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霞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延安地区降雨引发黄土泥流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在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研究了黄土粒度分布和微结构在降雨前后的变化及其对泥流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自径流沉积物的降雨后土样中的细黏粒、粗黏粒体积含量分别相对增加了22%和18%,而粗粉粒、微砂体积含量分别相对减少了7.6%和3.3%。坡面残余土的粒度"粗化",降雨后土骨架连接松散,这些由降雨引起的黄土的粒度和微结构变化说明降雨后黄土的抗剪强度和抗压能力将降低,导致泥流启动的可能性增加。随着降雨入渗,当沿坡面的黄土重力分力与抗剪强度间的平衡被打破,黄土开始滑移并发展成泥流。有效防止坡面土粒度"粗化"是遏制水土流失的关键。
- 陈海霞王家鼎
- 关键词:粒度微结构
- 降雨影响黄土泥流起动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现场实施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监测坡面下不同深度孔隙水压力变化,同时对降雨前、后黄土样品进行粒度分析,以探讨降雨作用下黄土泥流的起动机理。降雨开始160 s后,孔隙水压力增量稳定在4.6 kPa,并在该值上保持290 s后重新回到零值附近;降雨后,土样中小于平均直径(体积权重)44×10-6m的颗粒累计体积含量增加。研究后认为,孔隙水压力升高、细颗粒物质散失是黄土坡面泥流形成的重要因素;孔隙水压力增量达到4.6 kPa时,即有细颗粒物质移位,可作为黄土泥流起动的判断依据。
- 陈海霞王家鼎
- 关键词:孔隙水压力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