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祥冬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乐山市科技局重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图像
  • 1篇遥感影像
  • 1篇夜光
  • 1篇生态景观
  • 1篇适宜性
  • 1篇数据统计
  • 1篇图像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景观
  • 1篇建设用地
  • 1篇建设用地扩展
  • 1篇交汇
  • 1篇交汇区
  • 1篇LOGIC
  • 1篇C-C

机构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6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四川旅游发展...

作者

  • 6篇张勃
  • 6篇王海军
  • 6篇孔祥冬
  • 1篇田凤霞
  • 1篇武克军

传媒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中国环境管理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祁连山黑河山区土地适宜性评价被引量:4
2016年
以黑河山区为研究区域,利用Logic回归模型和空间分析技术对山区土地利用进行适宜性评价.以2011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作为背景值,构建气温、降水、海拔、坡度、人口密度、水系、交通网、村镇分布8种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尺度训练的方法确定适宜性评价最佳模拟尺度,对土地利用数据和评价因子进行Logic回归分析,得到评价因子对土地利用适宜性的影响程度.利用Spatial Analyst模块对对黑河山区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适宜性评价最佳尺度为210 m(ROC=0.79).(2)Logic回归结果显示,坡度、气温(βTemp=1.11)、降水对林地、草地的影响程度较高,同时距道路距离、人口密度(βPop=-0.555)对其分布也有重要影响.(3)山区土地利用适宜性排序为:Max_(林地)=M ax耕地>Max_(建设用地)>Max_(裸地)>Max_(草地)>Max_(水域),林地与耕地最高,适宜性达到0.99.
王海军孔祥冬张勃
岷江中下游生态景观格局变化被引量:3
2017年
以生态景观理论为基础,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为支撑,对三期遥感影像数据,1990年和2002年TM数据、2014年ETM+数据进行土地覆被变化监测,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面积转移矩阵统计,对9种社会与自然驱动力因素降维转化,分析景观格局变化主要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景观类型面积排序:林地>草地>农田>水域>居民地>裸地。1990—2014年期间林地所占比例由78.03%下降到68.97%,农田比例由6.85%上升到10.91%。居民地所占比例升高了4.1%。(2)农田发生变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岷江、大渡河两侧以及西南山地附近。林地减少的区域主要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交汇的西北部。1990—2002年,林地分别向草地和农田转化了14061.0 hm^2和13891.0 hm^2;此外,水域向裸地转化了214.3 hm^2。2002—2014年,林地向草地、农田、居民地分别转化了3932.0 hm^2、3240.0 hm^2、801.0 hm^2;同时草地景观向农田、居民地进行了转化,分别为10164.0 hm^2、826.0 hm^2。(3)PC1和PC2主成分载荷超过0.8的变量中,导致区域景观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是农业耕作面积扩大和城市化进程。
王海军孔祥冬张勃
岷江流域三江交汇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以生态景观理论为基础,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为支撑,对岷江流域三江交汇区三期遥感数据,1990年TM、2002年TM、2014年ETM+数据进行图像分类、景观指数提取、空间分析,同时采用面积转移矩阵统计各景观面积的转移情况,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4年三江交汇区景观类型面积排序为:农田>林地>草地>水域>居民地>裸地。优势景观为耕地,所占比例由72.83%下降到63.32%,面积减少了3480hm2。草地所占比例呈现波动变化,总体增加了2.81%。林地比例由15.98%上升到18.79%,增加了700hm2。居民地所占比例升高了4.1%;(2)1990年研究区内草地景观易受到外部干扰,其分布形状复杂。林地景观整体聚合度较高同时具有较低的异质性,分布通透性好、规模连续。农田分布较为分散且斑块较小。2002年农田斑块分布复杂化,同时具有聚集度高的特点。2014年研究区内农田优势地位下降。此时农田分布比较破碎并且呈现集中的态势。草地分布规模性较好、分布较为完整,但是内部存在一定的破碎性;(3)三江交汇区景观类型相互转化的主要原因:一是,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海拔超过500m的丘陵山地区域,建立生态保护区。二是,成绵乐铁路和高速路网的完善,使得三江交汇区的土地类型向建设用地转化加快,主要集中在乐山市中区和周围城镇。
王海军武克军孔祥冬张勃
空间统计模型在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模拟与预测中的应用——以Logistic-CA-Markov模型为例被引量:13
2016年
近30年来,随着对地观测技术、资源调查与信息传输技术的增强,地里国情各领域积累了海量的空间数据。在时间序列内对海量空间数据处理分析,为环境变化预测、生态恢复重建、资源合理开发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国家对土地资源普查监测频次逐年提高,以此来了解资源现状、以及变化情况。传统模型对数据处理分析存在一定限制。在此背景下,选取黑河上游山区作为实验区,构建Logistic-CA-Markov(LCM)模拟与预测模型,探讨其对实验区LUCC(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的模拟效果,以及预测未来30年实验区LUCC情况。结果表明,对时空数据的时间序列变化与空间维度演化,LCM模型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
王海军孔祥冬张勃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乐山市建设用地扩展适宜性评价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近几年随着乐山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明显加快。在此背景下,针对乐山市的自然、社会特征,对城市扩展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对乐山市土地覆被、工程地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结合实地实验调研数据,基于改进后的累计最小阻力模型对乐山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情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MCR模型,客观地对乐山城市扩展阻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在90 m×90 m尺度上,城市扩展阻力较小方向分别为牟子方向、棉竹方向、苏稽方向、车子方向;采用自然间断点法进行扩展适宜性分区,乐山市共计划分五类区域:扩展源、适宜扩展、较适宜扩展、限制扩展、禁止扩展。
王海军孔祥冬张勃田凤霞
关键词:建设用地扩展
利用夜光遥感影像进行城市化监测被引量:9
2018年
成渝地区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利用该地区夜晚灯光的分布和亮度变化来模拟区域城市扩展情况。对近21年的DMSP/OLS夜光遥感数据的相互定标、梯度分割、灰度阈值分类,提取出城市空间分布,同时采用面积比值法进行提取精度评估。基于Geo-Spatial Analyst模块对成渝地区城市分布的矢量图形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结合该区域的交通网,来监测区域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梯度分割和灰度阈值分类的组合方式,提高了对图像城市区的识别精度,精度An达到了0.052;成渝双核城市化扩展呈现不同特点,成都以及毗邻区主要呈现以绵阳—成都—乐山为主轴的东北西南向扩展特点,从2003年以后开始,该地区城市扩展范围增加明显。而重庆地区则是重庆为内核向四周扩展;成都和重庆的城市扩展呈现了独特的扩展结构,成都及其毗邻区呈现以成都外环、彭州-乐至-中江-眉山-都江堰、绵阳-遂宁-内江-自贡-乐山,的三环卫星城网络结构。而重庆的扩展结构呈现星型,以重庆为中心向外辐射,辐射方向主要是西北和西南。
王海军孔祥冬武克军张勃卓壮任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