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修康

作品数:5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广东联合基金广东省水利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水库
  • 2篇营养盐
  • 2篇植物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特征
  • 2篇高州水库
  • 2篇浮游植物
  • 2篇沉积物
  • 1篇地积累指数
  • 1篇动态特征
  • 1篇演替
  • 1篇营养化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危害
  • 1篇生态危害评价
  • 1篇水华

机构

  • 5篇暨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广东省水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5篇陈修康
  • 3篇张华俊
  • 3篇韩博平
  • 2篇肖利娟
  • 2篇杨浩文
  • 2篇陈敬安
  • 2篇郭跃华
  • 2篇胡韧
  • 1篇曾艳
  • 1篇冯喻
  • 1篇彭亮
  • 1篇罗勇
  • 1篇顾继光
  • 1篇张建林
  • 1篇张帅

传媒

  • 2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广东省高州水库水华过程中蓝藻群落的动态特征被引量:11
2011年
2009年1-4月,高州水库发生了规模较大的粘质鱼腥藻(Anabaena mucosa)水华,最高藻细胞密度达3.4×107cells/L,并在2010年的同一时期再次出现,这也是粘质鱼腥藻首次在广东省水库水体形成水华.为了解该水库蓝藻水华发生的特点,本文于2009年8月到2010年7月对高州水库进行了逐月采样,分析了水华发生期间蓝藻群落结构特征及动态.蓝藻群落结构在枯水期与丰水期差异显著,蓝藻细胞丰度枯水期较高,蓝藻优势种为粘质鱼腥藻,并形成蓝藻水华,丰水期蓝藻细胞丰度较低.在枯水期降雨较少,水库水位与库容较低,水力滞留时间急剧增加,水体稳定,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与生物量积累.同时水体透明度下降,水温下降,更有益于对低温有较好适应能力的种类—粘质鱼腥藻成为优势种并形成水华.蓝藻生物量与水温有很强的负相关性,表明粘质鱼腥藻能够适应低温.在丰水期,表层水温增加,水体分层加剧,同时降雨大幅度提高,水位显著升高,水华微囊藻的优势度增加,取代了粘质鱼腥藻成为最主要的优势种,但由于总丰度下降,蓝藻水华消失.
郭跃华陈修康张建林韩博平彭亮
关键词:蓝藻水华高州水库
惠州市3座供水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被引量:18
2012年
为了解惠州市供水水库沉积物重金属(Cr、Cu、Zn、Cd、Pb和Hg)污染状况和垂直分布特征,于2008年5月在惠州市3座具代表性的水库湖泊区采集柱状沉积物样品,运用ICP-MS法检测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进行污染评价,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可能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座水库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随沉积深度的变化差异明显,一些重金属含量的垂直变化不明显,而另一些垂直变化明显(降低或升高),但各种重金属在不同水库沉积物中呈现特有的垂直分布特征.根据地积累指数可知,3座水库中沉积物主要以Zn和Pb污染最为严重,达到轻度至强度污染(含量分别为Zn:49.98~640.29mg.kg-1;Pb:21.94~300.66mg.kg-1),同时沉积物中部或底部受到轻度的Cu污染(含量为16.85~45.46mg.kg-1),基本未受Cr、Cd和Hg污染.据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r(i)]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可知,3座水库沉积物的重金属潜在风险均处于较低水平.据PCA分析和相关资料可知,矿山开采与冶炼、城市化和农林业快速发展等人类活动影响了3座水库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污染.其中,Zn主要来源于矿产开采与冶炼;除矿产开采与冶炼导致沙田水库Pb污染外,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生活垃圾等是3座水库沉积物Pb污染的主要途径;Cu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和林业污染.
陈修康张华俊顾继光胡韧杨浩文陈敬安
关键词:重金属地积累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沉积物水库
特大洪水对浮游植物群落及其演替的影响——以广东高州水库为例被引量:17
2014年
洪水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生态系统的物理与生物过程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导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快速演替.2010年9月,广东省大型水库——高州水库发生特大洪水.为了解洪水的生态效应,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高州水库湖沼学变量和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特大洪水期间,高州水库流域内大量泥沙等颗粒物进入水体,将原有有机物相对较多的沉积物覆盖,有助于减少营养盐的底泥释放,洪水后次年春季枯水期水体营养盐浓度明显降低(尤其是磷,总磷浓度低于0.01 mg/L).洪水过后水体中悬浮物的组成改变,在接下来的水体混合期间无机颗粒物的再悬浮导致水体透明度显著降低,但次年水库整体的透明度升高,浮游植物生物量降低.洪水事件导致的水体理化环境的改变使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改变,由洪水前以群体蓝藻和大个体绿藻(H1和N A功能类群)为优势类群的群落转变为洪水后以中心纲浮游硅藻和甲藻(A、B和LO功能类群)为优势类群的群落,而以往枯水期常有发生的粘质鱼腥藻等蓝藻水华在洪水后春季枯水期没有出现.
陈修康郭跃华冯喻张华俊韩博平肖利娟
关键词:演替高州水库
鹤地水库沉积物营养盐及重金属分布和污染特征分析被引量:25
2012年
为揭示鹤地水库沉积物营养盐及重金属分布和污染特征,对水库代表性区域柱状沉积物样品营养盐及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水库沉积物营养盐及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磷形态组成及其对水质的潜在影响,并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进行了潜在生态危害评价.鹤地水库3个样点沉积物总氮(TN)含量在2.314~2.427 mg.g-1之间,其含量大小顺序为:湖泊区>过渡区>河流区,总磷(TP)含量在0.591~0.760 mg.g-1之间,其含量大小顺序为:过渡区>湖泊区>河流区;重金属(Cu、Cr、Pb、Zn、Cd和Hg)平均含量分别为31.094、46.85、75.615、385.739、0.624和0.171 mg.kg-1,除Cr外,湖泊区重金属含量均高于过渡区.垂直剖面上,沉积物营养盐及重金属含量总体上均表现出表层富集的特征.鹤地水库沉积物磷形态以无机磷(IP)为主,IP又以铁铝结合态的NaOH-P为主,NaOH-P含量占到IP含量的80%以上,磷组成特点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潜在释放能力.潜在生态危害评价中,以工业化前沉积物最高背景值为参比的评价结果表明单种重金属基本属于轻微到中度污染,综合生态危害指数(RI)表明鹤地水库沉积物尚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程度;而以广东省土壤元素背景值为参比的评价表明重金属Cd和Hg均已达到强到极强污染程度,其余重金属则处于轻微污染水平,沉积物重金属综合RI值达到强到较强危害程度,这与该地区红壤中Cd和Hg的环境背景值较低有关,尽管2种参比评价结果有所不同,但均表明重金属Cd和Hg污染较其他重金属严重,对RI值的贡献最大.
张华俊陈修康韩博平罗勇杨浩文曾艳陈敬安
关键词:沉积物营养盐重金属磷形态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对水体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2009年5月31日-6月20日在广东省大沙河水库利用微型生态系统比较不同放养密度的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和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水体氮、磷及浮游植物的影响,探讨两种蚌在控制南亚热带水库富营养化水体藻类水华上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处理组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显著增加,而铵氮的浓度显著下降;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导致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结构的改变和数量的增加,实验过程中绿藻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两种蚌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只是在不同的作用强度下,时间上的响应不同。综合实验结果,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难以有效地运用于我国华南地区水库的水质改善与富营养化控制。
张帅陈修康肖利娟胡韧
关键词: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微型生态系统富营养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