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同强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黄河
  • 2篇水文
  • 2篇小北干流
  • 2篇黄河小北干流
  • 1篇淤积
  • 1篇灾害
  • 1篇灾害防御
  • 1篇三道防线
  • 1篇生产力
  • 1篇水旱
  • 1篇水流
  • 1篇水流结构
  • 1篇水文特性
  • 1篇水文特性分析
  • 1篇水文现代化
  • 1篇水质
  • 1篇综合评价
  • 1篇模糊综合评价...
  • 1篇揭河底
  • 1篇来沙

机构

  • 3篇水利部黄河水...
  • 1篇河海大学
  • 1篇黄委会三门峡...

作者

  • 4篇张同强
  • 1篇张汇明
  • 1篇韦晓静
  • 1篇徐磊
  • 1篇刘乾
  • 1篇屠新武
  • 1篇王平
  • 1篇王平
  • 1篇郝晋
  • 1篇王烨

传媒

  • 2篇现代商贸工业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水利发展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6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水旱灾害防御雨水情监测预报技术研究
2025年
近年来,我国水旱灾害多发频发重发。雨水情监测预报信息是打好水旱灾害防御硬仗的重要依据。总结了我国雨水情监测预报技术进展与实践应用,介绍了水文监测预报预警特别是“四预”措施在防御重大水旱灾害中发挥的支撑作用,阐述了新形势下水旱灾害防御雨水情监测预报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了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和亟须加强的几项重点工作。
刘志雨张同强
关键词:三道防线水文现代化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黄河小北干流水质中的应用
2016年
利用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十二五"期间,黄河小北干流潼关断面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汞、铅等7项指标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了评价,获得了满意结果。
席凤霞张同强郝晋马晓榛韦晓静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法水质黄河小北干流
黄河-渭河交汇处水流结构与河道演变实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黄河-渭河交汇处是黄河流域典型的大型河道交汇处之一,亦是中下游水动力和泥沙输移的重要控制节点。为进一步认识该处大宽深比、高含沙、复杂地形条件下的三维水流结构及河道演变规律,运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对该交汇处15个横断面的流场进行现场测量,采用动能校正系数(α)和动量校正系数(β)分析水动力调整过程。通过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河道平面形态,分析交汇处及上下游的河道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黄河-渭河交汇处可观测到明显的停滞区、最大流速区、流速恢复区等水动力特征区;拐角处未发现明显分离区,主要是因为该处河道过渡平顺。黄河与渭河交汇初期,由于流速差异大和河道缩窄导致流速不均匀性较强,α、β分别约为1.5、1.2,随着河道向下游展宽,流速不均匀性迅速减小。交汇处断面内存在较强的二次流,其流速可达主流流速的1/8,并向下游衰减。遥感研究表明交汇处所属黄河河段不稳定,且存在顶点的岸线淤长和对岸的岸线后退现象。
林昊张汇明张同强徐磊王平王平凌宇翔
关键词:ADCP水流结构二次流河道演变
黄河小北干流水文特性分析
2013年
简述了黄河小北干流的河道特征、气候与降水特征、水文泥沙特性、地形地貌概况以及黄河中游揭河底现象。分析了揭河底发生的条件、成因与机理以及揭河底对河道的影响与危害。
张同强王烨刘乾芦潼军屠新武
关键词:小北干流淤积来沙揭河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