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永强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油藏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油藏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模型
  • 1篇油田
  • 1篇乳化
  • 1篇三维地质
  • 1篇三维地质模型
  • 1篇生物表面活性...
  • 1篇生物采油
  • 1篇适应性
  • 1篇水质
  • 1篇提高采收率
  • 1篇提高采收率技...
  • 1篇注气
  • 1篇注气参数
  • 1篇注入水
  • 1篇注入水水质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4篇黄永强
  • 1篇华远旭
  • 1篇韩春林
  • 1篇何力渊
  • 1篇桑涛
  • 1篇张薇
  • 1篇孙宜丽
  • 1篇戴达山
  • 1篇关宇
  • 1篇邱坤态
  • 1篇马培申
  • 1篇刘呈立
  • 1篇魏宏
  • 1篇刘继明
  • 1篇王城

传媒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石油化工应用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厚层油藏隔夹层建模技术在安棚主体区的应用
2020年
针对因常规建模方法无法精准描述厚层油藏隔夹层展布,从而制约剩余油预测和开发方案制定的问题,利用钻井高分辨率的地质信息,提出了一种厚层油藏隔夹层建模新技术。以赵凹油田安棚主体区核三段Ⅳ油组2小层为例,通过调整砂泥岩分层层位,以砂岩顶底界面作为新的分层层位,刻画砂体隔夹层分布;采用赋值与序贯指示结合的"相"约束"相"的方法,建立隔夹层展布的三维地质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相控参数建模技术建立的物性分布模型,与水下扇沉积的储层物性特征吻合程度较高,能够客观地反映储层隔夹层的空间展布,为后续油藏工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戴达山邱坤态孙宜丽马培申黄永强张薇
关键词:隔夹层沉积相三维地质模型
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技术室内评价
2014年
通过稠油微生物乳化降黏试验,筛选培养出高效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菌种,研究影响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生长的因素,对其现场应用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室内研究证实,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够改善界面润湿性,与聚合物在驱油机制和功能上互补,推荐注入质量浓度为1500mg/L,注入量为0.5PV,注入方式为小段塞多轮次。该研究对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矿场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华远旭黄永强桑涛刘呈立关宇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技术乳化降黏
下二门油田薄层稠油藏注蒸汽开采方式探讨
2006年
本文针对下二门油田浅北区块H 2Ⅰ2、3小层为薄层稠油油藏,常规试采及出砂冷采产量低的情况,根据其储层物性、原油性质、油层厚度及注蒸汽吞吐试验结果等油藏地质特征,开展了开发方式对策研究,提出H 2Ⅰ3小层宜采用注蒸汽开发,并根据已开发油田的生产情况及数模结果,对注气参数的确定进行了探讨。
黄永强何力渊韩春林刘继明申军武
关键词:下二门油田注蒸汽注气参数
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水质适应性实验评价研究
2013年
低渗透油藏由于其渗流的特殊性,注水比较困难,而且对储层的伤害也大。特别是水质和储层不匹配的注入水对储层的物性伤害非常大,这会影响油藏的最终采收率及油田的产量。因此,本文将利用油田实际岩心和现场不同的注入水进行岩心驱替实验,并用不同的注入水悬浮物粒径中值、含量和含油量进行匹配和正交驱替实验,以评价其对储层渗透率的伤害大小,优选出适合于低渗透油藏的注入水标准。然后评价其注水强度对油藏渗透率的影响,最终为油田注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黄永强王城魏宏
关键词:注入水水质适应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