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房磊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植被
  • 2篇遥感
  • 2篇松毛虫
  • 2篇气候
  • 2篇落叶松
  • 2篇落叶松毛虫
  • 2篇盖度
  • 1篇大小蠹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 1篇遥感监测
  • 1篇灾害
  • 1篇植被盖度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被净初级生...
  • 1篇植被物候
  • 1篇山松
  • 1篇天保工程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因素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沈阳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南宁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房磊
  • 4篇杨健
  • 4篇于跃
  • 2篇刘志华
  • 2篇马望
  • 1篇齐麟
  • 1篇王文娟
  • 1篇赵福强
  • 1篇佟艳丰
  • 1篇陈龙池
  • 1篇方国飞

传媒

  • 5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林业资源管理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气象因子对落叶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为探究落叶松毛虫种群数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利用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毛虫发生年度监测数据与气象数据构建线性回归模型,以赤池信息量准则为评价依据,通过逐步回归的方式从拟合优度和复杂度两方面权衡选取最优模型.采用相对权重法确定影响落叶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并量化了关键气象因子对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龄幼虫期和繁殖期是影响落叶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关键时期,而中龄幼虫期和高龄幼虫期的影响较弱;低龄幼虫期日相对湿度均值、低龄幼虫越冬期日均温小于-22℃积温和繁殖期降水总量是影响落叶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关键气象因子;低龄幼虫期日相对湿度均值和繁殖期降水总量的标准差每增加1倍,落叶松毛虫种群数量的标准差分别减少62%和35%;低龄幼虫越冬期日均温小于-22℃积温的标准差每增加1倍,落叶松毛虫种群数量的标准差增加40%.表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落叶松毛虫的爆发特点等可能呈现出新的形式,建立长期的种群数量监测体系尤为重要.
于跃房磊方国飞王凤霞杨健
关键词:落叶松毛虫种群数量气象因子
湖南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及其与气候因素的关系被引量:7
2022年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评估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重要指示因子。本文基于CASA模型,利用MODIS月度植被指数产品、TerraClimate气候数据集、ChinaCover2010土地覆被类型等数据,研制了2000—2019年湖南省月度NPP数据集(250 m),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湖南省主要流域的NPP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9年湖南省植被NPP均值为566.92 g C·m^(-2)·a^(-1),湘江流域(上游)年均NPP最高,为625.28 g C·m^(-2)·a^(-1),洞庭湖环湖区年均NPP较低,为492.11 g C·m^(-2)·a^(-1);流域间NPP年际波动趋势相似,2008年以前呈增加趋势,2008—2009年呈现短暂剧烈下降随后缓慢回升趋势;约38%陆域面积的NPP呈现单调增加趋势,约10%陆域面积的NPP呈现单调减少趋势,主要分布于洞庭湖环湖区与“长-株-潭”城市群。气候因素对月均植被NPP的相对重要性在不同流域存在差异,相对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水汽压(0.331)、温度(0.318)、太阳辐射(0.299)、降水(0.062),其中降水与NPP之间并未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本研究显示,极端气候事件(如雪灾、水灾等)与人类活动(如土地开发、退田还湖等)造成了湖南省植被NPP的降低,但在生态系统管理实践中需要区分NPP变化背后的生态效应差异。
闫妍覃金华房磊胡宝清伊坤朋陈龙池
关键词:CASA模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MANN-KENDALL检验
基于多端元光谱混合分析方法的大兴安岭火后植被盖度恢复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火干扰是北方针叶林结构、功能及动态的主要调节因子之一。研究火后植被恢复对理解火干扰和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火烧迹地通常由植被与基质混合组成,在中低分辨率(>10 m)遥感影像中表现为混合像元,因此研究亚像元尺度上植被的恢复是精确量化植被恢复的关键。本研究以2000年大兴安岭呼中自然保护区中8700 hm2火烧迹地为研究区,以两期(2014年6月1日和2010年6月22日)中分辨率Landsat ETM+影像(30 m)为基础数据,比较多端元光谱混合分析(Multiple Endmember Spectral Mixture Analysis,MESMA)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获得的植被盖度,以高分辨率(2 m)WorldView 2影像(2014年7月1日)为验证数据,对两种方法计算的植被盖度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ESMA方法获得的植被盖度(R2=0.691)与传统的NDVI获得的植被盖度(R2=0.700)精度无统计差异,中烈度下获得的植被覆盖精度高于低、高火烧烈度。为验证同一端元能否运用到不同时相的Landsat影像中,本研究将从2014年影像中获取的最佳端元运用到2010年影像中获得植被盖度图,结果表明2014年与2010年得到的RMSE(均方根误差)均值分别为0.0015和0.0065,说明最佳端元可用于不同时相的影像分解。本研究表明MESMA方法可有效监测北方针叶林中火后植被盖度恢复,并可运用于时间序列遥感影像监测植被恢复动态。
陈宝刘志华房磊
关键词:火干扰植被恢复
基于landsat影像大兴安岭地区林火烈度时空格局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基于大兴安岭地区1988—2009年landsat5 TM数据和地面火烧记录信息,在Envi5.3平台下获得大兴安岭地区多年连续火斑数据,提取火斑数据dNBR指数。结果表明:1988—2009年大兴安岭地区林火发生次数和过火面积均呈现上升趋势;在1998年天保工程实施之前,大兴安岭地区林火以低烈度火为主,1998年之后低烈度过火面积比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1998年之后高烈度过火面积比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P<0.01)。月均最高气温与高烈度火占比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低烈度火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月平均风速与高烈度火呈现显著的负相关(P<0.05),与低烈度火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通过对比分析天保工程实施前后林火特征和气候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天保工程的实施对林火烈度产生极大的影响,是其改变的主要原因。
袁昊陈宏伟齐麟房磊乔泽宇赵福强
关键词:遥感天保工程
落叶松毛虫发生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4
2016年
落叶松毛虫是大兴安岭林区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利用模型模拟其景观尺度的空间分布、揭示其发生机理对落叶松毛虫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下辖3个林业局2008—2012年落叶松毛虫发生数据(小班水平),应用广义线性模型和最大熵模型预测了落叶松毛虫在立地条件、林分结构等环境变量共同作用下的空间分布,对比分析了环境变量的相对重要性,量化了落叶松毛虫发生概率对环境变量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广义线性模型与最大熵模型均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结果,两种模型预测落叶松毛虫发生概率的空间分布大体一致,但通过设定不同的虫害发生概率阈值,适宜发生面积存在明显差别。海拔、龄组、土壤厚度、落叶松百分比是影响落叶松毛虫分布的重要环境变量。其中,落叶松毛虫发生概率在海拔300 m附近最高;中龄林、幼龄林的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其他龄组;土壤厚度薄的小班更易爆发成灾;虫害发生概率与落叶松比例存在非线性正相关关系。
于跃房磊王凤霞马望佟艳丰杨健
关键词:落叶松毛虫林分结构
基于遥感的东北植被物候沿城乡梯度变化被引量:10
2017年
植被物候沿城乡梯度的变化反映城市化过程对局地水热条件的调节作用。遥感技术可从区域和全球等大尺度上获取植被物候信息,从而弥补传统物候观测方法的不足。本研究以我国东北省会城市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例,基于MODIS NDVI数据,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和分段高斯函数计算了各城区周边20 km内缓冲带的2种关键物候参数(生长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分析多年平均物候沿城乡梯度的变化,以及地表温度和林地盖度对物候空间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距城区越近,生长季开始越早,结束越晚,变化也越明显;在城乡梯度上,生长季随春季和前一年冬季地温升高而提前开始6~31 d·℃^(-1),随夏秋两季地温升高而推迟结束0.9~7.6 d·℃^(-1),而部分缓冲带内林地增多也会导致类似的生长季提前开始和延后结束。
邱嘉琦房磊杨健
关键词:植被物候地表温度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神农架林区华山松大小蠹灾害遥感监测被引量:12
2016年
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对于森林管理部门制定及时、有效的防治决策至关重要。本研究以2014年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灾害为背景,以野外调查数据、多光谱陆地资源卫星影像(Landsat)和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数据源,结合最大熵(Max Ent)模型和迭代阈值分割算法,提出了适用于复杂林区的森林病虫害遥感监测方法(Max Ent-Segmentation),实现了神农架林区华山松大小蠹灾害空间分布范围和灾害程度的专题制图与精度评价。同时,为衡量所提出方法对于灾害程度评估的可靠性与准确度,本文还与传统光谱指数分析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结合遥感光谱指数、海拔、坡度及有效太阳辐射等环境因子构建的Max Ent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监测华山松大小蠹灾害发生范围,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38;当分类类型包括健康、轻度和重度时,Max Ent-Segmentation法分类精度最高达73.68%,明显高于传统光谱指数分析法(64.47%),表明该算法能够提高森林虫灾监测精度,适合用于植被类型多样、地形复杂林区的病虫害遥感监测。
马望房磊方国飞于跃张旭杨健
关键词:LANDSAT华山松大小蠹最大熵模型阈值分割
气候变化对中国林火干扰空间格局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的自然干扰,深刻地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林火干扰时空格局的驱动因子并揭示气候变化对林火空间分布的影响,对于理解气候变化-火干扰-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多过程相互反馈关系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Global Fire Atlas数据集,提取2003—2016年中国林火发生密度、燃烧率和平均火烧斑块面积3个林火干扰参数,综合应用3个模型(增强回归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系统分析气候、人类活动、植被和地形因子对中国林火干扰的影响,并预测气候变化对未来林火干扰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林火干扰呈空间聚集性分布,东北地区的林火发生密度和燃烧率较高,平均火烧斑块面积较大。不同林火干扰参数的驱动因子存在差异,全国尺度上,气候是控制林火动态的主导因子。气候变暖将会增加林火干扰,在SSP126和SSP585气候变化情景下,林火发生密度、燃烧率和平均火烧斑块面积增加幅度分别为39.4%~95.8%、85.2%~143.0%、220.4%~206.6%。未来研究应充分考虑气候因子对中国林火不同干扰参数的控制作用,以更加全面了解未来林火动态的变化趋势。
苏佳佳刘志华焦珂伟于跃李凯莉吕秋爽房磊王文娟
关键词:气候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