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平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右旋糖
  • 5篇右旋糖酐
  • 3篇液相
  • 3篇液相色谱
  • 3篇色谱
  • 3篇相色谱
  • 2篇明串珠菌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肠膜明串珠菌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量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色谱法
  • 1篇生物合成
  • 1篇糖分
  • 1篇凝胶渗透
  • 1篇凝胶渗透色谱
  • 1篇培养基优化

机构

  • 5篇广西民族大学

作者

  • 5篇曾平
  • 4篇廖安平
  • 4篇李媚
  • 2篇袁宇
  • 1篇梁明征
  • 1篇覃琴
  • 1篇唐梅

传媒

  • 1篇食品科技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生物合成中低分子量右旋糖酐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物法合成中低分子量右旋糖酐的过程进行研究.以肠膜明串珠菌为发酵菌种,发酵得到大分子量右旋糖酐,然后利用圆弧青霉发酵获得的右旋糖酐酶液调控右旋糖酐酶分子量.在选定的条件下,经降解48 h后,发酵液中右旋糖酐分子量约为70 KD^40 KD范围,纯化的降解产物经红外光谱表征,其特征吸收与标准品相同得到中低分子量右旋糖酐.
李廿曾平唐梅李媚廖安平
关键词:右旋糖酐高效液相色谱分子量降解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右旋糖酐发酵液中的多种糖分被引量:3
2014年
建立了1种同时测定右旋糖酐发酵液中蔗糖、果糖、葡萄糖等3种糖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发酵液用流动相乙腈水溶液定容预处理,使其中的产物右旋糖酐析出以消除其对糖分测定的干扰。将预处理液离心,取上清液,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分离柱为OSMOSIL Sugar-D(4.6 mm I.D.×250 mm,0.46μm)柱,柱温为35℃,80%(V/V)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进样量为20μL,示差折光检测器,温度为40℃,实现了发酵液中蔗糖、果糖、葡萄糖的理想分离。在蔗糖质量浓度为0.1-15.0 g/L,果糖和葡萄糖质量浓度为0.5-25 g/L范围内,对糖分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其相关系数在0.9994-0.9999之间,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20%-104.00%,相对标准偏差在1.8%-3.2%之间。该方法可直接同时测定右旋糖酐发酵液中蔗糖、果糖、葡萄糖等3种糖分的质量浓度,为右旋糖酐发酵过程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快速、可靠的监测方法。
李媚李廿曾平韦灵强黄绍艺廖安平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发酵液右旋糖酐
肠膜明串珠菌CICC-21725产右旋糖酐的发酵动力学被引量:1
2016年
研究肠膜明串珠菌CICC-21725发酵产右旋糖酐过程。根据菌体生长量、蔗糖浓度和右旋糖酐产率与发酵时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 Law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建立肠膜明串珠菌CICC-21725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产物合成动力学模型和底物消耗动力学模型。运用Matlab 7.0软件对实验数据拟合,获得模型参数。用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碳谱对菌体发酵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拟合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 2、0.996 9和0.991 2,模型能较好的预测肠膜明串珠菌CICC-21725发酵产右旋糖酐的动力学过程。肠膜明串珠菌CICC-21725发酵过程中右旋糖酐的合成属于生长偶联型。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光谱结果表明肠膜明串珠菌的发酵产物是由为α-(1,6)糖苷键连接的直链α型右旋糖酐。
李媚曾平袁宇梁明征廖安平
关键词:肠膜明串珠菌右旋糖酐发酵动力学模型
生物法合成右旋糖酐及表征
右旋糖酐是一种由微生物以蔗糖为底物生成的胞外多糖,各种分子量的右旋糖酐产品可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多个行业和领域。本文利用肠膜明串珠菌和圆弧青霉菌发酵法合成不同分子量的右旋糖酐,可为右旋糖酐工业的发展和蔗糖的深加工...
曾平
关键词:右旋糖酐凝胶渗透色谱液相色谱
文献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产右旋糖酐肠膜明串珠菌的发酵培养基被引量:1
2017年
为提高右旋糖酐的产率,对肠膜明串珠菌CICC-21725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心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法确定培养基成分间交互作用及最优组成。结果表明:优化后各培养基成分为蔗糖80.0 g/L,蛋白质7.0 g/L,磷酸氢二钠1.5 g/L,磷酸二氢钾0.3 g/L,在p H7.1、25℃、150 r/min时发酵21 h,右旋糖酐产率可达92.79%,与单因素优化后的右旋糖酐产率相比,提高了7.2%。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分析表明,发酵产物为右旋糖酐。
李媚曾平袁宇覃琴陈熠嘉廖安平
关键词:肠膜明串珠菌右旋糖酐培养基优化响应面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