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婷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脱硫
  • 4篇催化
  • 3篇催化剂
  • 2篇水解
  • 2篇水解催化剂
  • 2篇脱硫机理
  • 2篇脱硫性能
  • 2篇催化水解
  • 1篇氧化脱硫
  • 1篇液化石油
  • 1篇液化石油气
  • 1篇石油
  • 1篇石油气
  • 1篇水解机理
  • 1篇炭基
  • 1篇脱除
  • 1篇羰基硫
  • 1篇吸附剂
  • 1篇相互作用
  • 1篇金属

机构

  • 5篇青岛科技大学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作者

  • 5篇王广建
  • 5篇王芳
  • 5篇陈晓婷
  • 2篇李佳佳
  • 2篇王冠庆
  • 1篇刘辉
  • 1篇邴连成

传媒

  • 2篇炼油技术与工...
  • 1篇化学通报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石化技术与应...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OS水解催化剂及其脱硫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7年
介绍了羰基硫(COS)水解催化剂的研究现状、作用机理及失活原因、提高催化剂活性的主要途径以及未来水解催化剂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1)COS在低温条件下的精度脱除已实现,通过浸渍、分解等方式将活性组分负载在载体上,使活性炭水解催化剂性能得到改性,开发出脱除COS的新型催化剂;(2)对碱催化机理、Eley-Kideal模型机理及硫代碳酸乙酯中间体机理等3种不同的水解催化剂所对应的反应路径进行了介绍。最后指出将不同种类的载体和活性组分进行组合优化制取催化剂是将来COS水解催化剂的研究热点,低温条件下脱除COS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王广建田爱秀陈晓婷王芳邴连成
关键词:催化水解催化剂水解机理
Co-Mo活性组分与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综述了Co-Mo活性组分与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及研究进展,包括单组分载体、二元氧化物载体以及三元氧化物载体。认为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布状态及其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催化剂活性与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在单组分载体中添加助剂、制备多元氧化物载体等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活性组分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指出实现活性组分与载体间相互作用可控是未来研发新型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方向。
李佳佳王广建陈晓婷王芳刘辉
关键词:加氢脱硫催化剂载体负载量相互作用
液化石油气活性炭脱硫机理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综述了液化石油气干法脱硫剂有关活性炭吸附剂的脱硫机理、脱硫路径及脱硫过程动力学的研究,从微孔吸附、含氮官能团催化氧化脱硫、金属催化氧化脱硫、水蒸气催化脱硫等方面对脱硫路径进行了详细讨论,最重要的步骤包括:1微孔吸附H_2S,使单质硫沉积在微孔中;2含N官能团在活性炭孔道内高度分散,形成催化活性中心;3金属离子负载到活性炭表面,与H_2S反应将金属离子还原成单质或低价态离子;4一定的湿度能使活性炭表面形成水膜,促使H_2S解离。分析了干法脱硫中活性炭基脱硫剂的脱硫机理及水膜在脱硫过程中的作用,归纳总结了提高脱硫效率的途径。对活性炭脱硫机理和脱硫过程的动力学进行了讨论,列举其速率表达式,表明反应活化能与硫的沉积量有关。
王广建陈晓婷李佳佳王冠庆王芳
关键词:活性炭吸附剂脱除H2S液化石油气
活性炭基水解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脱硫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分别通过溶胶-凝胶法、浸渍法制备Cu/活性炭(AC)水解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对水解脱硫性能的影响。利用XRD、BET、SEM等对载体及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了预处理对AC表面性质及不同制备方法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探讨了水解脱硫的机理。结果表明,浸渍法所制备的水解催化剂活性优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在通过预处理增大了AC的比表面积、丰富了AC的孔道结构的基础上,浸渍法能均匀地将活性组分分散在载体表面及其孔道中,而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组分主要覆盖在载体的表面,不能有效进入孔道内,造成脱硫效率下降。在反应温度80℃、羰基硫浓度1.33g/m^3、空速1500h^(-1)、氧化铜质量分数为5%时,浸渍法制备的水解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硫容,可达29mg S/g。
王广建陈晓婷田爱秀王芳
关键词:浸渍法催化水解羰基硫
金属改性Ti-HMS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氧化脱硫性能
2017年
通过超声浸渍的方式对原位合成的Ti-HMS分子筛进行负载金属改性,制备Fe/Ti-HMS、Cu/Ti-HMS和Zn/Ti-HMS催化剂,并采用XRD、SEM、TEM、FTIR、BET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以模型油中噻吩的氧化脱除为探针反应对各催化剂的催化氧化脱硫性能进行研究,并考察了反应时间、n(H_2O_2)/n(S)、Zn/Ti-HMS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原位合成的Ti-HMS分子筛具有典型的介孔孔道结构,金属组分以氧化物的形式分散在分子筛的表面,金属组分的存在可以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负载金属组分的催化剂催化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Zn/Ti-HMS>Cu/Ti-HMS>Fe/Ti-HMS。在反应温度为70℃、n(H_2O_2)/n(S)=6、Zn/Ti-HMS催化剂用量0.2 g×(10 m L)^(-1)、反应时间60 min时,噻吩的脱除率达到94.03%。催化剂再生后催化氧化脱硫性能有所下降,表面金属活性组分的消耗和分子筛部分孔道被堵塞是导致催化剂催化活性下降的原因。
王广建王冠庆牛鑫善陈晓婷王芳
关键词:TI-HMS金属改性氧化脱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