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灵
-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小规模肉牛养殖场经济效益的调查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我国肉牛育肥的主要模式有农牧户个体分散养殖、农牧户个体集中养殖和专业化中小规模养殖。其中,专业化中小规模育肥模式中,饲养20-30头牛的饲养户或出栏40头以上肉牛的养殖户的出栏量虽然不足全国总量的5%,但随着畜产品需求的变化,专业化中小规模育肥模式仍为主导模式,且这种格局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本文根据调查结果,将养殖户与个体养殖场存栏10~60头、年出栏30~200头育肥牛或饲养5~8头母牛和15头左右育肥牛的养殖模式划分为小规模肉牛养殖模式。
- 杜甘露何龙王琼刘灵申川张洁黄洁韦鹏赵德兵王增学莫放
- 关键词:小规模养殖肉牛育肥养殖场育肥模式养殖模式
- 繁殖母牛冬春季节营养供给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调查及实测方法对调研区域繁殖母牛粗饲料和精料的供给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繁殖母牛日粮的粗饲料以玉米秸秆为主、精料为自配混合饲料,与饲养标准对比。
- 马志鹏王琼刘灵赵德兵陈静黄洁李雪娇
- 关键词:繁殖母牛营养需要粗饲料精料冬春季节
- 提高玉米秸秆在能繁母牛养殖中的作用——以甘浚镇为例
- 2012年
- 采用调查实测方法对甘浚镇繁殖母牛粗饲料应用进行调查,表明繁殖母牛的粗饲料以玉米秸秆为主,补饲的自配精料1kg,其日粮的蛋白质和能量供给量不能满足维持需要,需要再额外补饲蛋白质补充料或浓缩料。
- 谈飞刘灵张洁赵德兵曹琼张亚一王消消
- 关键词:玉米秸秆母牛营养需要
- 仔猪断奶前后肠道形态和相关免疫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7
- 2014年
- 为了研究仔猪出生至断奶后肠道形态和相关免疫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本试验于仔猪出生7、14和21 d以及断奶后14 d(出生35 d)分别从6窝中每窝挑选1头健康仔猪(共24头)屠宰获得十二指肠和空肠组织。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小肠形态和淋巴细胞、杯状细胞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空肠组织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空肠组织中防御素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仔猪出生7~21 d,出生14和21 d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显著低于出生7 d(P〈0.05),同时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随着日龄的增加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肠上皮杯状细胞和淋巴细胞数目无显著变化(P〉0.05);断奶后14 d空肠绒毛高度较出生7 d显著降低(P〈0.05),隐窝增生明显,隐窝深度较出生7~21 d显著增加(P〈0.05),同时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皮淋巴细胞数目均显著增多(P〈0.05)。另外,较出生21 d,断奶后仔猪空肠分泌更多的sIgA(P=0.001)和表达更多的防御素基因(P〈0.05)以保护肠黏膜。由此可知,断奶前,仔猪健康状况下肠道屏障完整,sIgA和防御素表达的水平相对较低,断奶破坏了肠道完整性,使得肠道绒毛萎缩,隐窝增生,肠道上皮屏障受到损伤,大量的淋巴细胞趋化至肠道上皮,同时断奶时微生物入侵刺激了肠上皮免疫球蛋白和防御素的分泌。
- 任曼霍应峰杨凤娟刘灵罗艳红谯仕彦
- 关键词:仔猪断奶肠道形态防御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