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金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卒中
  • 3篇成像
  • 2篇卒中后
  • 1篇低辐射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溶栓
  • 1篇动脉内溶栓治...
  • 1篇血管
  • 1篇影像
  • 1篇溶栓
  • 1篇溶栓治疗
  • 1篇失语
  • 1篇碎栓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皮质
  • 1篇取栓
  • 1篇卒中患者

机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5篇江桂华
  • 5篇方金
  • 4篇田军章
  • 3篇马晓芬
  • 2篇李淑美
  • 2篇邱迎伟
  • 2篇詹文峰
  • 2篇许光
  • 1篇曾少庆
  • 1篇颜剑豪
  • 1篇李武铭
  • 1篇肖承江
  • 1篇陈延
  • 1篇李立恒
  • 1篇胡芳芳
  • 1篇张雅茜
  • 1篇王水
  • 1篇杨水清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缺血性卒中后非流利型失语患者局部一致性变化: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的脑功能特点.方法 对17例缺血性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以及19名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均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息态fMRI检查,采用局部区域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分析方法计算静息态下脑区的ReHo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左侧额上回、右侧额下回、右侧脑岛以及右侧缘上回ReHo值增高,右侧小脑半球、左侧颞上回、颞中回以及右侧颞下回脑区ReHo值降低.结论 在静息状态下,缺血性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存在多个脑区ReHo异常,这种异常改变可能与其功能损伤后修复的代偿作用有关.
许光马晓芬江桂华李淑美田军章詹文峰方金邱迎伟
关键词:失语卒中脑图大脑皮质
机械碎栓与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对照分析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支架取栓两种方法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共82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其中58例病人在发病后3~5 h行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24例病人行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两组病人均联合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其血流动力学评估采用前向血流评定TICI分级。当前向血流达TICIⅡ-Ⅲ级时表示血管再通成功,TICI 0-Ⅰ级表示血管再通失败。脑卒中严重程度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我们分别统计及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天NIHSS评分、术后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碎栓组血管再通成功47例,再通失败11例,血管再通率81.0%,继发性脑出血2例(3.45%),再通后血栓脱落导致继发性脑栓塞2例(3.45%),术后3天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取栓组血管再通成功20例,再通失败4例,血管再通率83.3%,继发性脑栓塞1例,无颅内出血并发症,术后3天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取栓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肯定,而碎栓组血管再通成功率不低于取栓组,相比之下,碎栓技术更容易推广应用,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李立恒江桂华肖承江陈延方金
关键词:机械碎栓动脉内溶栓脑动脉闭塞
迭代重建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低辐射CT灌注成像的成像质量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能否提高低辐射剂量全脑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的成像质量。方法连续收集临床拟诊为缺血性卒中患者35例,采用256层BrillanceiCT行低辐射剂量全脑CTP,并采用滤波反投影(fdtered back-projection,FBP)和iDose4算法进行图像重建。比较2种重建算法图像的噪声和信噪比以及各参数图的成像质量。结果全脑CTP的有效剂量为2.2mSv。与FBP相比,iDose4Tmax图中各感兴趣区噪声均显著下降(P〈0.05),信噪比显著增高(P〈0.05)。FBP成像质量评分(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均显著低于iDose。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图[5.00(3.00~6.00)分对6.00(5.00~6.00)分;z=-2.784,P=0.005]、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图[6.00(5.00~6.00)分对6.00(6.00~7.00)分;z=-3.674,P〈0.001]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time,MTT)图[4.00(3.00~5.00)分对5.00(4.00~6.00)分;z=-3.394,P=0.001]。FBP重建的质量差的CBF图(34.3%对11.4%;X2=7.036,P=0.030)、CBV图(11.4%对2.9%;x2=7.485,P=0.024)和MTT图(28.6%对11.4%;X2=5.318,P=0.070)所占的比例均显著高于iDose4。结论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可改善低辐射剂量CTP的成像质量。
胡芳芳江桂华田军章颜剑豪方金张雅茜马晓芬
关键词:卒中灌注成像
缺血性卒中后非流利型失语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比率低波振幅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对缺血性卒中后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原始数据进行比率低频振幅的处理分析,探讨其脑功能损伤及代偿的病理机制。方法:对17例失语患者(患者组)及19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均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正常组)进行静息状态下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扫描序列为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应用DPARSF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同正常组比较,患者组右侧颞上回、顶下小叶、中央后回及额叶皮层的fALFF值增高;右侧丘脑及双侧的小脑半球的fALFF值明显降低。结论:静息状态下,缺血性卒中后非流利型失语的患者在某些脑区存在异常激活,反映其脑功能失调的病理变化,为临床从大脑神经活动层面进一步了解失语症损伤及其代偿过程提供了客观依据。
许光马晓芬江桂华李淑美田军章詹文峰方金邱迎伟
关键词:卒中功能磁共振成像
优化运动敏感驱动平衡预备的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价基于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技术的优化运动敏感驱动平衡(iMSDE)预备的平衡稳态自由进动(bSSFP)序列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这项前瞻性研究招募了3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在1.5TMR扫描仪上先后进行NCE-MRA和CE-MRA检查;获得的MIP图像由两位放射学医师进行双盲评分并以CE-MRA为参考标准检测NCE-MRA对血管狭窄的诊断精度;两者间血管诊断价值血管段比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NCE-MRA在盆腔段血管中诊断价值血管段比率较CE-MRA降低。两位医师对NCE-MRA组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NCE-MRA准确率分别为95%/87%、96%/95%、57%/72%、99%/99%、96%/95%(κ=0.76)。结论:此项基于NCE-MRA技术的iMSDE预备的bSSFP序列可有效的显示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并且具备不使用造影剂、扫描时间短优点以及大腿及小腿段血管具备较好的诊断价值。
杨水清王水江桂华方金曾少庆李武铭田军章
关键词:糖尿病下肢血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