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燕

作品数:10 被引量:149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农户
  • 3篇意愿
  • 3篇主体功能区
  • 3篇结构方程模型
  • 3篇功能区
  • 2篇生态
  • 2篇受偿意愿
  • 2篇农户参与
  • 2篇耕地
  • 1篇征地
  • 1篇征地意愿
  • 1篇征收
  • 1篇生计
  • 1篇生计资本
  • 1篇生态标识
  • 1篇生态功能区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足迹
  • 1篇实证
  • 1篇特征价格

机构

  • 10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10篇蔡银莺
  • 10篇李海燕
  • 2篇王亚运

传媒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冰川冻土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征地前后农民感知变化与征地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以武汉市江夏区被征农户为例被引量:16
2012年
论文在感知价值的框架下讨论了土地征收前后农民感知维度的变化,构建土地征收前后农民感知维度变化的测度因子与评估指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土地征收前后农民感知变化与征地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衡量。结果显示:①土地征收前后农民感知变化包括农民经济状况变化、农田资金投入变化、农村公共基础服务变化、农村公共社会服务变化与农田景观环境变化5个测量维度;②土地征收后农民的经济收入状况、农田资金投入、农村公共基础服务、农田景观环境等变化感知对被征地农民的征地意愿具有正向的影响,而农村公共社会服务变化感知对于农民的征地意愿影响不显著;③感知变化维度上,土地征收前后农田资金投入变化是影响农民征地意愿的主导因素,其次分别为农民的经济收入状况变化、农村公共基础服务变化和农田景观环境变化。土地征收前后农民感知维度的变化很明确地影响到农民的征地意愿,把握两者的关系有利于政府制定有效的征地补偿和安置政策、引导失地农民适应身份转型,为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现实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李海燕蔡银莺
关键词:土地征收征地意愿结构方程模型
武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本文以武汉市区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及其动态变化数据为基础,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武汉市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就影响其变化的四个驱动因子进行了剖析,从而得到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情况,借此为促进武汉市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李海燕蔡银莺
关键词:土地利用
主体功能区农田生态补偿的农户受偿意愿分析——以重点开发、农产品主产和生态功能区为实证被引量:11
2016年
以湖北省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及生态功能区为实证,基于Hicks需求理论,构建假想市场条件下的农田生态补偿政策,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维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受偿额度、影响因素及异质性,可为补偿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以促进功能区为导向的差别化农田生态补偿政策及机制的构建。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程度越快的地区,农地发展权受规划管制的影响越明显,其农户参与农田生态补偿的受偿额度愈高,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及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平均受偿额度分别为7 821.45-9 421.05、6 936.30-8 608.05和3 017.10-3 775.65元/(hm^2·a)。受访农民的性别、教育程度及其关于农田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提供休闲娱乐价值、文化价值、维持物种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程度,以及农户家庭的农田禀赋、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承包地流转状况等资源特征对受偿意愿普遍具有正向影响,而受访农民的年龄和月收入状况对农户受偿意愿具有负向影响。研究表明,农民对农田功能认知水平越强、家庭生计对农地的经济依赖性越强,其参与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的意愿愈强。
李海燕蔡银莺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条件价值法二元LOGISTIC回归
生态标识对粮食价格的影响及增值贡献分析!——以大米、挂面的特征价格调查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抽取武汉市6家大型连锁超市内117个大米和132个挂面为样本,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特征价格模型测算绿色标识、有机标识、无公害标识、地理标识等指标对于粮食价格的影响及其增值贡献程度。研究表明:绿色标识、有机标识、无公害标识、地理标识会对大米价格产生正向影响;绿色标识、质量标识会对挂面价格产生正向影响。得出结论:对生态标识类粮食产品的研究,既推动了粮食产品的定价,又加强了消费者对生态标识型粮食产品的认知,同时还提高了农民种植生态粮食的积极性,有效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
李海燕蔡银莺
关键词:粮食安全粮食价格生态标识特征价格模型
生计资本对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以成都市永安镇、金桥镇,崇州市江源镇为例被引量:23
2015年
耕地效益比较低下导致兼业农户数量增多,生计资本发生转变.农户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生计资本转变不仅带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影响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意愿.以最早实行耕地保护政策的四川省成都市永安镇、金桥镇和崇州市江源镇为例,构建农户生计资本与耕地保护参与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刻画生计资本对于农户参与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计资本对于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自然资本对耕地保护意愿的正向影响最显著,高于社会资本;物质资本对耕地保护意愿的负向影响最显著,高于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生计资本中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将提高0.071和0.011个单位;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对应减少1.231个单位、1.030个单位和0.232个单位.所以,生计资本差异会直接影响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意愿.政府应从不同生计资本农户的诉求出发,寻找农户经济利益与参与耕地保护政策的切合点,根据农户不同生计资本情况制定相应的补偿政策和扶持策略,从根本上激发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积极性,确保耕地保护政策实施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李海燕蔡银莺
关键词:生计资本耕地保护结构方程模型
湖北省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动态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以湖北省2001-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在生态足迹框架下应用能值分析理论,结合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万元GDP生态足迹和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等3项指标动态分析研究湖北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经过9年的综合整治与规划,湖北省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生态足迹分配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仍存在以下问题:自然资源供需不合理,湖北省生态赤字逐渐增加;自然资源组分结构变化明显,牧草地、化石燃料用地扩张速率过快;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虽有显著增长,但生态足迹整体分配不均;万元GDP生态足迹下降趋势明显,整体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虽呈现上升趋势,但现状欠佳。因此,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自然资源分配利用方式是促进湖北省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李海燕蔡银莺
关键词:能值分析生态足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农户家庭耕地利用的功能异质性及个体差异评价——以湖北省典型地区为实例被引量:12
2016年
以湖北省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及生态功能区等典型地区为实证,利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模型对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及贡献度进行评价,结合农户兼业类型与耕地资源禀赋状况分析农户耕地利用功能指标强弱及个体差异。研究表明:1)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的强弱依次为:经济贡献功能>养老就业功能>选择馈赠功能>食物生产功能>生态保障功能。其中,重点开发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农户尤其注重经济贡献功能,农产品主产区农户偏重养老就业功能。2)从农户兼业情况来看,纯农户和非农户重视养老就业功能,兼业农户强化经济贡献功能。建议建立耕地多功能管理体系,深化以主体功能区为导向的管理机制,转变传统单一的耕地保护模式,根据农户家庭耕地利用特征协调主体功能区经济发展目标与耕地保护管理决策的关系。
李海燕蔡银莺王亚运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农户家庭耕地利用
基于帕累托改进的农田生态补偿农户受偿意愿——以湖北省武汉市、荆门市和黄冈市典型地区为例被引量:12
2016年
以"保护者受益"原则为基础,从维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角度出发,通过建立不确定状态下政府对农田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函数和农户对农田生态补偿的受偿意愿函数,得到符合帕累托改进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的取值区间;再以湖北省为例证,利用条件价值法估算农户参与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的受偿意愿,分析了影响农户受偿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政府制定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应不低于农户的平均受偿意愿,对应湖北省农田生态补偿标准应不低于5 541.15~6 778.20元/hm^2,低于这一标准的农田生态补偿政策在推行过程中不足以对农户形成有效的补偿激励,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损失;(2)受访者家庭农业收入比重、农田生态环境改善的心理期望对于农户参与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的受偿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受访者年龄、家庭劳动力比例和家庭承包地流转情况对农户参与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的受偿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李海燕蔡银莺
关键词:受偿意愿帕累托改进TOBIT模型
生计多样性对农户参与农田生态补偿政策响应状态的影响——以上海闵行区、苏州张家港市发达地区为例被引量:21
2014年
农田生态补偿政策是采用经济手段激励农户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保育和维护,解决因市场失灵造成生态效益外溢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于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升农地开敞空间、增加农户收益具有积极作用。论文从发达地区农户生计多样性角度入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生计多样性对农户参与补偿政策的支持意愿、政策实施效果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基本特征、家庭特征、生计多样性特征、村庄发展特征在5%的水平下对农户在农田生态补偿政策上的支持意愿具有正向影响;2农户基本特征、家庭特征、生计多样性特征在5%的水平下对农户在补偿政策实施效果上的响应具有正向影响,农户村庄发展特征在5%的水平下对其具有负向影响;3农户生计多样性特征是影响农户补偿政策支持意愿最主要的因素,是影响补偿政策实施效果响应的次要因素。这表明补偿政策实施后,农户生计多样性特征对于提高农户对补偿政策支持意愿与政策实施效果响应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政府制定和完善现有农田生态补偿政策,为引导农户生计多样性发展提供参考。
李海燕蔡银莺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
空间异质性下农地流转状况及影响因素——以武汉、荆门、黄冈为实证被引量:37
2015年
研究目的:分析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及生态功能区的农地流转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方法:Heckman两阶段模型。研究结果:(1)调研区域农地流转率为15.2%,农地流入、转出租金分别为2966.85·元/hm2·a、1933.95元/hm2·a,流转率和租金价格水平偏低;农户偏好将土地流转给自家亲戚或同村村民,仅有10%的农户信任土地流转中介,考虑灵活行使土地权利,倾向1—5年内的短期流转;(2)重点开发区受经济区位、家庭禀赋及生计方式等因素影响,农地流转率、租金水平相对较高,农地流转后"非耕作"现象逐渐增多;农产品主产区家庭户均经营规模较大,农户更偏好土地流入;生态功能区农户对农业企业、中介组织信赖程度偏低;(3)农地流转行为受家庭劳动力特征、经济特征、未来预期、耕地资源特征、区域发展特征等变量的影响,且影响因素的基本特征在空间上异质。研究结论:不同主体功能区农地流转行为及市场发育程度具有空间异质性,应因地制宜地推行土地流转政策,考虑土地流转的空间差异及限制因素,推行差异化的农地流转策略。
王亚运蔡银莺李海燕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流转主体功能区空间异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