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梅
-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龄心力衰竭患者抗心力衰竭用药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分析高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抗心衰用药情况,为优化抗心衰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为Ⅱ~Ⅳ级),年龄≥80岁,平均(84.69±2.86)岁患者共243例,查阅其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门诊、住院的临床资料。将243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长期规范化治疗,n=164,)、B组(非规范化治疗,n=79)。分析并比较患者主要抗心衰药物情况,因心衰再住院天数及住院次数及1年后、2年后改善情况。结果高龄心衰患者抗心衰药物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β受体阻滞剂(61.32%)、利尿剂(49.79%),ACEI/ARB类(41.98%)、螺内酯(34.16%)。A组联用三种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类、螺内酯)的频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比较,A组因心衰1年后、2年后再住院次数及单次住院天数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规范化抗心衰治疗,高龄患者临床受益更明显。
- 蒋升华徐秀梅孙丽娟李杰
- 关键词:高龄患者抗心衰药物
- 心率昼夜节律与4种老年常见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心率昼夜节律变化规律与合并4种老年常见疾病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干部科住院并完成动态心电图的患者144例,年龄≥60岁,平均(75.67±9.10)岁,根据所患常见疾病数量分为A组(未患常见疾病n=11)、B组(患一种常见疾病n=36)、C组(患两种常见疾病n=59)和D组(患三种以上常见疾病n=38),比较年龄、性别构成比、平素用药情况、昼间平均心率、夜间平均心率、24 h平均心率、心率昼夜节律和节律值。结果四组性别构成比、夜间平均心率和24 h平均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年龄和用药种数随所患疾病的增多而逐渐增大(P<0.05);昼间平均心率、心率昼夜节律值随所患疾病的增多逐渐下降(P<0.05)。所患老年常见疾病越多,其心率昼夜节律值下降越显著(P<0.05),心率昼夜节律异常程度与所患老年常见疾病呈正相关(r=0.611,P<0.05)。结论老年患者所患疾病越多,心率昼夜节律异常程度越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越重。
- 徐秀梅蒋升华李杰
- 关键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为他汀类药物在抗老年人下肢动脉样硬化中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90例(年龄≥60岁),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每组各45例),在其基础疾病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辛伐他汀40mg和瑞舒伐他汀10mg治疗。于治疗开始时和32周结束时分别测定2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同时对2组患者下肢动脉内膜厚度、硬化强度、斑块和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32周时,2组患者TC、LDL-C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32周时瑞舒伐他汀组患者TC、LDL-C和hs-CRP水平均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治疗32周时,与用药前比较,2组患者下肢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和狭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患者内膜厚度、斑块和狭窄评分均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硬化强度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均可降脂并抗下肢动脉硬化,且瑞舒伐他汀降脂及抗动脉硬化作用优于辛伐他汀。
- 孙丽娟刘婷徐秀梅李杰
-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