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涛
- 作品数:20 被引量:271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 南京市大气降水化学特征及其来源解析被引量:5
- 2024年
- 为揭示南京市大气降水化学特征及其来源贡献,分析了2020年9月—2021年9月86个降水样品中的pH值及主要离子(F^(-)、SO_(4)^(2-)、Cl^(-)、NO_(3)-、K^(+)、Na^(+)、NH_(4)^(+)、Mg^(2+)、Ca^(2+))浓度,并利用PMF模型解析了降水来源.观测期间,降水pH值为5.8±0.5,酸雨频率为20.9%,降水为硫酸-硝酸混合型.降水总离子浓度为(407.5±205.1)μeq·L^(-1),NH_(4)^(+)、Ca^(2+)、SO_(4)^(2-)是主要离子,SNA(NH_(4)^(+)、SO_(4)^(2-)和NO_(3)-)占比为41.9%.南京降水总离子浓度高于其他南方城市,低于北方城市.南京市降水主要有6种来源:海盐(11.4%)、扬尘(12.2%)、生物质燃烧(12.0%)、二次硫酸盐(30.7%)、二次硝酸盐(25.7%)、燃煤(8.1%).历史文献分析表明,自1980年以来,南京市酸雨经历了4个典型时期:硫酸型酸雨期(1980—1998年)、硫酸型酸雨控制期(1999—2004年)、硫酸-硝酸混合型酸雨期(2005—2017年)、硫酸-硝酸混合型酸雨控制期(2018—2021年).其中,燃煤源贡献显著下降,二次源贡献逐步上升.未来南京市需要重点控制移动源贡献,同时兼顾固定源治理,并坚持区域化联动治理.
- 陈启烜贺瑶唐亚妮许圆辉戴沐锬黄昌春黄涛黄涛
- 关键词:大气污染酸雨水溶性离子
- 四川甘孜州措普湖沉积物微量元素记录的近200年环境变化
- 2024年
- 青藏高原东缘分布的小型湖泊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其沉积记录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具有区域性意义,特别在恢复短时间尺度气候及区域沉积环境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目前鲜有研究涉及.对四川省甘孜州措普湖湖心45 cm的沉积岩心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重建了当地过去近200年中的气候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近200年来,沉积岩心中稀土元素具有基本相同的垂向变化趋势,均在1841—1920年的小冰期时保持低值,在1890年左右受地震间接影响达到最低值,之后随气候回暖而增加;微量元素主成分分析表明大部分微量元素的变化受区域流域侵蚀风化因子控制,能够反映风化作用的强弱;Rb、Ba、Sr等3种元素受湿度因子主控,指示了区域湿润度的变化.结合多种微量元素环境代用指标及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变化特征,可将措普湖在1841—2017年间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冷干(1841—1904年)、温湿(1904—1923年)、温干(1923—1944年)、暖湿(1944—1967年)、暖干(1967—2017年).
- 刘梦佳何梦颖胡竹君胡竹君黄昌春黄涛王红
- 关键词:青藏高原微量元素沉积学
- 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地球概论”课程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课程思政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成为各大高校教学创新的主要内容之一.“地球概论”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天文学三门学科的交叉课程,对树立新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大量研究,梳理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征,并结合地球概论的课程特点确立了五大课程思政目标,进行了思政元素的挖掘、匹配与融入,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学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 张志刚廖颖黄涛陈仕涛郑晓
-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地球概论
- 滇池流域土壤活性腐殖质及其主要组分的紫外-可见与三维荧光光学特性被引量:14
- 2017年
-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土壤腐殖质及腐殖质组分(胡敏酸、富里酸)中的有机碳含量,研究了滇池流域土壤活性腐殖质及其组分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土壤活性腐殖质中富里酸含量高于胡敏酸,流域范围内土壤活性腐殖质及其组分含量分布不均匀,活性腐殖质、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达37.7%、36.4%、40.9%.土壤活性腐殖质及其组分胡敏酸和富里酸的碳含量均表现为菜地<荒地<草地<湿地.光谱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土壤活性腐殖质主要由自生源物质和经一定程度降解后的外源物质共同组成.此外,自生源性与光化学及生物活性具有正相关关系.因此,具有弱自生源性的滇池流域土壤活性腐殖质所具有的光化学和生物活性较弱.
- 黎烨周聪聪戴零星金融哲李帅东姜泉良吴亚林杨浩余艳红黄昌春黄涛
- 关键词:胡敏酸富里酸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滇池流域
- 地理学大类平台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以“水文与水资源学”为例被引量:2
- 2023年
-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之一,本科大类平台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亟待探索.水文与水资源学是地理学大类平台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思政建设诸多问题仍不太清楚,亟需研究.本文认为思政建设可从教学材料准备、教学形式选择、教学手段安排等多方面进行多层次的统筹规划,从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求真务实、科学探索、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生态文明、和谐共生、责任担当、精益求精等多角度开展,从而达到专业知识技能掌握和思想政治理念培育的双重目标.
- 黄涛黄涛黄昌春戴强
- 关键词:地理学水文学水资源学
- 夏季滇池入湖河流温室气体浓度和排放通量及其影响因素
- 2024年
- 河流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流域城市化深刻改变了河流水环境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进而影响河流温室气体的产生与排放.为研究城市化对河流温室气体浓度、通量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于2019年8月采用薄边界层法对滇池14条主要入湖河流进行了CO_(2)、CH_(4)、N_(2)O和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滇池入湖河流中CO_(2)、CH_(4)、N_(2)O的浓度分别为(116.40±79.93)μmol·L^(-1)、(9.53±16.46)μmol·L^(-1)、(41.34±21.16)nmol·L^(-1),通量分别为(2.56±2.0)mmol·m^(-2)·h^(-1)、(0.244±0.411)mmol·m^(-2)·h^(-1)、(0.81±0.65)μmol·m^(-2)·h^(-1).滇池入湖河流是温室气体的净排放源.城市河流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分别是非城市河流的1.7倍、53倍和2.3倍,是温室气体的排放热点.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滇池入湖河流CO_(2)主要受到DIC浓度和pH值的控制,CH_(4)主要受到NH_(4)+-N、DOC和TP浓度影响,而N_(2)O主要受TN和TP浓度调控.城市化增加了滇池入湖河流温室气体的溶存浓度和排放通量,一方面是因为富含高浓度温室气体的城市污水输入直接增加了河流中温室气体浓度,另一方面城市污水中携带的高浓度营养物质为河流中温室气体的产生提供了大量底物.综合3种温室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来看,城市化主要增加了CH_(4)的增温潜势比例,使其成为城市化河流增温潜势的主要贡献者.因此,减少污水和营养物质的输入对减少滇池入湖河流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 许圆辉王川戴沐锬石昆林唐亚妮杨浩黄昌春黄涛
- 关键词:滇池河流温室气体
- 昆明松华坝库区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特性被引量:33
- 2017年
- 单一的光谱技术不能对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DOM)的结构特征和来源进行全面的分析,因此,本研究选择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昆明松华坝库区表层土壤中DOM的组成结构和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紫外-可见光谱曲线均呈现出相似的特征,吸光度随着波长的增加而降低,并在250~280nm波段存在一个明显的肩状吸收峰。A_(250)/A_(365)(波长在250和365nm处紫外吸光度的比值)的范围在2.59~5.21之间,说明DOM中主要物质为富里酸或者胡敏酸且分子量较高;SUVA_(254)(单位DOC浓度在波长254nm处的吸收系数)和SUVA_(260)(单位DOC浓度在波长260nm处的吸收系数)分别为1.19~3.00和1.15~2.89,两者之间存在十分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该地区土壤DOM的腐殖化程度相对较高并含有较多的疏水组分。三维荧光光谱显示,所有DOM样品中主要存在3个特征峰:紫外光区类富里酸峰、可见光区类富里酸峰和类腐殖酸峰,而类蛋白峰不显著。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FI)总体上接近于1.4,表明该地区土壤DOM以外源输入为主;自生源指标(autochthonous index,BIX)均小于1,自生源特征不明显并且生物利用性较低,这可能与当地较强的人类活动有关。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探讨DOM对有机或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 李帅东张明礼杨浩刘大庆余丽燕黄涛黄昌春
-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
- 长江中游湖泊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4
- 2020年
- 为明确长江中游地区湖泊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来源及其生态风险,于2018年7月采集了该地区12个湖泊的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沉积物中16种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12个湖泊沉积物中均检测出16种优控PAHs,PAHs的总含量在572.7~1766.2 ng/g(dw)之间(均值为976.5±285.0 ng/g(dw)).武汉市东湖沉积物中PAHs含量最高,达到1634.8±111.4 ng/g(dw).与国内外其他地区湖泊沉积物相比,长江中游地区湖泊沉积物中PAHs含量高于国内偏远地区的抚仙湖、青海湖及博斯腾湖,低于东部地区的巢湖、太湖及美国经济工业发达地区的湖泊.根据单体PAH的聚类分析结果,12个湖泊可以分成3种类型,类型1主要以低环为主,占比为64.04%±7.02%,类型2低环和中高环分布相对平均,分别为50.76%±5.17%和49.24%±5.17%,类型3低、中、高环分布相对平均,占比分别为35.35%±3.56%、26.17%±0.45%和38.48%±3.84%.综合该区域PAHs的分布特征及异构体比值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的结果表明,类型1湖泊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为煤炭、木材等生物质的燃烧源;类型2和类型3湖泊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为煤炭、木材等生物质的低温燃烧以及机动车等燃烧汽油、柴油的尾气排放和工业炼焦等化石燃料的高温燃烧源.沉积物中PAHs与总有机碳(TOC)之间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沉积物中TOC含量是影响长江中游湖泊沉积物中PAHs归趋分布的主要因素.长江中游流域湖泊沉积物中PAHs的RQ NCs值均小于800,且RQ MPCs值大于1的风险商值法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长江中游流域湖泊表层沉积物中PAHs整体呈中等风险水平.
- 万宏滨周娟罗端杨浩黄昌春黄涛
- 关键词:多环芳烃湖泊表层沉积物长江生态风险评价
- 百年来滇池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分布及埋藏特征被引量:8
- 2017年
- 为探讨百年来滇池沉积物氮的组成、分布以及埋藏特征,2014年7月在滇池采集6根沉积柱进行氮形态及年代测定.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总氮含量高,为1 263.68~7 155.17 mg·kg^(-1),硝氮及氨氮含量低,分别为10.00~144.00 mg·kg^(-1)和9.20~146.50 mg·kg^(-1).沉积物中有机氮为主要存在形态,含量为255.80~5 644.25 mg·kg^(-1),平均占总氮含量的91.26%;滇池沉积物总氮污染严重,于70年代开始形成且90年代后期加剧,并呈现滇池南部>北部>中部的分布特征;近100年来滇池沉积物平均沉积速率为0.092~0.187 g·(cm^2·a)^(-1),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空间上由北向南逐渐降低.沉积物中总氮埋藏速率则随时间逐渐增加,在1990年后几乎呈直线增长,且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据估算,1900~2014年滇池沉积物总氮埋藏量达92 139.15 t,其中有机氮埋藏量为86 745.62 t,硝氮埋藏量为2 464.16 t,氨氮埋藏量为2 929.37 t.
- 吴亚林李帅东江俊武沈胤胤黄昌春黄涛杨浩余艳红罗玉
- 关键词:滇池沉积物沉积速率氮污染
- 南京市不同功能区冬季大气PM_(2.5)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解析被引量:15
- 2021年
- 2016年12月—2017年1月,在南京市4类典型功能区(农业区、住宅区、交通干道区、工业区)各选两点,共采集了大气PM_(2.5)样品32套,测定并分析了其质量浓度、9种水溶性离子(WSIs)、有机碳(OC)以及元素碳(EC)的含量.观测期间,南京市冬季PM_(2.5)的平均浓度为104.5μg·m^(-3),分布特征为:工业区(116.6μg·m^(-3))>农业区(104.3μg·m^(-3))>住宅区(100.1μg·m^(-3))>交通干道区(96.9μg·m^(-3));WSIs、OC和EC的平均浓度(/PM_(2.5))分别为:53.4μg·m^(-3)(51.1%)、11.8μg·m^(-3)(11.3%)、8.2μg·m^(-3)(7.8%).农业区和住宅区受WSIs污染较严重且NOR、SOR较高,而工业区和交通干道区的OC、EC污染较严重且SOC/OC较高.进一步运用PMF模型解析,南京市冬季PM_(2.5)来源为:二次源(37.3%)、工业源(31.2%)、交通源(16.4%)、建筑尘(7.9%)和燃煤源(7.2%).最后,本文收集了自2000年起南京市冬季大气PM_(2.5)浓度及其污染来源研究,总体而言,近年来南京冬季大气PM_(2.5)浓度呈下降趋势,其主要污染源比重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燃煤贡献有所下降,而工业和交通排放逐渐上升,且二次污染贡献逐渐突出.今后,控制二次污染源将成为南京市大气PM_(2.5)治理的重中之重.
- 贺瑶韩秀秀黄晓虎陈志立杨浩黄昌春黄涛
- 关键词:水溶性离子元素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