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甄兰

作品数:3 被引量:5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养分
  • 3篇土壤
  • 2篇土壤养分
  • 1篇氮肥
  • 1篇氮肥管理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平衡
  • 1篇养分累积
  • 1篇养分平衡
  • 1篇养分特征
  • 1篇玉米
  • 1篇蔬菜
  • 1篇土壤养分特征
  • 1篇土壤质量
  • 1篇农作
  • 1篇种植业
  • 1篇种植业结构
  • 1篇种植业结构调...
  • 1篇县域
  • 1篇小麦

机构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惠民县农业局

作者

  • 3篇甄兰
  • 2篇寇长林
  • 2篇张福锁
  • 2篇巨晓棠
  • 1篇高强
  • 1篇崔振岭
  • 1篇陈新平
  • 1篇王卫东
  • 1篇王月琴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25年来种植业结构调整驱动的县域养分平衡状况的变化——以山东惠民县为例被引量:22
2007年
本文以山东省惠民县为例,采用1984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4年土壤调查的实测数据以及历年农户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系统分析了过去25年来惠民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对该县养分平衡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惠民县种植业结构由以粮棉为主演变为以棉粮菜为主;该县的养分平衡状况为氮盈余6089~19405t,磷盈余259~7001t,钾亏缺2532~6712t;该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57%、22%、303%,速效钾含量则降低了6%。种植业结构的改变影响了农田氮、磷、钾养分的投入,进而影响到整个县域的养分收支平衡和土壤的养分含量,因此如何合理进行作物种植布局并优化不同种植体系的施肥技术将成为今后区域农业生产优质高效的主要方向。
甄兰崔振岭陈新平张福锁寇长林巨晓棠康存水王卫东王月琴朱同贵
关键词:种植业结构养分平衡土壤养分特征
应用DNDC模型和GIS技术研究区域氮肥管理的环境效应
集约化农业生产中施用氮肥极大地提高了作物产量,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温室气体排放、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等,因此要解决作物高产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就需要对区域尺度上的氮素管理进行优化。针对当前农民不...
甄兰
关键词:土壤养分DNDC模型氮素平衡
文献传递
两种农作体系施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4
2004年
不同农作体系施肥措施差异引起的土壤环境质量变化 ,会进一步影响该体系的生产力并对大气和水体环境产生潜在影响。选取中国北方两种重要的集约化种植体系 (大棚蔬菜和小麦 -玉米轮作体系 ) ,研究了经过长期施肥后 ,0~ 3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微量元素与重金属的差异以及 0~ 90 cm土壤剖面的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p H和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 ,大棚菜地氮、磷、钾化肥投入量达 N 2 82 3、P 92 8和 K 92 5 kg/(hm2 · a) ,分别为小麦 -玉米轮作农田的 4 .7、10 .1和 2 3.4倍。大棚菜地还施用了大量的有机肥。菜地土壤养分大量积累 ,尤其是硝态氮和速效磷 ,0~ 90 cm土层二者分别达 1389.8kg N/hm2和 132 1.1kg P/hm2 ,为农田的 5 .6和 8.4倍。速效钾和铵态氮累积量分别为 1817.3kg K/hm2 和 10 0 .4 kg N/hm2 ,为农田的2 .2倍和 1.8倍。同时 ,大棚菜地土壤中的养分还存在严重的淋溶现象。大棚菜地有机质、全氮和有效铁、锰、铜、锌含量分别为农田的 1.3、1.4、1.2、1.3、1.3和 1.4倍。镉含量为农田的 3.8倍。镉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可见 ,磷肥的大量投入是镉在土壤中累积的主要原因。大棚菜地各层土壤 p H均明显低于农田相应土层 p H,而 0~ 30 cm和 30~ 6 0
寇长林寇长林巨晓棠高强甄兰
关键词:大棚蔬菜小麦-玉米轮作养分累积PH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