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迪

作品数:9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塔里木盆地
  • 3篇盆地
  • 2篇地质
  • 2篇源岩
  • 2篇烃源
  • 2篇烃源岩
  • 2篇古环境
  • 2篇巴什基奇克组
  • 1篇地层
  • 1篇地层格架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地层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质模型
  • 1篇电性
  • 1篇电性特征
  • 1篇压实
  • 1篇压实系数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学

机构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9篇孙迪
  • 5篇陈才
  • 4篇黎立
  • 3篇屈洋
  • 1篇杨果
  • 1篇罗强
  • 1篇谭泽金
  • 1篇魏红兴
  • 1篇史超群
  • 1篇张星
  • 1篇王祥
  • 1篇杨芝林
  • 1篇段云江
  • 1篇郭振华
  • 1篇刘磊
  • 1篇谢亚妮
  • 1篇刘昕
  • 1篇程晓敢
  • 1篇张欢
  • 1篇陈汉林

传媒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一种地质模型图像去噪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地质模型图像去噪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首先获取一个有噪点‑无噪点图像配对的数据集,避免了噪点标记等复杂工作,节约了人力资源,对基于数据集获取的噪点检测模型进行训练,保证后期模型对输入的噪点图像...
徐振平张欢陈才吴春雷孙迪张立强尚江伟刘昕孙春燕王雷全黎立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储层综合定量评价被引量:3
2018年
为解决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储层定性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互相矛盾的问题,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确定了储层评价指标的权系数,计算出储层综合评价指标,重新对气藏圈闭内巴什基奇克组储层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并给出了储层分类结果,应用产能数据对储层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巴什基奇克组一段储层定量分类符合率为87%,巴什基奇克组二段储层定量分类符合率为85%,分类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为气田开发决策提供依据。
徐艳梅刘兆龙张永忠郭振华肖鑫孙迪
关键词:克拉2气田巴什基奇克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储层分类
一种叠合复合盆地地震地质的统层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叠合复合盆地地震地质统层方法,属于石油勘探开发研究技术领域,通过地震格架网的建立、标准井的选择、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地震、露头、古生物、分析化验资料,针对有标志层和无标志层的区域,识别区域不整合面,划分构...
黄少英段云江罗彩明陈才魏红兴杨芝林王斌王振鸿娄洪杨果张慧芳孙迪张星谭泽金史超群王祥张文
库车坳陷博孜井区巴什基奇克组暗色纹层及测井响应
2016年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井区巴什基奇克组岩心中发育大量的暗色纹层。综合应用岩心、薄片、重矿物、成像测井等资料,对Bz102井暗色纹层的发育特征及对储集层的影响进行研究,建立了暗色纹层的高分辨率FMI测井识别模板。研究表明,暗色纹层主要由博孜井区近物源而形成的磁铁矿富集层组成,暗色纹层的存在降低了储集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在Bz102井中共识别出169个暗色纹层发育段,测试射孔井段的75%均位于纹层密集发育段,是Bz102井低产的重要因素。
周鹏谢亚妮能源孙迪王斌张星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巴什基奇克组磁铁矿
塔里木盆地柯克亚地区侏罗系湖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古环境和有机质富集的指示意义
2024年
为进一步揭示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侏罗系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其记录的古环境,更好地指导下一步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综合岩石热解、显微组分、无机地球化学、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碳同位素等分析,明确了塔西南坳陷柯克亚地区下侏罗统康苏组煤系泥岩与中侏罗统杨叶组泥岩、粉砂质泥岩发育特征及有机质富集规律。康苏组与杨叶组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较高,分别为1.7%~63.5%(平均值为24.4%)和0.6%~6.9%(平均值为2.1%),为好至优质烃源岩。两套烃源岩成熟度均较低,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干酪根碳同位素、岩石薄片与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均指示康苏组煤系泥岩和杨叶组下段泥岩有机质母质主要以高等陆源植物为主,而杨叶组上段粉砂质泥岩含较多的浮游藻类。康苏组沉积时期古气候相对温暖湿润,水体环境为淡水、贫氧偏氧化环境;杨叶组沉积早期气候相对炎热潮湿,沉积环境与康苏组沉积时期类似,同样为淡水、贫氧偏氧化环境,随着杨叶组沉积晚期湖平面的逐步上升,古环境逐渐转变为半咸水、贫氧环境。炎热潮湿的气候与咸化的水体有利于浮游藻类等水生生物的繁衍,从而影响了杨叶组上段粉砂质泥岩中有机质的供给。此外,该时期水体还原性的增强同样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综上,古气候、古盐度与沉积环境是影响柯克亚地区侏罗系湖相烃源岩中有机质富集的重要因素。
孙迪谢小敏屈洋肖七林黎立陈才王张虎
关键词:古气候有机岩石学侏罗系塔里木盆地
塔西南坳陷柯东构造带白垩系沉积古环境及沉积特征研究
2024年
塔西南坳陷柯东构造带白垩系勘探潜力大,但对其沉积演化的认识仍存在争议。基于柯东101井白垩系克孜勒苏群及库克拜组细粒沉积物的微量元素测试结果,结合岩心、露头及测录井资料,讨论了柯东构造带白垩系沉积古环境及沉积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柯东构造带白垩系克孜勒苏群及库克拜组的古气候指标Sr/Cu、Rb/Sr和δEu_(N)的平均值分别为56.37、0.12和1.48,氧化还原指标U/Th、V/Cr、V/(V+Ni)和δCe_(N)的平均值分别为0.29、0.52、0.62和0.86,古盐度指标w(Li)和Sr/Ba平均值分别为26.27μg/g和0.014。微量元素指标指示了干旱、强氧化、低盐度的陆相淡水环境。在克孜勒苏群及库克拜组沉积过程中,干旱强度及盐度自下而上呈现增强的趋势,氧化强度呈减弱趋势。柯东构造带白垩系沉积相纵向上表现为辫状河三角洲-潮坪的演化特征,其中克孜勒苏群及库克拜组整体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沉积速率整体较快,东巴组演化为海相潮坪沉积;横向上,柯东构造带白垩系自西向东表现为沉积物粒度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相较于研究区东部,西部表现为克孜勒苏群下段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对发育、库克拜组三角洲前缘砂体厚度较大且粒度相对较粗、东巴组以潮间带更为发育的沉积特征。
孙迪张立强黎立贾彤屈洋陈才
关键词:白垩系微量元素古环境
连续电磁剖面法在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裂陷槽深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2024年
随着对塔里木盆地深层油气勘探认识不断深入,认为震旦—南华系裂陷槽对烃源岩的发育保存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对该区域的裂陷槽探测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探索方向。前人研究认为对塔西南地区麦盖提斜坡处存在震旦—南华系裂陷槽,但受限于该区域地震资料品质,对该区域深层结构尤其是对基底和裂陷槽分布形态和范围认知不清。因此,通过一条跨过麦盖提斜坡与叶城凹陷的连续电磁剖面法剖面,结合研究区地质情况与井资料,构建了区域电阻率的物性分层结构,完成了对实际数据的二维反演,获取了该区域的深部电性结构与CEMP剖面的综合地质解释结果。为该区域新元古代裂陷槽发育情况的判断提供了新的电磁证据,也进一步刻画了基底、裂陷槽的电性特征与结构。探测结果认为裂陷主要由正断层控制,呈现裂陷群特点,裂陷多呈半地堑、不对称地堑及堑—垒相间的构造样式,在麦盖提斜坡、叶城凹陷处中部、南部的区域发育两个裂陷群,有利于区域内的烃源岩沉积,其中裂陷内震旦—南华系地层沉积较厚的区域具有较好的深层油气勘探潜力。
屈洋杨钰菡黎立唐强强孙迪罗强葛大壮
关键词:麦盖提斜坡连续电磁剖面法裂陷槽烃源岩
塔里木西南地区变形的构造物理模拟研究:对剥蚀与同沉积影响褶皱冲断带变形的启示
2022年
构造变形与地表过程相互影响,但前人研究主要关注构造变形如何塑造地貌,而对地表过程如何影响构造变形尚有待研究。研究区塔西南褶皱冲断带主要经历了三叠纪末和新生代两期逆冲变形过程。在这两期变形过程中,剥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共同对变形施加影响,形成了山前逆冲断层突破地表、盆地内断层远距离传播的现今构造样式。因此,本研究以塔西南褶皱冲断带地质模型为基础,开展剥蚀和同沉积这两个地表过程对褶皱冲断带变形影响的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合塔西南地区的实际地质条件,在双滑脱层条件下,设计了3组实验模型,包括未施加剥蚀和同沉积的参照模型A、同时施加差异剥蚀和同沉积的模型B、同时施加剥蚀夷平和同沉积的模型C。在第一期变形结束后,三组模型变形样式相似,在没有上覆沉积物的负载作用时,变形均未向盆地内部远距离传播。在第二期变形结束后,模型A山前与盆地内部构造以及地形坡角差异不大,变形前锋最远可达106 cm;模型B在山前和盆地内部的地形坡度为14°以及4°,变形前锋最远可达96 cm;模型C在山前和盆地内部的地形坡度为20°以及5°,变形前锋最远可达89 cm。实验结果表明:1)早期剥蚀作用会降低逆冲楔体的地形坡度,从而在褶皱冲断带根部形成逆冲断层突破上滑脱层直至显露出地表的构造形态,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变形向盆地方向传递,最终形成冲断带根部更大的地形坡度;2)后期同沉积作用会抑制深部断层向浅部地表突破,促使上部韧性滑脱层产生良好的滑脱效果,导致变形远距离地向前陆方向扩展,形成更宽的山前褶皱冲断带,最终形成冲断带根部较小的地形坡度。
洪晨张亮林秀斌孙迪陈汉林陈才程晓敢章凤奇
关键词:物理模拟褶皱冲断带剥蚀
一种油水饱和度校正方法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油水饱和度校正方法。首先获取研究区的岩心样品,并对岩心样品进行覆压孔渗实验,计算该研究区的平均压实系数;然后对岩心样品进行油水饱和度实验,得到实验测量岩心样品的油水饱和度,并将...
赵家宏王天煦王武学刘磊孙立鹏张迪殷燚孙朋浩孙迪肖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