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家鹏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区域开发与环境响应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丹江口库区
  • 3篇土壤
  • 2篇氮矿化
  • 2篇玉米
  • 2篇生长期
  • 2篇培养法
  • 2篇夏玉米
  • 2篇耕作
  • 2篇耕作土壤
  • 1篇氮素
  • 1篇氮素淋失
  • 1篇点源
  • 1篇点源污染
  • 1篇实测数据
  • 1篇输出系数法
  • 1篇树脂
  • 1篇树脂吸附
  • 1篇树脂吸附法
  • 1篇坡改梯
  • 1篇坡改梯工程

机构

  • 4篇湖北大学

作者

  • 4篇王伟
  • 4篇于兴修
  • 4篇任瑞
  • 4篇张家鹏
  • 4篇徐苗苗
  • 1篇胡砚霞
  • 1篇刘航

传媒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横垄覆膜对丹江口库区土壤净氮矿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以丹江口库区五龙池小流域玉米黄棕壤为例,利用原位矿化试验,通过与横垄无覆膜土壤比较,研究横垄覆膜对土壤净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苗期中期和拔节期前期,横垄覆膜土壤净氮矿化量与无覆膜土壤相比分别降低7.8%~57.0%和2.2%~52.8%;玉米拔节期后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横垄覆膜土壤净氮矿化量比无覆膜土壤分别提高352.9%~703.3%,52.5%~311.0%和15.2%~334.8%。横垄覆膜土壤净氮矿化量在玉米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与土壤含水量、温度和全氮间均存在较强度关联关系(0.6<灰色关联度≤0.8)。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横垄覆膜土壤净氮矿化量在玉米苗期与土壤温度间呈最优线性关系(F=7.205,P=0.023);在玉米拔节期与土壤含水量和温度间呈最优线性关系(F=36.861,P=0.001);在玉米成熟期与土壤含水量间呈最优线性关系(F=42.438,P=0.007)。
于兴修王伟胡砚霞汉强徐苗苗任瑞张家鹏
关键词:丹江口库区
丹江口库区覆膜耕作土壤净氮矿化随夏玉米生长期的变化被引量:1
2017年
农田土壤净氮矿化对土壤氮素流失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有重要影响.以丹江口库区五龙池小流域夏玉米黄棕壤为例,进行原位矿化试验,通过与无覆膜耕作土壤相比较,研究覆膜耕作条件下土壤净氮矿化在夏玉米生长期内的变化.结果表明:夏玉米整个生长期内,覆膜耕作土壤净氨化量、净硝化量和净氮矿化量均明显高于无覆膜土壤,分别高6.63、12.96和19.59mg·kg^(-1);覆膜耕作土壤净氨化速率表现为在苗期较高、抽穗期最低、成熟期增至最高的变化特征,而土壤净硝化和净氮矿化速率均呈现苗期较高、拔节期最低、成熟期升至最高的变化过程;覆膜耕作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均与土壤全氮和NO_3^--N含量、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显著线性关系.覆膜可有效调节土壤水热条件,促进土壤净氮矿化.
王伟于兴修汉强徐苗苗任瑞张家鹏
关键词:夏玉米
丹江口库区覆膜耕作土壤氮素淋失随夏玉米生长期的变化被引量:4
2016年
土壤氮素淋失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形式,也是水源地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以丹江口库区五龙池小流域为研究区,以农田黄棕壤种植夏玉米为例进行田间氮素淋失实验,通过与无覆膜耕作进行对比,研究覆膜耕作条件下土壤氮素淋失随玉米生长期的变化.结果表明,覆膜耕作土壤TN和NO_3^--N淋失量均明显低于无覆膜耕作,分别低25.68%和20.25%.夏玉米生长期内,覆膜土壤TN淋失量表现为苗期最高,拔节期和抽穗期显著降低,成熟期略微升高的变化趋势;覆膜土壤NO_3^--N淋失量表现为在苗期最高,拔节期显著降低,随后缓慢降低的变化过程;覆膜土壤NH_4^+-N淋失量表现为在苗期较低,拔节期升至峰值,抽穗期降至谷值,成熟期显著升高的变化特征.覆膜土壤TN和NO_3^--N淋失量分别与土壤中TN和NO_3^--N含量之间呈线性函数和指数函数关系;与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量之间呈线性函数关系.上述结果表明,覆膜能降低土壤中氮素的淋失量,将对减少库区农业非点源污染具有明显的作用.
王伟于兴修汉强刘航徐苗苗任瑞张家鹏
关键词:夏玉米丹江口库区
坡改梯工程对胡家山小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时空变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以丹江口库区胡家山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05、2010和2015年3个时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结合长期野外观测资料,应用输出系数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研究了以坡改梯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前后,流域非点源污染总氮(TN)负荷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坡改梯工程的实施,流域内坡度15°以上区域的耕地面积明显增加,林地和荒地面积有所减少.流域非点源污染TN负荷由工程实施前的63028 kg增加到2010年的72778 kg,实施后则降低到46876 kg.其中,农村生活的贡献率较高,3期平均贡献率为53.5%,但呈逐年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的贡献率平均为45%,呈逐年增加趋势;畜禽养殖贡献率始终较低.流域非点源氮素负荷强度的空间分布在工程实施前后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实施前,高负荷强度区主要集中在5°~15°坡度区间,实施后高负荷强度区集中在15°~35°区间,5°~8°区间成为低负荷强度区;在时间变化上,0°~8°坡度区间的TN负荷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较小,8°以上坡度区间,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随着村落污水、垃圾和畜禽粪便得到治理,居民生活、畜禽养殖非点源氮素输出明显减少;由于坡改梯工程的实施,耕地面积增加了31%.
汉强于兴修王伟徐苗苗任瑞张家鹏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输出系数法实测数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