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涛

作品数:17 被引量:228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滇池
  • 6篇沉积物
  • 4篇光谱
  • 3篇荧光
  • 3篇荧光光谱
  • 3篇正构烷烃
  • 3篇三维荧光
  • 3篇三维荧光光谱
  • 3篇紫外
  • 2篇滇池沉积物
  • 2篇多环芳烃
  • 2篇溶解性有机质
  • 2篇思政
  • 2篇松华坝
  • 2篇太湖
  • 2篇土壤
  • 2篇紫外-可见光...
  • 2篇污染
  • 2篇夏季
  • 2篇埋藏

机构

  • 16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云南省环境科...
  • 2篇云南省环境科...
  • 1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苏州市公安局

作者

  • 17篇黄涛
  • 15篇黄昌春
  • 12篇杨浩
  • 7篇李帅东
  • 5篇余艳红
  • 5篇吴亚林
  • 4篇张志刚
  • 4篇黄晓虎
  • 4篇余丽燕
  • 4篇韩秀秀
  • 3篇姜泉良
  • 2篇刘大庆
  • 2篇罗玉
  • 1篇陈仕涛
  • 1篇胡雷地
  • 1篇高超
  • 1篇姜晟
  • 1篇张明礼
  • 1篇黄涛
  • 1篇马晓华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湖泊科学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8篇2017
  • 2篇201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地球概论”课程为例
2023年
课程思政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成为各大高校教学创新的主要内容之一.“地球概论”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天文学三门学科的交叉课程,对树立新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大量研究,梳理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征,并结合地球概论的课程特点确立了五大课程思政目标,进行了思政元素的挖掘、匹配与融入,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学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张志刚廖颖黄涛陈仕涛郑晓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地球概论
滇池流域土壤活性腐殖质及其主要组分的紫外-可见与三维荧光光学特性被引量:9
2017年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土壤腐殖质及腐殖质组分(胡敏酸、富里酸)中的有机碳含量,研究了滇池流域土壤活性腐殖质及其组分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土壤活性腐殖质中富里酸含量高于胡敏酸,流域范围内土壤活性腐殖质及其组分含量分布不均匀,活性腐殖质、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达37.7%、36.4%、40.9%.土壤活性腐殖质及其组分胡敏酸和富里酸的碳含量均表现为菜地<荒地<草地<湿地.光谱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土壤活性腐殖质主要由自生源物质和经一定程度降解后的外源物质共同组成.此外,自生源性与光化学及生物活性具有正相关关系.因此,具有弱自生源性的滇池流域土壤活性腐殖质所具有的光化学和生物活性较弱.
黎烨周聪聪戴零星金融哲李帅东姜泉良吴亚林杨浩余艳红黄昌春黄涛
关键词:胡敏酸富里酸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滇池流域
地理学大类平台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以“水文与水资源学”为例
2023年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之一,本科大类平台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亟待探索.水文与水资源学是地理学大类平台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思政建设诸多问题仍不太清楚,亟需研究.本文认为思政建设可从教学材料准备、教学形式选择、教学手段安排等多方面进行多层次的统筹规划,从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求真务实、科学探索、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生态文明、和谐共生、责任担当、精益求精等多角度开展,从而达到专业知识技能掌握和思想政治理念培育的双重目标.
黄涛黄涛黄昌春戴强
关键词:地理学水文学水资源学
昆明松华坝库区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特性被引量:30
2017年
单一的光谱技术不能对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DOM)的结构特征和来源进行全面的分析,因此,本研究选择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昆明松华坝库区表层土壤中DOM的组成结构和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紫外-可见光谱曲线均呈现出相似的特征,吸光度随着波长的增加而降低,并在250~280nm波段存在一个明显的肩状吸收峰。A_(250)/A_(365)(波长在250和365nm处紫外吸光度的比值)的范围在2.59~5.21之间,说明DOM中主要物质为富里酸或者胡敏酸且分子量较高;SUVA_(254)(单位DOC浓度在波长254nm处的吸收系数)和SUVA_(260)(单位DOC浓度在波长260nm处的吸收系数)分别为1.19~3.00和1.15~2.89,两者之间存在十分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该地区土壤DOM的腐殖化程度相对较高并含有较多的疏水组分。三维荧光光谱显示,所有DOM样品中主要存在3个特征峰:紫外光区类富里酸峰、可见光区类富里酸峰和类腐殖酸峰,而类蛋白峰不显著。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FI)总体上接近于1.4,表明该地区土壤DOM以外源输入为主;自生源指标(autochthonous index,BIX)均小于1,自生源特征不明显并且生物利用性较低,这可能与当地较强的人类活动有关。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探讨DOM对有机或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李帅东张明礼杨浩刘大庆余丽燕黄涛黄昌春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
长江中游湖泊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8
2020年
为明确长江中游地区湖泊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来源及其生态风险,于2018年7月采集了该地区12个湖泊的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沉积物中16种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12个湖泊沉积物中均检测出16种优控PAHs,PAHs的总含量在572.7~1766.2 ng/g(dw)之间(均值为976.5±285.0 ng/g(dw)).武汉市东湖沉积物中PAHs含量最高,达到1634.8±111.4 ng/g(dw).与国内外其他地区湖泊沉积物相比,长江中游地区湖泊沉积物中PAHs含量高于国内偏远地区的抚仙湖、青海湖及博斯腾湖,低于东部地区的巢湖、太湖及美国经济工业发达地区的湖泊.根据单体PAH的聚类分析结果,12个湖泊可以分成3种类型,类型1主要以低环为主,占比为64.04%±7.02%,类型2低环和中高环分布相对平均,分别为50.76%±5.17%和49.24%±5.17%,类型3低、中、高环分布相对平均,占比分别为35.35%±3.56%、26.17%±0.45%和38.48%±3.84%.综合该区域PAHs的分布特征及异构体比值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的结果表明,类型1湖泊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为煤炭、木材等生物质的燃烧源;类型2和类型3湖泊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为煤炭、木材等生物质的低温燃烧以及机动车等燃烧汽油、柴油的尾气排放和工业炼焦等化石燃料的高温燃烧源.沉积物中PAHs与总有机碳(TOC)之间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沉积物中TOC含量是影响长江中游湖泊沉积物中PAHs归趋分布的主要因素.长江中游流域湖泊沉积物中PAHs的RQ NCs值均小于800,且RQ MPCs值大于1的风险商值法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长江中游流域湖泊表层沉积物中PAHs整体呈中等风险水平.
万宏滨周娟罗端杨浩黄昌春黄涛
关键词:多环芳烃湖泊表层沉积物长江生态风险评价
百年来滇池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分布及埋藏特征被引量:8
2017年
为探讨百年来滇池沉积物氮的组成、分布以及埋藏特征,2014年7月在滇池采集6根沉积柱进行氮形态及年代测定.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总氮含量高,为1 263.68~7 155.17 mg·kg^(-1),硝氮及氨氮含量低,分别为10.00~144.00 mg·kg^(-1)和9.20~146.50 mg·kg^(-1).沉积物中有机氮为主要存在形态,含量为255.80~5 644.25 mg·kg^(-1),平均占总氮含量的91.26%;滇池沉积物总氮污染严重,于70年代开始形成且90年代后期加剧,并呈现滇池南部>北部>中部的分布特征;近100年来滇池沉积物平均沉积速率为0.092~0.187 g·(cm^2·a)^(-1),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空间上由北向南逐渐降低.沉积物中总氮埋藏速率则随时间逐渐增加,在1990年后几乎呈直线增长,且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据估算,1900~2014年滇池沉积物总氮埋藏量达92 139.15 t,其中有机氮埋藏量为86 745.62 t,硝氮埋藏量为2 464.16 t,氨氮埋藏量为2 929.37 t.
吴亚林李帅东江俊武沈胤胤黄昌春黄涛杨浩余艳红罗玉
关键词:滇池沉积物沉积速率氮污染
南京市不同功能区冬季大气PM_(2.5)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解析被引量:12
2021年
2016年12月—2017年1月,在南京市4类典型功能区(农业区、住宅区、交通干道区、工业区)各选两点,共采集了大气PM_(2.5)样品32套,测定并分析了其质量浓度、9种水溶性离子(WSIs)、有机碳(OC)以及元素碳(EC)的含量.观测期间,南京市冬季PM_(2.5)的平均浓度为104.5μg·m^(-3),分布特征为:工业区(116.6μg·m^(-3))>农业区(104.3μg·m^(-3))>住宅区(100.1μg·m^(-3))>交通干道区(96.9μg·m^(-3));WSIs、OC和EC的平均浓度(/PM_(2.5))分别为:53.4μg·m^(-3)(51.1%)、11.8μg·m^(-3)(11.3%)、8.2μg·m^(-3)(7.8%).农业区和住宅区受WSIs污染较严重且NOR、SOR较高,而工业区和交通干道区的OC、EC污染较严重且SOC/OC较高.进一步运用PMF模型解析,南京市冬季PM_(2.5)来源为:二次源(37.3%)、工业源(31.2%)、交通源(16.4%)、建筑尘(7.9%)和燃煤源(7.2%).最后,本文收集了自2000年起南京市冬季大气PM_(2.5)浓度及其污染来源研究,总体而言,近年来南京冬季大气PM_(2.5)浓度呈下降趋势,其主要污染源比重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燃煤贡献有所下降,而工业和交通排放逐渐上升,且二次污染贡献逐渐突出.今后,控制二次污染源将成为南京市大气PM_(2.5)治理的重中之重.
贺瑶韩秀秀黄晓虎陈志立杨浩黄昌春黄涛
关键词:水溶性离子元素碳
高校博雅课程现状调查与思考——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
2023年
发源于古希腊的博雅教育,对现代大学教育思想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国内多所高校早已开始尝试博雅教育。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从选课期望、课堂纪律、课堂评价、课程考核、教学效果及其反思等方面对博雅课程实施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有效问卷的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师范大学在实施博雅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是仍存在学生选课困难、课堂纪律与课堂效率低的问题。针对调查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从博雅课程体系、博雅教育理念、博雅课程考核、师资队伍建设、博雅课程教材、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政策建议,期望为高校更好地推进博雅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张志刚陈姝桦黄涛
关键词:博雅教育问卷调查教学效果
抚仙湖沉积物有机碳埋藏特征及来源解析被引量:7
2020年
为探讨近百年来抚仙湖不同湖区沉积物中有机碳埋藏及其来源变化特征,以抚仙湖南北部沉积柱为研究对象,分析有机碳埋藏速率时空变化特征,利用正构烷烃及其分布特征对埋藏在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来源进行解析.结果显示,抚仙湖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为1.79-29.39mg/g,有机碳埋藏速率为3.07-27.71g/(m2 a),两者均随时间的增加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1980年以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北部(8.70mg/g)小于南部(12.59mg/g),但有机碳埋藏速率北部(13.54g/(m2·a))大于南部(8.29g/(m2·a)),这与抚仙湖南北部有机质来源类型及人类活动的加剧造成的流域环境变化有关;抚仙湖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数范围为C12-C33,整体以高碳数组分为主,奇偶优势明显,表明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Paq指示水生植物中以沉水植物占主导优势,2C31/(C27+C29)与ACL27-33指示陆生高等植物来源中,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贡献相当,水生植物在北部湖区贡献大于南部,陆生高等植物在南部湖区的贡献大于北部.
赖珊万宏滨唐芳杨浩黄昌春张志刚张志刚
关键词:TOC正构烷烃
夏季滇池和入滇河流氮、磷污染特征被引量:34
2016年
为探讨滇池入湖河流水体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2014年7月采集了入滇4类典型河流(城市纳污型河流、城乡结合型河流、农田型河流、村镇型河流)及滇池水样,分析其氮、磷浓度.结果表明:4条入湖河流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和氨氮污染均较严重;河流水体中TN、TP平均浓度大小为:农田型河流(大河)>村镇型河流(柴河)>城乡结合型河流(宝象河)>城市纳污型河流(盘龙江),其中农田型河流(大河)水体TN、TP污染最为严重;在夏季,4条入湖河流水体中TN、TP浓度从上游向下游增加趋势比较明显,表明氮、磷沿河流不断富集;氮磷比分析表明,夏季河流输入氮、磷营养盐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并且滇池浮游植物生长主要受TN浓度限制;夏季滇池南部入湖河流水体的TN、TP浓度高于北部入湖河流,该特征与滇池水体中TN、TP污染分布状况相反,推测滇池北部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内源释放.因此,在今后的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研究中,应对滇池内源释放进行深入研究.
余丽燕杨浩黄昌春黄涛余艳红姜泉良刘大庆李帅东
关键词:滇池入湖河流营养状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