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中华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自然科学总论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微震
  • 3篇微震监测
  • 2篇地下厂房
  • 2篇电站
  • 2篇岩体
  • 2篇水电
  • 2篇水电站
  • 2篇乌东德水电站
  • 1篇岩质
  • 1篇岩质边坡
  • 1篇溶解气体
  • 1篇软弱
  • 1篇软弱结构面
  • 1篇滩水电站
  • 1篇微震活动
  • 1篇围岩
  • 1篇围岩损伤
  • 1篇稳定性
  • 1篇离散元
  • 1篇节理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国长江三峡...

作者

  • 4篇胡中华
  • 3篇徐奴文
  • 3篇戴峰
  • 2篇顾功开
  • 1篇李彪
  • 1篇王乐乐
  • 1篇刘燚
  • 1篇邹璇
  • 1篇刘科
  • 1篇张敏

传媒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风速对过饱和总溶解气体释放速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通过不同风速下的过饱和总溶解气体( TDG)室内释放试验,研究风速对过饱和TDG释放过程的影响,并根据已有释放模型对释放系数进行估算,建立了过饱和TDG释放系数与风速的定量关系式。结果表明在8.5~9.5益条件下,风速较小时,水体中过饱和TDG释放相当缓慢,随着风速的增大,过饱和TDG的释放速率显著增大;在无风工况下,TDG释放系数为0.00542 h-1;当风速为1.08~11.33 m/s时,TDG释放系数为0.00709~0.06668 h-1;相对释放系数为1~12.303,拟合的相对释放系数与风速的定量关系式计算偏差在-11.76%~10.21%之间。
刘燚王乐乐邹璇胡中华曾昭高
关键词:过饱和风速
乌东德水电站地下厂房层状岩体稳定性及变形机制被引量:8
2018年
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洞室群密集、开挖规模大、地质条件复杂,开挖期间变形破坏问题突出。在地应力实测资料、工程地质特性、开挖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离散元程序对右岸地下厂房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再现不同模型的应力场、位移场演化过程,分析陡倾角层面对于主厂房变形的影响作用。同时,构建高精度微震监测系统,对开挖诱发的微震活动实时在线监测;分析微震事件聚集规律、S波及P波能量比值Es/Ep分布特征,识别和圈定潜在风险区域,揭示围岩变形机制。微震监测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开挖卸荷作用下,陡倾角层面附近岩石破裂,微震事件聚集,能量释放,引起围岩变形破坏。围岩以结构面控制的应力驱动型张拉破坏为主,并伴随少量重力驱动型变形。该研究结果为乌东德水电站地下厂房的开挖和支护设计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胡中华徐奴文戴峰顾功开李昂杨莹
关键词:地下厂房离散元层状岩体微震监测
白鹤滩水电站岩质边坡微震活动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白鹤滩水电站左岸边坡高陡,应力条件复杂,存在LS_(331)、LS_(337)、LS_(3319)层内错动带,F17断层等软弱结构面,施工期和运营期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为评价其左岸边坡开挖稳定性,利用微震监测系统对边坡微震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并分析微震活动的时空以及震级分布,揭示岩质边坡开挖扰动下的微震活动特性及其施工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开挖强度越大,边坡损伤越大,微震活动越活跃;爆破后0.5h内应力急剧调整,微震活动频繁;震级分布在-1.6~0.4之间,爆破开挖诱发大量震级小能量低的微震事件,诱发边坡的渐进损伤;软弱结构面是微震事件的主要活动区域,具有发生破坏变形的可能性;左岸边坡岩石破裂以复合型破坏和剪切破坏为主,伴随少量拉伸破坏。该研究可为工程后续开挖和支护提供参考,为同类微震活动特性分析提供一定的借鉴。
胡中华徐奴文戴峰李昂张敏蒋雄
关键词:白鹤滩水电站岩质边坡微震监测爆破开挖软弱结构面
乌东德水电站地下厂房层状节理岩体稳定性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随着中国水电资源开发的推进,越来越多水电站修建于高山峡谷之中,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大量水电站厂房布置于层状岩体之中,定量分析层状节理岩体地下厂房变形并评价其稳定性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现场监测及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不同密度层状岩体对于地下厂房变形的影响。对多点位移计、声波测试、微震监测等多种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从多角度揭示围岩变形规律及内部损伤情况。另外基于厂区工程地质特性、地应力实测资料,利用通用离散元程序UDEC对7~#机组典型剖面进行数值分析,得到地下厂房开挖后的应力场、塑性区、位移场分布规律,揭示围岩潜在破坏区域。数值模拟与微震监测结果共同表明:围岩第Ⅵ层(高程815.40~809.00 m)开挖时,上游边墙812 m高程位移增加最快,微震事件数量大幅增长。水平向应力卸荷程度大于竖向应力卸荷程度;整体上主厂房上游侧位移大于下游侧,最大变形出现在上游边墙812 m高程附近,此处围岩屈服深度最大,围岩屈服集中区域与变形场分布基本一致,上游层状节理比下游密集是造成上下游变形差异的主要原因。围岩变形与层状节理分布关系密切,开挖活动将引起围岩层状节理活化、岩体损伤、围岩整体强度降低。开挖强度越大,微震事件增加越快,变形越大。乌东德地下厂房变形机制的研究对其后续施工及其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胡中华徐奴文戴峰顾功开刘科李昂李彪
关键词:地下厂房UDEC微震监测围岩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