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峰

作品数:1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形态
  • 1篇塌陷区
  • 1篇土壤
  • 1篇铵态氮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氮
  • 1篇菌肥
  • 1篇复垦土壤
  • 1篇采煤
  • 1篇采煤塌陷
  • 1篇采煤塌陷区

机构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作者

  • 1篇梁利宝
  • 1篇许剑敏
  • 1篇闫峰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年份

  • 1篇201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不同培肥处理对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氮素形态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采煤塌陷造成了严重的耕地破坏,复垦是恢复塌陷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目前人们对复垦土壤氮素形态变化的机理认识较为有限。该试验以采煤塌陷区复垦1a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有机肥(M)、无机肥(NP)、有机+无机肥(NP+M)、有机+无机肥+菌肥(NP+M+B)等培肥方式下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氮等不同氮素形态含量的变化,探究复垦土壤上氮素转化机理,加快土壤熟化速度。结果表明:不同培肥处理与对照相比,M处理土壤有机质、微生物量氮最为明显,增幅分别为53.85%,54.9%;NP+M+B、NP+M、M处理均明显提高了土壤全氮、全磷含量,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NP+M+B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增幅最大(48.13%);不同培肥处理间土壤pH值差异不明显。NP+M+B处理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效果最为明显(68.06%),NP+M+B与NP+M处理均可明显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幅分别是24.13%和36.94%。NP+M+B处理明显提高了土壤氨化细菌数量且与NP+M处理差异显著,2个处理的硝化细菌数量则差异不显著。NP+M+B与NP+M处理脲酶活性高于其余处理,但二者差异不显著。氨化细菌数量与铵态氮含量相关性极显著。
梁利宝闫峰许剑敏
关键词:复垦土壤菌肥铵态氮微生物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