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巍月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上皮
  • 1篇上皮下角膜磨...
  • 1篇皮下
  • 1篇准分子
  • 1篇准分子激光
  • 1篇准分子激光上...
  • 1篇雾状混浊
  • 1篇磨镶术
  • 1篇近视
  • 1篇混浊
  • 1篇激光
  • 1篇激光上皮下角...
  • 1篇角膜
  • 1篇角膜混浊
  • 1篇角膜磨镶术
  • 1篇角膜上皮
  • 1篇角膜上皮下雾...
  • 1篇分子

机构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汤明芳
  • 1篇张柳
  • 1篇罗航乐
  • 1篇陆晓和
  • 1篇张巍月

传媒

  • 1篇华西医学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临床观察及防治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2004年2月-2011年12月期间采用LASEK治疗近视患者345例669只眼,屈光度3.50~13.5 D,平均(6.87±2.92)D;散光0.50~4.00 D,平均(1.83±1.32)D。根据患者术前屈光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中度近视组(3.50~5.75 D)120只眼,高度近视组(6.00~8.75 D)288只眼,超高度近视组(9.00~13.50 D)261只眼。应用综合措施防治Haze,术中用日夜配戴的高亲水性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覆盖保护角膜上皮瓣,术毕频点激素眼液4次,术后使用激素类联合非甾体类抗炎眼液及降眼压药、抗生素眼液;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Haze的发生率,并按Fantes(1990)标准分级,分析相关原因。结果 LASEK术后6个月时0.5级Haze发生率14.65%(98只眼),无1级Haze。各组0.5级Haze发生率分别为中度近视组2.5%(3只眼),高度近视组11.11%(32只眼),超高度近视组24.14%(63只眼)。结论 LASEK术后Haze的发生与术眼的屈光度呈正比,与角膜上皮瓣的活性和完整性,术后紫外线照射等有关。术后采用激素类联合非甾体类抗炎眼液及降眼压药等综合防治措施,可减少、减轻Haze的发生,使LASEK技术更安全有效。
罗航乐汤明芳张柳陆晓和张巍月
关键词:近视角膜磨镶术角膜混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