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云 作品数:18 被引量:31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st1的表型特征与遗传分析 2024年 分蘖发育相关的水稻突变体是水稻分蘖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的理想材料。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st1之前由辐射诱变获得,通过田间调查突变体st1的主要农艺性状,发现与野生型SIPI的单株有效分蘖数比较,突变体st1的分蘖数显著增加,达到野生型SIPI的3倍以上。将突变体st1与野生型SIPI杂交获得F_(1)代,种植后发现F_(1)代植株的株高和分蘖数均接近野生型SIPI,收获F_(1)代植株上自交的种子即F_(2)代种子,种植后发现存在株高和分蘖数差异显著的2种表型植株,分别有矮秆多分蘖植株和接近野生型SIPI表型的植株。分别统计这2种表型植株在群体中的数量并通过卡方测验检测。结果表明,F_(2)代群体中矮秆多分蘖植株与接近野生型SIPI表型的植株数量比符合1∶3。利用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测序分析方法定位ST1候选基因,发现有3个主峰,但都没有显著的候选位点。通过qRT-PCR方法检测10个已报道的矮秆多分蘖相关基因在突变体st1中的表达量变化,发现在突变体st1中D53、D3和TE的表达水平都显著下降。 林秋云 王克喜 胡伟 贺治洲 谢振宇 周玉杰 龙开意 林越辉关键词:水稻 表型特征 水稻转绿型新叶黄化突变体ygr的表型特征与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7 2018年 通过观察水稻叶色突变体ygr在不同生长时期叶色表型的动态变化,并对其进行温度敏感性试验,同时测定其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苗期和分蘖期时,突变体ygr的每一张新生叶黄化的程度明显,而到孕穗期时,其叶色与野生型的相似;4个不同恒温条件下的温度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突变体ygr是一个低温表达型叶色突变体;突变体ygr未转绿黄化叶的净光合速率(Pn)、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Ⅱ的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光下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_(PSⅡ))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分别降低至8.87±1.67、0.70±0.04、0.27±0.07、0.17±0.05和89.84±28.29,均显著低于野生型。上述结果明确了突变体ygr的表型特征和光合特性,为突变体ygr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和促进其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林秋云 沈建凯 谢振宇 贺治洲 尹明 袁佳关键词:水稻 叶色突变体 表型 光合速率 Study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a Rice CMS Line Renong 1A with Yellow-green Revertible Leaves 2017年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ice CMS line Renong 1A with leaf color markers can promote its utilization in breeding. [Method] The wild type (WT) of rice spontaneous mutant with virescent-yellow leaves that was the male parent of Renong 1A was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and the contents of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light-response curve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kinetic parameters of Renong 1A were measured at the tillering stage. [Result] New leaves of Renong 1A yellowed obviously in the early period. Chlorophyll content,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values of parameters Pdt, F/Fm Fv'/Fm',φPSII, and ETR of Renong 1A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However,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Renong 1A and the control in terms of photosynthetic rate of leaves turning green. [Conclusion] The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of new leaves of Renong 1A decreased at the early stage due to the reduction of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then it became normal at the later stage with the increase of chlorophyll content. 林秋云 沈建凯 谢振宇 贺治洲 尹明 袁佳关键词:RICE 一种转绿型新叶黄化杂交水稻两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绿型新叶黄化杂交水稻两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将转绿型新叶黄化品种和优良两系不育系水稻品种进行杂交,F1代与优良两系不育系水稻品种继续回交得到BC1F1代种子,在BC1F1代分离群体中观察并选择主茎和分蘖的... 贺治洲 谢振宇 林秋云 周玉杰 龙开意文献传递 水稻亮绿叶突变体bgl-2的表型特征与遗传分析 2023年 叶色突变体不仅是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理想材料,同时对杂交水稻育种也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作为观赏稻打造乡村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点,促进乡村振兴。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辐射诱变获得的一个水稻亮绿叶突变体bgl-2,比较了突变体bgl-2与野生型SIPI在叶片颜色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突变体bgl-2叶片呈现出不同于野生型SIPI的亮绿色。在分蘖期利用95%的乙醇提取测定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含量,结果发现突变体bgl-2的叶绿素含量与野生型SIPI相比无显著差异。观察突变体bgl-2其他的植株形态发现,其剑叶和倒二叶叶尖均表现不同于野生型SIPI的弯折形态,且剑叶显著短于野生型SIPI,同时其株高也显著矮于野生型SIPI。收种后拷种发现,突变体bgl-2的千粒重、粒长和粒宽均显著小于野生型SIPI,但其长宽比与野生型SIPI的相比无显著差异。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分蘖期野生型SIPI和突变体bgl-2剑叶叶细胞结构,表明突变体bgl-2的细胞壁显著增厚,但细胞膜外膜厚度显著减小,内膜几乎退化,且其叶绿体超微结构中的类囊体的片层结构比野生型SIPI的疏松。通过将突变体bgl-2作为母本,野生型SIPI作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_(1)代植株,调查发现其叶片表现正常绿色,且剑叶和倒二叶形态正常,而自交后的F_(2)代群体分离出叶色差异明显的正常绿叶苗和亮绿叶苗。统计群体中植株表型的分离比,卡方测验表明其符合隐性单基因的3∶1遗传分离模式。上述结果明确了突变体bgl-2的表型和遗传特征,为突变体bgl-2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和促进其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后续将进行BGL-2基因的定位克隆和功能分析。 林秋云 谢振宇 胡伟 周玉杰 龙开意 贺治洲关键词:水稻 突变体 表型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颖花穗部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为研究在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穗颖花量的变化特征,设置4种不同田间种植方式,研究水稻稻穗颖花特征。试验发现:(1)稻穗颖花由穗基部向穗顶方向在稻穗呈抛物线型分布,穗中部颖花量最大;(2)随着单株水稻稻田生态空间增加,稻穗颖花总量及穗上、中、下部颖花量分别增加;稻穗一次枝梗数及其颖花量无明显增加;稻穗二次枝梗数及其颖花量和稻穗中、下部二次枝梗数增加及稻穗上、中、下部二次枝梗颖花量显著增加,其中杂交稻表现穗中、下部二次枝梗数增加,常规稻仅为穗中部二次枝梗数增加;(3)单株水稻颖花量与其籽粒重显著正相关(R^2=0.804)。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颖花穗部分布影响主要表现在二次枝梗数总数及分布在穗中、下部位的二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的颖花量及其在穗的下、中、上部位的分布数量。 沈建凯 谢振宇 贺治洲 林秋云 尹明 易俊良水稻一次性根际定位诱根深长施肥增产栽培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一次性根际定位诱根深长施肥增产栽培方法,本发明在稻田中开满“一”字形施肥沟,将水稻大田生长所需要的全部肥料一次性定位施在施肥沟中,土壤回填后,在施肥沟的正上方预留“V”形小沟用于水稻移栽。由于土壤层的阻... 沈建凯 谢振宇 林秋云 贺治洲文献传递 水稻穗顶部小穗退化突变体paa1-2的表型与等位基因序列分析 2019年 水稻穗顶部小穗退化在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本文对水稻穗顶部小穗退化突变体paa1-2进行表型观察,同时测序分析突变体paa1-2中已报道的TUTOU1和PAA1基因序列。结果表明,突变体paa1-2穗顶部退化表型是在幼穗发育6期后产生的。突变体paa1-2和野生型的TUTOU1基因序列一致,然而其PAA1基因存在突变,在第1512~1515bp处存在4个碱基缺失,导致基因移码突变并使得蛋白翻译提前终止,PAA1-2可能是已报道PAA1基因的新等位突变基因。 林秋云 丁西朋 谢振宇 贺治洲关键词:水稻 表型 基因 不同施肥水平对杂交水稻产量构成要素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3种不同施肥量和2个杂交水稻品种进行连续2年的大田定位试验,分析水稻产量构成要素、产量及干物质的生产特点。结果表明:粤优589分蘖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和红泰优996分蘖数、有效穗数在年际间差异极显著;粤优589在中肥水平产量最高,红泰优996在高肥水平最高;粤优589分蘖数、有效穗、结实率、粒重和红泰优996分蘖数、有效穗、每穗粒数与收割产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系,粤优589每穗粒数与收割产量存在一定的负相关系,红泰优996结实率、粒重与收割产量的正负相关性均不显著;粤优589抽穗期、成熟期的总干物质与收割产量存在负相关系,红泰优996抽穗期、成熟期的总干物质生产量与收割产量存在正相关系。2个杂交水稻年际间产量波动较小,具有一定的稳产性;不同施肥量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粤优589以中等施肥量为宜,红泰优996高施肥量为宜。 谢振宇 沈建凯 贺治洲 尹明 林秋云关键词:杂交水稻 施肥量 产量构成要素 盐胁迫对热带水稻生长、生理生化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2023年 我国土壤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水稻是盐渍化土地改良的首选粮食作物,而盐胁迫是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为全面深入了解盐胁迫对水稻的影响,以31份不同耐盐性的热带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幼苗期培养箱水培法和全生育期盆栽土培法开展试验,研究0 NaCl(CK)、0.3%NaCl和0.6%NaCl对热带水稻生长、生理生化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胁迫抑制了热带水稻幼苗和根系的生长。其中苗高和根数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0.3%NaCl和0.6%NaCl处理的根长显著低于CK处理;0.6%NaCl处理的苗鲜重显著低于CK和0.3%NaCl处理。(2)盐胁迫使热带水稻叶片的叶绿素积累降低,0.3%NaCl和0.6%NaCl处理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低于CK处理;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及Na^(+)积累增加,0.6%NaCl处理的Pro含量、MDA含量及Na^(+)含量均显著高于CK和0.3%NaCl处理;K^(+)积累下降,0.3%NaCl和0.6%NaCl处理的K^(+)含量显著低于CK处理。(3)盐胁迫下,热带水稻的分蘖数、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及单株产量均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 周玉杰 贺治洲 龙开意 林秋云 胡伟 谢振宇关键词:盐胁迫 NACL 生理生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