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飞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被动运动对抗尾吊大鼠软骨退化的效果
- 2014年
- 目的探寻后肢去负荷过程中,能够阻止软骨退化的对抗措施。方法 SD大鼠分3组(每组8只):对照组(Con)、尾吊组(TS)、尾吊+被动运动组(TSP)。尾吊21天期间,TSP组接受由训练装置提供的被动运动训练。利用μCT与组织切片检测大鼠股骨远端软骨的变化。结果μCT结果表明,TS与TSP组大鼠股骨远端的关节软骨厚度与Con比明显下降;TS的软骨体积较Con与TSP显著下降,而Con与TSP间没有显著差异;TS与TSP的软骨的衰减系数较Con明显升高。组织切片表明,TS与TSP的软骨厚度较Con明显下降,番红O—固绿染色显示TS与TSP的基质染色程度较Con下降,软骨细胞出现减少的现象。此外,μCT所测厚度与组织切片所测厚度高度相关。结论大鼠尾吊会导致关节软骨退化,然而被动运动不能有效的阻止尾吊引起的软骨退化。
- 栾会芹黄云飞樊瑜波孙联文
- 关键词:模拟失重关节软骨软骨退化
- 青年人下肢主动和被动运动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运动疗法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两种方式,不同的方式对患者治疗效果不同。然而,在运动治疗过程中,患者对所进行的运动疗法存在理解和力度控制偏差,导致自主参与程度不合理,使实际的运动治疗方式与最初设想的不同。本研究以青年人为研究对象,旨在确立一种客观判断主动和被动运动差异的特征性指标,用以分析和评价青年患者的运动方式,进而矫正因自主参与程度不同导致的运动方式偏差。方法实验选取24名20~30周岁的健康青年人作为受试者(男、女各12人),实验内容为在脚踏车上先后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训练。运动速度为30 r/min,持续时间3 min。运动过程中,利用肌电测量系统记录受试者腓肠肌肌电信号、足底压力测量系统记录足底压力大小。结果不同运动方式下,腓肠肌肌电信号峰-峰值、积分肌电值和足底压力AD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分界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腓肠肌肌电信号方差值和足底压力最大值分界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不受性别差异的影响。结论不同运动方式下,肌电信号峰-峰值、积分肌电值、方差值和足底压力AD值、最大值分界明显,很可能可以作为判别青年人下肢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客观指标,用以评价受试者自主参与运动治疗的程度。
- 关龙彪黄云飞樊瑜波孙联文
- 关键词:运动疗法腓肠肌肌电信号足底压力生物力学分析
- 大鼠后肢去负荷体位调节装置设计与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通过对大鼠尾吊模型进行改进,研制出一种新型可调节体位的大鼠后肢去负荷悬吊装置,研究模拟微重力效应下体液分布变化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将36只SD大鼠均分为对照组(CON)、头低位后肢去负荷组(HDT)、水平位后肢去负荷组(HH)和头高位后肢去负荷组(HUT) 4组,实验21天后,利用DXA检测大鼠的骨密度(BMD).模拟微重力效应下的三组大鼠后肢均发生严重骨丢失,其中HH和HUT组后肢BMD显著大于HDT组.实验结果表明,体液分布变化可能在模拟微重力效应导致的骨丢失中起到重要作用,新型大鼠后肢去负荷悬吊装置能够调节大鼠体位(体液)进行模拟微重力效应研究.
- 王敏王守辉杨肖黄云飞孙联文樊瑜波
- 关键词:模拟微重力体液分布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