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晓芳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鸢尾
  • 3篇鸢尾属
  • 2篇学成
  • 2篇化学成分
  • 2篇活性
  • 1篇植物
  • 1篇三萜
  • 1篇三萜类
  • 1篇三萜类化合物
  • 1篇生物活性
  • 1篇糖苷
  • 1篇葡萄糖
  • 1篇葡萄糖苷
  • 1篇萜类
  • 1篇萜类化合物
  • 1篇吡喃
  • 1篇吡喃葡萄糖
  • 1篇鸢尾属植物
  • 1篇鸢尾苷
  • 1篇细胞

机构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科技部
  • 1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3篇杨阳
  • 3篇赵长琦
  • 3篇董晓芳
  • 1篇张大勇
  • 1篇陈洁君
  • 1篇王辉
  • 1篇陈洁君

传媒

  • 2篇中草药
  • 1篇有机化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膜苞鸢尾和中亚鸢尾中抑制脂多糖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产生NO的活性成分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研究鸢尾属2种植物膜苞鸢尾Iris scariosa和中亚鸢尾Iris bloudowii中的抗炎活性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薄层制备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MS、~1H-NMR、^(13)C-NMR)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从膜苞鸢尾的根及根状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鸢尾苷(1)、野鸢尾苷(2)、尼鸢尾苷(3)、芒果新苷(4)、芒果苷(5)。从中亚鸢尾的根及根状茎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尼鸢尾苷(3)、尼鸢尾黄素(6)、4′-羟基-5,3′-二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7)、5,5′-二羟基-3′,4′-二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8)、4′-羟基-5,3′-二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9)、irifloside(10)和尼鸢尾黄素-4′-[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1)。化合物2、3、5、6、7、9、11及此前报道的从膜苞鸢尾中分离得到的野鸢尾黄素和irilone均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5是首次从膜苞鸢尾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11是首次从中亚鸢尾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结果提示化合物2、3、5、6、7、9、11以及野鸢尾黄素和irilone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
杨阳董晓芳申美伦徐尹张绪阳赵长琦
关键词:鸢尾属RAW264.7细胞
膜苞鸢尾和蓝花喜盐鸢尾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分别对鸢尾属2种植物膜苞鸢尾Iris scariosa和蓝花喜盐鸢尾Iris halophila var.sogdiana的根及根状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反相制备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MS、1H-NMR、13C-NMR、2D-NMR)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膜苞鸢尾的根及根状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野鸢尾苷元(1)、尼鸢尾黄素-4′-[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5,7,2′-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3)、尼鸢尾黄素(4)、德鸢尾苷元(5)、鸢尾酚酮(6)。从蓝花喜盐鸢尾的根及根状茎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5,7,2′-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3)、5,2′-二羟基-6,7-二甲氧基异黄酮(鸢尾灵A,7)、鸢尾甲黄素B(8)、鸢尾甲黄素B 4′-O-β-D-吡喃葡萄糖苷(9)、鸢尾甲黄素B 4′-[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0)、山姜酮(11)和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9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喜盐鸢尾苷。化合物1~6是首次从膜苞鸢尾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12是首次从蓝花喜盐鸢尾中分离得到。
杨阳陈洁君王辉董晓芳赵长琦
关键词:鸢尾属
鸢尾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被引量:11
2013年
鸢尾属的许多植物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用于治疗癌症、炎症、细菌和病毒感染等多种疾病.该属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分为黄酮类、三萜类、苯醌类和二苯乙烯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作为该属的主要成分已有很多报道.现对近30年来从21种鸢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65种三萜类化合物,包括结构特殊的鸢尾醛类三萜,21种苯醌类化合物和9种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来源,结构进行了分类归纳整理,探讨了鸢尾醛类三萜可能的生源途径及其相互关系.并对这三类化合物的抗癌、抗疟疾、激素拮抗剂、抗氧化、酶抑制剂、抗溃疡等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
杨阳陈洁君张大勇董晓芳赵长琦
关键词:鸢尾属三萜类化合物生物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