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中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学术
  • 2篇江流
  • 2篇办刊
  • 1篇学刊
  • 1篇学科
  • 1篇学术共同体
  • 1篇学术论文
  • 1篇原创
  • 1篇原创精神
  • 1篇人类社会
  • 1篇社会
  • 1篇数据下载
  • 1篇同频共振
  • 1篇气象
  • 1篇气象站
  • 1篇气象中心
  • 1篇人机
  • 1篇人机交互
  • 1篇人机交互模块
  • 1篇资源共享

机构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6篇李海中
  • 1篇董丽娜
  • 1篇刘菲
  • 1篇张福颖
  • 1篇胡凯
  • 1篇沈丹
  • 1篇孙宁

传媒

  • 1篇新闻世界
  • 1篇江海学刊
  • 1篇中国期刊年鉴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江流千里 海纳百川——《江海学刊》60年办刊史回溯
2020年
翻阅《江海学刊》创刊60年来积淀的300余卷样刊,仿佛触摸到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及其办刊人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永不言弃、追求真理的激情脉动和厚重脚印。一、时间轨迹:60年的筚路蓝缕六十甲子一轮回。《江海学刊》60年的办刊历程与新中国前进的步伐同频共振、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与共,先后经历了始创期、复苏期、转型期、成熟期四个发展阶段。
李海中
关键词:同频共振
江流千里 海纳百川——《江海学刊》60年办刊史回溯
2019年
《江海学刊》的发展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其60年办刊史是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及学术期刊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58年创刊以来,她历经始创期、复苏期、转型期、成熟期4个发展阶段,秉持学术理想,坚守学术阵地,不忘使命担当,坚持“办传世名刊,载精品力作”的办刊宗旨,追求“新颖、深邃、凝重、厚实”的办刊风格,持续塑造高端学术期刊品牌,以“敢为天下先”的先锋精神,倡导理论原创与标新立异,创新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担当学术话语的引领者。《江海学刊》凭借其坚定的学术理想和鲜明的办刊特质,实现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再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成就了其“创新旗帜”的期刊品牌和“学如百川归海”的学术地位,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海中
关键词:原创精神
网络时代学术论文关键词标引的原则及方法被引量:1
2014年
网络化传播时代,学术论文关键词标引是否科学规范是衡量一篇学术论文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更是该文能否被用户便捷检索并采用的关键。在关键词的标引工作中,作者(或期刊编辑)要遵循专业指向性、前沿性、精准性、规范性、顺序性、控制性等原则,仔细分析主题,精确提炼主题,查阅相关数据库进行验证等,才能避免出现关键词和主题不匹配、主题信息遗漏、未能准确表达论文主旨、逻辑顺序混乱等问题,保证标引规范化,提高文献检索的效率。
李海中
关键词:标引标引原则标引方法
一种自动化气象站数据下载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气象站数据下载器,包括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之相连的定位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接口模块、存储模块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用于为各模块供电,接口模块用于实现气象站与下载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人机交...
张福颖胡凯沈丹刘菲李海中霍利微董丽娜
文献传递
特色栏目的策划与品牌建设——以《阅江学刊》栏目《气象与人类社会》为例
2023年
特色栏目能够提升学术期刊的品牌影响力,“特色”是长期的栏目策划自然而然呈现出来的结果,栏目策划的过程不能拘泥于“特色”。以《阅江学刊》的特色栏目《气象与人类社会》为例,栏目策划主题分散,面临稿源不足与作者较少的双重瓶颈。为了摆脱策划困境,《阅江学刊》聚焦气象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的前沿热点问题——“碳达峰碳中和”,借助中国知网开展数据挖掘,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栏目策划,从内容策划和传播策划两方面实现突破,凝聚《气象与人类社会》栏目的专家队伍,维护跨学科学术共同体。
沈丹李海中来向红
基于大数据融合解决学术期刊面临的大数据困境
大数据的4V特征和3R属性是学术期刊有效利用大数据的最大障碍.依靠大数据融合技术,在不同层面进行数据融合,有望解决学术期刊面临的数据来源众多、存在数据壁垒和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等困境.发展大数据融合技术、倡导数据开放共享、...
孙宁李海中
关键词:出版模式大数据资源共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