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生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肺通气
  • 1篇代谢
  • 1篇单肺
  • 1篇单肺通气
  • 1篇单肺通气期间
  • 1篇胸部
  • 1篇胸部手术
  • 1篇氧饱和度
  • 1篇异丙酚
  • 1篇手术
  • 1篇双肺通气
  • 1篇能量代谢
  • 1篇七氟醚
  • 1篇中性粒细胞凋...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利多卡因
  • 1篇粒细胞凋亡
  • 1篇麻醉
  • 1篇麻醉方法

机构

  • 2篇江苏省麻醉学...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3篇彭生
  • 2篇张邓新
  • 2篇刘功俭
  • 2篇王光磊
  • 1篇曹苏
  • 1篇曾因明
  • 1篇沈志耘
  • 1篇王琛
  • 1篇谢红
  • 1篇张焰
  • 1篇王敏欢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七氟醚和异丙酚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脑氧饱和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异丙酚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OLV)期间脑氧饱和度(rSO2)的影响。方法104例行择期胸科手术并需OLV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n=52)和异丙酚静脉麻醉组(P组,n=52),清醒、麻醉至拔出气管导管期间,选择双肺通气后15 min(T1)、单肺通气后15 min(T2)、30min(T3)、60 min(T4)、90 min(T5)、120 min(T6)、双肺通气后15 min(T7)等不同时间点,记录左、右侧rSO2值、双频指数(BIS)、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OLV时不同时间点的rSO2值均明显小于双肺通气时(均P<0.05)。七氟醚组各时间点的rSO2值均比异丙酚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异丙酚组的rSO2≤45%例数、rSO2≤45%的总时间、rSO2≤45%的最长时间、rSO2≤45%整合值均明显大于七氟醚组(均P<0.05)。结论正常通气状态下七氟醚和异丙酚对rSO2无影响,但OLV时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七氟醚下降幅度低于异丙酚,常规OLV时监测如SpO2或心率等尚不足以检测到rSO2明显不佳的现象。
王敏欢谢红王琛张邓新彭生
关键词:老年胸部手术七氟醚异丙酚脑氧饱和度
利多卡因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09年
背景:利多卡因被认为有抗炎作用,而其作用机制不清。核转录因子κB是炎症反应的关键环节。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人体中性粒细胞核转录因子κB激活和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6-10/2007-02在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肿瘤坏死因子α(O127:B8)购于Sigma公司;外周血标本健康者,受试者知情同意。方法:人体中性粒细胞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组、肿瘤坏死因子α+利多卡因1.0mmol/L组、肿瘤坏死因子α+利多卡因2.0mmol/L组、肿瘤坏死因子α+利多卡因4.0mmol/L组,共同孵育3h。主要观察指标: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利多卡因对核转录因子κBmRNA和I-κB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的影响。孵育12h和24h,以流式细胞术分析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利多卡因组核转录因子κBmRNA表达显著降低,而I-κBmRNA表达显著增加。并且利多卡因2.0mmol/L组和4.0mmol/L组显著优于1.0mmol/L组(P<0.05),而2.0mmol/L组和4.0mmol/L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利多卡因在12h和24h都可以显著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P<0.05),而4.0mmol/L组显著优于1.0mmol/L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1.0,2.0,4.0mmol/L都可以显著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65mRNA的表达,并且在12和24h可以部分逆转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凋亡。
彭生张焰刘功俭沈志耘张邓新王光磊
关键词:利多卡因抗炎
两种麻醉方法对单双肺通气期间能量代谢和呼吸氧价及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复合全静脉麻醉和全静脉麻醉对单、双肺通气能量代谢、呼吸氧价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比较两者的差异。方法:选择2004-07/2005-01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且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复合全静脉麻醉组(n=20)和全静脉麻醉组(n=20),经患者同意并签字后进入试验。分别在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时进行氧耗量、二氧化碳排出量、能量代谢和呼吸商测定,同时测量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糖水平。结果:4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在单、双肺通气时硬膜外复合全静脉麻醉组的氧耗量、二氧化碳排出量、能量代谢均高于全静脉麻醉组(P<0.05);两组患者单肺通气时段氧耗量、二氧化碳排出量、能量代谢低于双肺通气时段,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单、双肺通气时硬膜外复合全静脉麻醉组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糖水平均低于全静脉麻醉组(P<0.05);单、双肺通气相比,两组患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全静脉麻醉相比,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静脉麻醉能够增加胸科手术的氧耗量、能量代谢,减轻应激反应。单、双肺通气期间没有明显差异。
彭生刘功俭王光磊曹苏曾因明
关键词:麻醉麻醉静脉内肺换气能量代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