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振强

作品数:1 被引量:19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纯梁采油厂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东濮凹陷
  • 1篇油层
  • 1篇沙河街组
  • 1篇剩余油
  • 1篇剩余油挖潜
  • 1篇挖潜
  • 1篇古近系
  • 1篇厚油
  • 1篇厚油层
  • 1篇凹陷

机构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篇国殿斌
  • 1篇曾萍
  • 1篇陈德斌
  • 1篇熊运斌
  • 1篇余成林
  • 1篇常振强
  • 1篇周凯

传媒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厚油层内部夹层特征及在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2年
以岩芯、测井、分析化验和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通过静态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厚油层内部夹层类型、成因和展布特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及其在挖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厚油层的夹层类型主要有泥质、物性和钙质夹层三类,以泥质夹层为主,前两者属沉积成因,而钙质类层主要属成岩成因。从厚油层内部夹层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可将其分为层状连续分布夹层、片状不稳定分布夹层和不规则冲刷-充填夹层3种。统计结果表明:横向延展非常稳定且井间对比性较强的夹层数量约占30%,而横向延展稳定性较差且连片程度不高,具空间随机性分布特征的夹层数量约占70%。夹层空间分布特征与注采配置方式共同控制了厚油层内部的不同剩余油分布模式,对夹层的深入研究有效提高了对厚油层内部剩余油的认识精度。从不同空间分布夹层所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出发,采用水平井、井网整体调整、补孔等方法和措施可获得较好的挖潜效果。
余成林国殿斌熊运斌陈德斌曾萍周凯常振强
关键词:厚油层剩余油挖潜沙河街组古近系东濮凹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