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2015—2022年成都市大气PM_(2.5)和其中12种金属元素浓度特征,并进行终生超额致癌风险评估,为制定污染物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成都市所有环境监测中心站国控点监测逐日PM_(2.5)浓度,共监测2922 d;在成都市均匀分布3个采样点定期采样PM_(2.5)并监测PM_(2.5)中金属元素含量,共监测672 d。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清理和分析,并用正态性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不同年份和不同季节污染物浓度差异,两两比较用Bonferroni法,检验水准α=0.05。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12种金属元素浓度,包括锑(Sb)、铝(Al)、砷(As)、铍(Be)、镉(Cd)、铬(Cr)、汞(Hg)、铅(Pb)、锰(Mn)、镍(Ni)、硒(Se)和铊(Tl)。从金属元素中筛选年均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限值,且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确定的1类致癌物,按照《大气污染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WS/T 666-2019)进行终生超额致癌风险评估。结果2015—2022年成都市大气PM_(2.5)连续8年年均浓度超过国家标准,PM_(2.5)在冬季浓度较高,不同年份PM_(2.5)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8.155,P<0.001)。PM_(2.5)中12种金属元素在不同年份的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0.954~1451.240,P<0.001),其中金属砷连续8年年均浓度超过国家标准,金属镉在2015年年均浓度超过国家标准,这两种金属也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以中位数浓度计算,它们的终生超额致癌风险分别为57.7×10^(-6)和3.7×10^(-6),以第95百分位数浓度计算,它们的终生超额致癌风险分别为205.0×10^(-6)和23.1×10^(-6)。结论成都市存在大气PM_(2.5)污染的情况,金属元素中砷和镉具有一定的健康风险,应了解污染物的来源并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减少居民的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