传承人的身口相传而得以延续,所以人的传承尤为重要.本文梳理了烟台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烟台市非遗保护全面、及时,并具有数字化特征,建立了非遗网络系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保护机制.
庄尚丽毕晓直丁俊丁子航陈虹静徐可忻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代报刊译者对于中西文化交融之作用
2016年
中国近代报刊译者大量翻译西方小说,引进先进的创作理念,介绍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与进步,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沟通。文章着重阐述近代报刊译者在中西思想交流、中西政治文化互通、中西文学交流等方面的推动作用。
毕晓直
关键词:报刊译者中西文化交融
英语专业课堂模式新探——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
2013年
当代大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普遍比以前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了,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也高了。在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多次的课堂观察,不断调整课堂教学设计,对英语专业教学进行改进和创新,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
毕晓直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课堂设计
基于动物权利视角解读《野性的呼唤》被引量:4
2017年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著名小说,讲述了巴克从被驯化的宠物狗转变为狡猾、残忍、冷酷的森林狼的故事,展现了人性与野性、文明与野蛮、人与自然等主题。人类对待动物的方式决定了动物本身的福利和人类自身的健康,因此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关注动物的生态环境。通过对比《图哥哈福特的局限》中人类被奴役的遭遇,以及现实生活中其他动物的生存状况,本文分析了巴克经历心理和身体的野蛮化、脱离人类文明、重返大自然,恢复原始生活方式的过程;探究了人类尊重动物、关爱动物,归还动物权利的必要性。
毕晓直张福勇
关键词:《野性的呼唤》动物权利奴役回归自然
读者接受因素与译文的生成被引量:1
2007年
近年来接受美学的读者接受理论常被用来分析翻译过程。兹就读者接受因素在译文生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微观角度分析译者在处理词语、句子、段落的过程中应考虑的读者接受因素。译者应通过有意识地利用读者接受因素、关照译文读者的需求来提高译文的质量。
毕晓直
关键词:译者
英汉特殊被动句的语态功能研究
2013年
对于被动语态及其相关结构,传统上仅从语法论元的提升或抑制角度来解释。本文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语态变化功能的另一面:状态化。英汉特殊被动句的句法和语义有某些相通之处:句法上,均可以违背被动化所特有的句法条件,而语义均倾向于表述主语的某种特征或持久性状态。特征读取取决于一种抽象的运作机制———事件论元抑制。事件抑制把舞台层面事件转变为个体层面状态,这种意义转变需要通过建立话题—述题这一述谓关系来解释。英汉特殊被动句在这种述谓关系的建立机制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杨吉风李惠玉毕晓直
关键词:英汉对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