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杨
- 作品数:2 被引量:5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慢性氨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及生理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揭示氨氮胁迫影响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生长同时降低其免疫力的生理生化机制,为罗非鱼的科学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尼罗罗非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养殖水体中设置0(对照组)、3.49(A1处理组)、6.99(A2处理组)、13.97(A3处理组)和27.94(A4处理组)mg/L共5个氨氮胁迫浓度,饱食投喂30 d后,测定尼罗罗非鱼的生长、血液常规参数及肝脏酶活性等相关指标。【结果】长期氨氮胁迫下,尼罗罗非鱼的体表黏液增多,游泳缓慢,各鳍条出现缺损,胸鳍基部有充血现象,有的死亡个体尾部溃烂,鳃部充血,剖解发现肠道内食物很少,肝脏发白,其中以A4处理组(27.94 mg/L)尼罗罗非鱼的症状最明显。随着养殖水体中氨氮胁迫浓度的升高,尼罗罗非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呈下降趋势,白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血红蛋白含量(HGB)显著低于对照组(降幅为8.98%-15.50%),红细胞压积较对照组也有所下降(降幅为5.80%-12.06%)。在肝脏酶活性方面,经氨氮胁迫30 d后,尼罗罗非鱼的肝脏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谷丙转氨酶(GP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长期氨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血液常规参数及肝脏酶活性有明显影响,鱼体的免疫能力、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下降。在日常养殖生产中,必须密切关注池塘水体氨氮的变化,降低氨氮胁迫对罗非鱼的毒副作用。
- 徐杨肖炜李大宇邹芝英祝璟琳韩珏杨弘
-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氨氮胁迫
- 慢性氨氮胁迫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免疫及代谢的影响被引量:37
- 2015年
- 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为对象,在养殖水体中设置0 mg·L-1(A0)、1.63 mg·L-1(A1)、3.25 mg·L-1(A2)、6.51 mg·L-1(A3)、13.01 mg·L-1(A4)共5个氨氮质量浓度,研究氨氮对幼鱼生长特性、免疫功能及营养代谢的影响。研究发现30 d氨氮胁迫下,吉富罗非鱼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着氨氮质量浓度上升逐渐下降。免疫功能方面,随着氨氮质量浓度上升幼鱼白细胞逐渐增多,血红蛋白质量浓度逐渐下降;A3和A4组幼鱼血清白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A0组;A4组幼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低于A0。营养代谢方面,氨氮胁迫30 d后A3和A4组幼鱼血清甘油三酯活性显著低于A0组;A1~A4组幼鱼血清胆固醇浓度均显著低于A0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在A3和A4处理组下显著低于A1和A2组;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在A4处理组下显著低于A0组。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氨氮胁迫下,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生长、非特异性免疫、营养代谢等均受到抑制,需要在养殖生产中密切关注水体中氨氮质量浓度的变化。
- 肖炜李大宇徐杨邹芝英祝璟琳韩珏杨弘
- 关键词:吉富罗非鱼氨氮胁迫免疫功能营养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