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静平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燃烧与爆炸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矿业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爆炸过程
  • 2篇褐煤
  • 1篇点火延时
  • 1篇动力学
  • 1篇亚胺
  • 1篇乙二胺
  • 1篇乙酰
  • 1篇乙酰基
  • 1篇乙酰基二茂铁
  • 1篇硬脂
  • 1篇硬脂酸
  • 1篇乳胶基质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气流速度
  • 1篇燃烧热
  • 1篇热安全性
  • 1篇酰基
  • 1篇酰基二茂铁
  • 1篇硝酸羟胺
  • 1篇煤尘

机构

  • 6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西安近代化学...
  • 2篇中北大学
  • 1篇上海出入境检...
  • 1篇上海化工研究...
  • 1篇山东天宝化工...

作者

  • 6篇刘静平
  • 4篇徐森
  • 2篇徐司雨
  • 2篇潘峰
  • 2篇秋珊珊
  • 1篇刘静平
  • 1篇刘大斌
  • 1篇朱晨光
  • 1篇蒋伟
  • 1篇陈相
  • 1篇吴鹏
  • 1篇赵金刚
  • 1篇肖秋平

传媒

  • 4篇爆破器材
  • 1篇化学世界
  • 1篇中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3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硬脂酸粉尘爆炸过程中火焰传播试验及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硬脂酸粉尘火焰在上端开口的圆柱形垂直燃烧管道的传播过程。试验利用高速摄影系统和红外热成像仪记录了火焰的传播过程和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温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采用Fluent软件计算得到的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模拟结果揭示了硬脂酸粉尘爆炸过程中气流速度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时刻,气流速度高于粉尘火焰传播速度,是造成粉尘二次扬尘,进而产生持续爆炸的重要因素之一。
刘静平赵金刚潘峰秋珊珊
关键词:火焰温度数值模拟气流速度
温度冲击对车载乳胶基质安全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研究温度冲击对车载乳胶基质安全性的影响,分别采用ANE隔板试验、克南试验、烤燃试验研究了经过不同老化周期处理的车载乳胶基质安全特性。隔板试验中,样品1#和2#的验证板严重变形但未穿孔,样品3#的验板穿孔,表明随着老化周期的增加,乳胶基质对冲击波作用更敏感。克南试验中,样品1#和2#的试验钢管无显著变化,样品3#的试验钢管发生了爆炸,表明随着老化周期的增加,乳胶基质在强加热作用下变得更敏感。烤燃试验中,样品1#、2#和3#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分别为1 340 s、1 020 s和700 s,即随着老化周期的增加,乳胶基质受热发生热分解的速度变快。
吴鹏刘静平陈相蒋伟卜令涛徐森刘大斌
关键词:乳胶基质冲击波感度
点火延时对褐煤煤粉爆炸火焰传播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煤粉爆炸是爆炸动力学研究的基础科学问题之一,在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存在煤粉爆炸的可能性.为了探究点火延时对煤粉火焰传播过程的影响,本文以褐煤粉尘为研究对象,采用粉尘云火焰传播测试系统在不同点火延时下对质量浓度为500g/m^(3)煤粉火焰传播过程进行了研究.用高速摄影装置记录火焰的传播过程,进而分析不同点火延时下煤粉爆炸火焰传播的高度和速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点火延时的增加,火焰传播高度和火焰传播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且速度曲线呈现倒“U”型;当点火延时为100 ms时,火焰传播高度和速度均达到最大值,为最佳点火延时.
刘静平焦枫媛刘毅飞吴星亮徐司雨徐森
关键词:点火延时爆炸过程
硝酸羟胺基液体推进剂的热安全性研究
2024年
为了评估硝酸羟胺(HAN)基液体推进剂在生产、储存、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利用差式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了热分解过程,计算了热安全参数;并利用BAM撞击感度仪测试了撞击能量随温度的变化。结果显示:K-A-S法、F-W-O法和Starink法计算得到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54.8、154.6、155.6 kJ/mol;热分解自由能、活化焓和活化熵分别为128.2、150.9 kJ/mol和48.9 J/mol;热爆炸临界温度为204.2℃;绝热至爆时间为3.92~55.52 s。使用AKTS软件得到,2、4、8 h和24 h绝热诱导期对应的温度分别为123.4、119.1、114.8℃和108.2℃。包装质量为0.01、5.00、25.00、50.00 kg和100.00 kg时,自加速分解温度依次为116、104、103、102℃和101℃。不同温度下,临界撞击能量分别为>50(25℃)、40(80℃)、25(90℃)、10 J(100℃)和5 J(110℃)。因此,在生产、储存和运输HAN基液体推进剂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因碰撞等原因产生高温。
康立敏徐森朱晨光徐飞扬刘静平刘静平
关键词:热安全性DSCBAM
双(乙酰基二茂铁)缩乙二亚胺合铜的合成
2016年
以二茂铁、乙酸酐和无水乙二胺等为原料,合成双(乙酰基二茂铁)缩乙二亚胺合铜,并对其进行了IR、MS表征。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反应物配比对结果的影响。当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h,双(乙酰基二茂铁)缩乙二亚胺与二水合氯化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时,最高收率为88.9%。
刘静平肖秋平李玉艳潘峰秋珊珊
关键词:二茂铁乙二胺
褐煤煤尘爆炸火焰传播特性及燃烧热分解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煤尘爆炸是矿井安全开采的主要危险源之一。以褐煤煤尘为研究对象,探究煤尘粒径对煤尘火焰传播过程的影响。用高速摄影装置记录火焰的传播过程,进而分析不同粒径下煤尘爆炸火焰传播的高度和速度。为进一步分析煤尘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机理,借助反应分子动力学方法对煤分子燃烧中的初始热分解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爆炸火焰传播高度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传播速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煤尘粒径的减小,火焰传播高度和传播速度均呈增大的趋势;当煤尘粒径为10.5μm时,火焰传播高度和传播速度的峰值分别为623 mm和4.3 m/s;煤尘热分解主要产物为H_(2)、H_(2)O、CO_(2)和CH_(2)O,这些产物进一步与氧气的结合会促进煤尘燃烧和火焰传播过程,使得整个体系燃速加快。为煤尘热分解和燃烧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数据基础。
刘静平杨振欣赵懿明刘毅飞吴星亮徐司雨徐森
关键词:爆炸过程分子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