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佳

作品数:24 被引量:1,50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生态
  • 6篇遥感
  • 6篇生态系统
  • 6篇土地利用
  • 4篇生态系统服务
  • 4篇土地利用变化
  • 4篇耕地
  • 3篇地表
  • 3篇土壤
  • 3篇卫星遥感
  • 2篇地区生态
  • 2篇遥感监测
  • 2篇气候
  • 2篇情景
  • 2篇情景模拟
  • 2篇主体功能区
  • 2篇林地
  • 2篇耕地变化
  • 2篇功能区
  • 2篇贡献率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新...
  • 3篇国家林业和草...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山西能源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 1篇中国科学院空...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中国科学院精...

作者

  • 24篇宁佳
  • 9篇邵全琴
  • 8篇刘纪远
  • 6篇黄麟
  • 4篇匡文慧
  • 4篇张树文
  • 3篇徐新良
  • 3篇吴世新
  • 2篇迟文峰
  • 2篇颜长珍
  • 2篇史文娇
  • 2篇樊江文
  • 2篇李仁东
  • 2篇董金玮
  • 1篇胡云锋
  • 1篇刘文超
  • 1篇张增祥
  • 1篇杨林生
  • 1篇秦元伟
  • 1篇翟俊

传媒

  • 6篇地理学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草地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自然资源...

年份

  • 8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上游生态状况变化及其服务功能权衡与协同被引量:1
2023年
利用地面和遥感数据,采用GIS分析与模型模拟等方法,计算并分析了2000—2019年长江上游生态系统宏观结构、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状况,利用相关分析法定量评估了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并讨论了生态系统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江上游聚落生态系统面积增加显著,农田和荒漠面积明显减少,陆地生态系统以草地、森林和农田之间转换为主。(2)2000—2019年,长江上游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总体稳定向好,部分区域转差。植被固碳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局部降低,多年递增速率为1.65 Tg/a;土壤保持服务功能呈波动中上升趋势,多年递增速率为2.20 t hm^(-2)a^(-1);水源涵养服务功能轻微下降,部分年际间变化较大。(3)长江上游生态系统的植被固碳与土壤保持、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之间以协同关系为主,植被固碳与水源涵养之间的权衡和协同关系比例相近。(4)气候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主导因素,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最终改变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协同与权衡关系。
刘树超邵全琴牛丽楠宁佳宁佳张雄一黄海波
关键词:长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恢复程度及植被恢复潜力空间差异分析
2023年
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关键区,是长江流域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的重要功能区,对中国西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定量分析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恢复程度及植被恢复潜力,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气象、土壤、遥感等多源数据,结合模型模拟从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两方面量化了2000—2019年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恢复程度及空间差异,厘定了气候要素与人类活动对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系统变化的贡献程度,并探究了植被恢复潜力,结果表明:①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系统质量整体向好发展,植被覆盖度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均呈稳定增加态势,增速分别为0.15%/a、3.77 gC/(m^(2)·a);生态系统服务增减有所差异,土壤保持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增速为2.72 t/(hm^(2)·a),水源涵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减少2.37万m^(3)/km^(2)。②生态系统整体呈恢复转好态势,但仍存在面积占9.76%的区域生态系统状况变差。生态恢复程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地区的东部和南部金沙江流域与乌江流域交界区域。较明显转差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金沙江流域。③气候要素是影响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因素,气候要素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78.78%和21.22%。④长江上游地区森林、草地、荒漠生态系统仍有8.73%的恢复潜力,位于金沙江流域和岷-沱江流域的青藏高原部分区域恢复潜力较大。本研究通过定量化评估生态恢复状况及植被恢复潜力,可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张雄一邵全琴宁佳宁佳牛丽楠杨雪清黄海波
关键词:气候要素贡献率
中俄边境相邻城市城镇用地和耕地变化对比研究
本文以俄罗斯境内的海兰泡、伯力和海参威与中国境内的黑河、抚远和绥芬河的耕地和城镇用地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MSS/TM/ETM+遥感影像和Globcover数据集为基础,以百万比例尺地形图、野外照片、统计数据和地...
宁佳张树文
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保护中俄边境
文献传递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扩张时空特征遥感分析被引量:102
2016年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影响。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对国土开发空间布局做出科学的规划。为此,一些学者开展了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研究,其研究成果支持了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制定,该规划于2010年底颁布实施。为分析各类主体功能区在规划颁布前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特征,评估规划对区域开发的指导作用,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的问题,有必要采取有效手段对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国土开发活动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此,本研究团队在已完成的2000年和2010年两期全国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库的基础上,更新了2013年全国土地利用数据库,生成分期的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数据集;并对国家尺度各类主体功能区,以及东部、中部、西部、东北4大区域在主体功能区规划颁布前10年间(2000-2010年)和后3年内(2010-2013年)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特征与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2013年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城乡建设用地在该类主体功能区国土面积中的占比明显不同,体现了国土开发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布局的梯级特征。2与2000-2010年相比,2010-2013年优化开发区城乡建设用地年增长率明显降低,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用地年增长率均大幅增加;其中重点开发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的城乡建设用地年均扩张面积已经超过了优化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城乡建设用地年均扩张面积和动态度仍处于最低的水平。3在区域尺度,优化开发区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用地年均增量明显高于其他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中,西部地区在年增加面积和增加速率两方面均高于其他区域;农产品主产区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内城乡建设�
刘纪远刘文超匡文慧宁佳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卫星遥感
一种植被长势遥感监测设备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被遥感测绘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植被长势遥感监测设备,包括机身,机身内壁中端固定安装有内置板,在其两侧贴紧机身处固定安装有支撑电机,机身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其两侧分别对称固定安装有转轴和行走轮,机身顶...
宁佳颜伟
一种地表粗糙度测量设备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表粗糙度测量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地表粗糙度测量设备,包括测量设备,测量设备包括支撑架、万向轮、电动滑轨、安装板、探头、电动伸缩杆、支撑脚、刻度筒、连接杆、活塞、安装架和橡胶层。该地表粗糙度测量设备通过刻...
宁佳黄麟
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程度及恢复潜力评估被引量:3
2023年
黄土高原是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0年以来黄土高原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工程,促进了生态恢复。为全面评估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恢复现状、生态恢复程度及恢复潜力,选取生态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两大类指标,采用模型模拟计算方法,对黄土高原2000—2019年生态恢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1)生态质量有所恢复转好,植被覆盖度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增加趋势。比较前后十年变化,植被覆盖度持续转好的面积占比为39.90%,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持续转好的面积占比为82.71%。(2)生态系统服务有所恢复提高。水源涵养服务持续转好的面积占比为15.46%,土壤保持服务先转好(稳定)后稳定(转好)的面积占比为18.88%,风蚀区防风固沙服务持续转好面积占比为6.30%;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服务提高区域集中在农牧交错带地区,防风固沙服务提高区域集中在沙地和沙漠区。(3)综合生态恢复程度高的地区占全区面积的11.08%,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仅少数无恢复地区占全区面积的3.51%,集中分布于沙地和沙漠区西北部地区。(4)植被覆盖恢复潜力高值区主要位于黄土塬沟壑区西部,低值区主要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河谷平原的部分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恢复潜力整体偏低,潜力较大区域主要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
牛丽楠邵全琴宁佳宁佳刘树超刘国波张雄一黄海波
关键词:生态质量生态系统服务
一种地表温度检测设备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表温度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地表温度检测设备,包括安装座,安装座顶面通过连接杆固定安装有把手,安装座顶面和底面均设有温度检测装置,安装座底面设有固定装置,安装座底面设有移动装置,安装座顶面设有供电装置...
宁佳黄麟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陈述彭学术思想的引领被引量:35
2020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工业化、城市化正深刻影响着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影响到区域和国家生态与环境状况。在陈述彭先生指导下,1992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建立起了完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监测与数据分析技术路线,以及独特的分类体系和动态区划体系,奠定了中国LUCC信息平台的基础。本文在系统回顾陈述彭学术思想指导中国LUCC研究的基础上,面向国家需求与国际科技前沿梳理了我国LUCC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并总结了中国科学院团队在最近20年LUCC研究取得的成果,包括土地利用/覆盖动态时空表征与分析模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及驱动机制、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探测方法、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气候/生态效应、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林业活动的区域气候/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上对未来LUCC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刘纪远张增祥张树文颜长珍吴世新李仁东匡文慧史文娇黄麟黄麟宁佳
关键词:遥感环境效应信息平台
西部地区生态状况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被引量:18
2022年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0年以来,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使得西部地区的生态状况和生态服务发生了重要变化,本文分析西部地区生态状况变化及其生态服务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相关分析法研究其服务功能权衡协同关系。研究发现西部地区2000—2019年间:①聚落和湿地生态系统面积显著增加,草地有逐年下降趋势。②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存在年际差异且空间差异较大。③水源涵养服务有轻微下降趋势,下降区域主要分布在藏东南地区、三江源西部地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等;土壤保持服务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上升区域主要黄土高原地区、川滇西部地区、藏西北地区、藏东南地区等;防风固沙服务呈下降趋势,大幅下降区域主要位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西藏和北疆部分地区。④生态系统供给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主要为协同关系,与防风固沙主要为权衡关系且分布在农牧交错带地区。⑤生态工程区内生态系统服务协同程度大于非工程区。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其权衡协同关系有助于进行科学化生态管理,最大化生态效益。
牛丽楠邵全琴宁佳宁佳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西部大开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