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云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伊犁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水化
  • 3篇水化反应
  • 3篇水泥
  • 3篇水泥水化
  • 3篇水泥水化反应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旋涂
  • 1篇旋涂法
  • 1篇水化过程
  • 1篇水灰比
  • 1篇水泥水化过程
  • 1篇水凝胶
  • 1篇脱水
  • 1篇轮廓仪
  • 1篇酒石
  • 1篇酒石酸
  • 1篇拉曼
  • 1篇拉曼光谱
  • 1篇拉曼光谱分析

机构

  • 6篇伊犁师范学院
  • 5篇南京大学

作者

  • 6篇卫来
  • 6篇王晓云
  • 5篇张丽
  • 4篇张强
  • 3篇杨雪
  • 3篇崔欢欢
  • 2篇王玉玉
  • 1篇李红梅
  • 1篇杨榕
  • 1篇夏欢

传媒

  • 6篇伊犁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PS/PMMA共混物薄膜的旋涂法制备及3D轮廓仪检测
2017年
采用旋转涂膜法在亲水性玻璃基底上制备了不同溶液浓度及不同质量分数的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物薄膜,通过3D轮廓仪观测并分析了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对薄膜厚度、平均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质量分数的共混物溶液所制得的薄膜,溶液浓度越大,平均厚度也较大,这是由于在旋涂过程中,对于同样体积的溶液,浓度较大的溶液挥发溶剂后残留的溶质量较多.相同浓度的共混物溶液所制得的薄膜,其平均厚度随着PS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PS质量分数为30 wt%附近为最小,主要是由于PMMA的支链都是短链,能够较为容易地填充PS的空隙,从而形成共混状态,同时,PS分子支链上的苯环和PMMA分子的酯基都是极性疏水基团,因此在共混时有相互吸引作用.各浓度下PS/PMMA共混物薄膜的平均粗糙度随着溶质中PS质量分数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PS质量分数为50 wt%附近其粗糙度都达到最大,这可能是由于PS和PMMA中的极性疏水基团相互吸引,使得分子链折叠隆起,导致薄膜的平均粗糙度增大,而PS质量分数约为50 wt%时,这种相互作用点较多,作用较强.同等情况下溶液浓度越大,所制备的共混物薄膜平均粗糙度越大,原因可能是溶液浓度较大时,分子链之间距离更近,能够有效引起分子链折叠隆起的相互作用点也更多.
王晓云阿依江·布胡达西王玉玉卫来张丽
酒石酸对水泥水化反应过程影响的液态簧振动力学谱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湿度可控的液态簧振动力学谱方法,对酒石酸掺入量分别为1.2 wt%、1.5 wt%的水泥复合体系进行了实时检测,结果表明:酒石酸主要对水泥水化反应的起始期产生作用(过程ii),而对其他过程的作用影响不大.当酒石酸掺入量为1.2 wt%时,过程ii出现了3个子过程;而酒石酸掺入量为1.5 wt%时,过程ii出现了2个子过程.由于酒石酸的掺入,对水泥浆体中Ca(OH)_2的浓度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延长了过程ii的反应时间,使得C3S水化更加充分.而对水泥水化反应过程ii以及水化反应进入稳定期的时间点进行统计,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表明酒石酸是一种主要在水泥水化反应起始期起作用的缓凝剂.
阿依江·布胡达西王晓云王玉玉卫来张丽
关键词:水泥水化反应酒石酸
PS/PMMA共混物薄膜相分离行为的拉曼光谱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旋涂法按质量比1∶1制备了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共混物薄膜,厚度约为7μm,并利用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对其退火前后的相分离行为进行了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共混物薄膜中PS富集相呈海岛状,而PMMA富集相呈连续分布;在220℃恒温退火150 min后,PS富集相的拉曼光谱结果显示谱峰峰比由退火前的I3052I2951≈0.88,变为退火后的I3056I2940≈5.74,而PMMA富集相的拉曼光谱结果显示谱峰峰比由退火前的I3054I3002≈1.16,变为退火后的I3054I3000≈0.66,表明退火后PS/PMMA薄膜中两物质进一步分离;此外,PS富集相中PMMA的特征峰1 728 cm-1谱峰红移至1 684 cm-1,而PMMA富集相中PMMA的特征峰3 002 cm-1、2 953 cm-1、1 729 cm-1等谱峰都发生了蓝移,表明PS与PMMA的部分基团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使得共混状态下PMMA分子中部分分子键的振动受到抑制.
夏欢杨榕李红梅张强王晓云卫来
不同水灰比对水泥水化反应影响的液态簧振动力学谱检测与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湿度可控的液态簧振动力学谱(RMS-L)方法,对水灰比分别为0.6、0.8、1.0的水泥净浆水化过程进行力学谱检测,结果表明:水泥净浆水化反应的预诱导期、诱导期、减速期随着水泥水灰比的升高而延长,而加速期却显著缩短.这是由于高水灰比情况下,离子和硅酸盐离子浓度较低,水泥颗粒间距大,因此在预诱导期水化膜的形成比较慢;诱导期颗粒表面半透膜不易破裂;减速期水化体致密化时间较长;而加速期则是由于单位体积可供反应硅酸盐离子浓度低,反应时间也较短.本文的研究工作为水灰比对水泥水化反应过程影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同时也对湿度可控的RMS-L方法在水泥水化反应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张强崔欢欢杨雪王晓云卫来张丽
关键词:水泥水化过程水灰比
样品量对水泥水化反应过程影响的液态簧振动力学谱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液态簧振动力学谱(RMS-L)方法,对水灰比(w/c)为0.8,样品量为70 Hz的水泥净浆的水化过程进行了测量,并与样品量分别为50 Hz和90 Hz的水泥净浆的水化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70 Hz样品量相比,样品量较小(50 Hz)的水泥浆体由于表面张力、浆体内部水泥颗粒的自由运动空间较小,使得诱导期损耗因子Qc-1并没有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而样品量较大时(90 Hz),由于在稳定期水分子的缓慢扩散进入,在水泥颗粒表面生成钙矾石,固相体积增加使钙矾石薄膜局部胀裂,水化反应突然加速进行,接着新生成的钙矾石又将破裂处重新封闭,致使水化延缓,导致其共振频率一阶导数(dfc/dt)出现一个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
崔欢欢杨雪张强王晓云阿依江.布胡达西张丽卫来
关键词:水泥水化反应
金属阳离子对蛋白质水凝胶脱水变性过程影响的液态簧振动力学谱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液态簧振动力学谱(RMS-L)方法,对掺入1wt%-4wt%氯化钠和1wt%-3wt%氯化镁的蛋白质水凝胶脱水变性过程分别进行了实时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由于Na^+离子的静电屏蔽作用对蛋白质分子中氢键基团的影响,使得化学交联的形成变缓,导致III过程中共振频率出现拐点,且拐点出现的相对时间随掺入量的增加而提前;而对于二价的Mg^2+离子,由于其具有较强的静电屏蔽作用,因而阻碍了蛋白质水凝胶在III过程中形成化学交联,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物理的聚集,从而导致IV过程中损耗因子不再下降,且掺入的金属阳离子量越多,蛋白质水凝胶脱水产物中的交联结构越少,内耗相对越大.
杨雪崔欢欢张强王晓云张丽卫来
关键词:化学交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