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可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苜蓿
  • 2篇紫花
  • 2篇紫花苜蓿
  • 2篇根瘤
  • 2篇根瘤菌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矿化
  • 1篇碳矿化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土壤有机碳矿...
  • 1篇农牧
  • 1篇农牧交错带
  • 1篇培养基
  • 1篇苜蓿根
  • 1篇苜蓿根瘤菌
  • 1篇外源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邓波
  • 4篇周冀琼
  • 4篇周可
  • 2篇张英俊
  • 1篇王志峰
  • 1篇张蕴薇
  • 1篇徐安凯
  • 1篇刘会
  • 1篇杨富裕
  • 1篇马晓彤
  • 1篇刘蒙

传媒

  • 2篇草地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原与草坪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紫花苜蓿根瘤菌培养基的优化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以苜蓿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ACCC17631和ACCC17676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碳氮源利用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及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2株供试菌株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分别为大豆粉和酵母粉。根瘤菌ACCC17631(ACCC17676)的最佳培养基配方(g.L-1)为:蔗糖20,大豆粉(酵母粉)2.4,K2HPO40.25,KH2PO40.25,MgSO4.7H2O 0.2,NaCl 0.1,pH为6.8~7.0。
周冀琼邓波马晓彤张英俊周可
关键词:紫花苜蓿根瘤菌培养基
3种外源培养基材料对苜蓿根瘤菌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瘤菌ACCC17631和ACCC17676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KH2PO4、黄腐酸、硝酸稀土对苜蓿根瘤菌活性的影响,以期得到最优培养基材料组合。结果表明:KH2PO4可极显著促进紫花苜蓿根瘤菌菌株ACCC17631的生长(P<0.01),最适添加浓度为300mg·L-1,对菌株ACCC17676的生长促进效果不显著;黄腐酸对2株菌的生长具有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菌株ACCC17631的最适添加浓度为0.03%,菌株ACCC17676的最适添加浓度为0.02%;硝酸稀土可促进菌株ACCC17631生长,最适添加浓度为200mg·L-1;低浓度硝酸稀土对菌株ACCC17676具极显著生长促进作用(P<0.01),最适添加浓度为400mg·L-1。菌株ACCC17631最优材料组合为100mg·L-1 KH2PO4、0.03%黄腐酸与200mg·L-1硝酸稀土;菌株ACCC17676的最优材料组合为300mg·L-1 KH2PO4、0.02%黄腐酸与400mg·L-1硝酸稀土。
周可邓波洪鹤张英俊周冀琼石茂玲邓罗伟
关键词:苜蓿根瘤菌黄腐酸硝酸稀土磷酸二氢钾
吉林省“公农1号”紫花苜蓿高效根瘤菌株的筛选被引量:1
2014年
在吉林省4个生态类型地区采集了74株不同建植年限苜蓿的根瘤,调查了"公农1号"紫花苜蓿根瘤菌株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苜蓿根瘤多数分布在根部10cm以下的须根;根瘤数量、重量受苜蓿建植年限、不同生态类型及土壤类型的影响较大。分离纯化所得的81株根瘤分离物经"公农1号"苜蓿水培回接结瘤试验,得到bc8,gzl59和da80等8个优良根瘤菌株;在温室条件下,对回接试验筛选出的8个菌株进行土壤盆栽复筛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公农1号"苜蓿生长的高效根瘤菌株。结果表明,根瘤分布在植株根部10~30cm处;在所有供试菌株中,菌株bc18、yj34、bc94和gzl59表现较为优良。菌株yj34和bc94对茎长和叶片数影响最大,茎长分别增加60.17%和59.86%,叶片数分别增加97.92%和95.92%;菌株gzl59对根长影响最大,根长增加64.32%;菌株gzl59和bc94对提高植株干重贡献最大,其中,菌株gzl59比对照增产288.24%;供试菌株对根瘤数的影响也很显著,接种菌株yj34的苜蓿根瘤数相比其他菌株较高,达104.24%。综合分析,发现根瘤菌株gzl59、bc94和yj34较其他菌株表现突出,是吉林省"公农1号"苜蓿的高效根瘤菌株。
石茂玲邓波刘蒙徐安凯王志峰周可周冀琼
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本研究以农牧交错带3种土地利用方式[苜蓿(Medicago sativa)栽培草地、莜麦(Avena nuda)-苜蓿轮作地、玉米(Zea mays)作物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中有机碳的矿化量和矿化速率,以探索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苜蓿栽培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莜麦-苜蓿轮作地最低;2)相同培养条件下,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量随着时间增加而减小;3)土壤有机碳月矿化量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有机碳矿化随土壤全氮增加而增加,但是相关性不显著。
周可刘会邓波周冀琼杨富裕张蕴薇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农牧交错带矿化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