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金山

作品数:10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自由意志
  • 3篇辩护
  • 2篇哲学
  • 2篇神话
  • 2篇神义论
  • 2篇偏见
  • 2篇西方哲学
  • 2篇路向
  • 2篇奥古斯丁
  • 1篇点燃式
  • 1篇形而上学
  • 1篇真理
  • 1篇直觉
  • 1篇中国化历程
  • 1篇儒家
  • 1篇儒家伦理
  • 1篇上帝
  • 1篇神学
  • 1篇生态神学
  • 1篇斯特劳森

机构

  • 10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罗格斯大学

作者

  • 10篇刘金山
  • 2篇周兰兰
  • 1篇李锡寅
  • 1篇刘金山
  • 1篇刘忠长

传媒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吉林工业大学...
  • 1篇晋阳学刊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清华西方哲学...
  • 1篇宗教与哲学
  • 1篇基督宗教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199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的“三阶段说”与斯特劳森“描述的形而上学”概念被引量:1
2015年
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知识型"、"文化比较型"和"当代解释型"的三个阶段,"三阶段说"借鉴了斯特劳森的"描述的形而上学"与"修正的形而上学"之说,尤其凸现斯特劳森对描述的形而上学与修正的形而上学的区分所体现的"方法更新"方面。"方法更新"对三个阶段的"范式转换"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刘金山
论儒家伦理“金规则”的实践困境与一条可能的出路——基于一种实验伦理学理论的考察
2016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伦理的"金规则"。儒家试图通过提高主体的道德涵养,进而推己及人的方式实现这一规则,但这种方式存在着"上学难以下达"的困境。实验伦理学的"系统理论"认为,行恶的决定性因素是人所处的环境系统而非主体的自由意志。借鉴"系统理论"的洞察,摆脱"上学难以下达"困境的途径首先在于构造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得以实施的外在环境,而不仅是提高主体的道德涵养的问题。
刘金山
关键词:儒家伦理金规则
自由意志因何成为一个神话?——论分析路向的自由意志批评兼为奥古斯丁辩护
"自由意志是一个神话"是分析哲学中的著名命题,该命题针对的是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学说,其主要证据是自由意志概念经不起科学的检验。"哲学心理学解读"是以描述的方式呈现文本自身丰富性的研究方式,借助这种解读,我们能够揭示奥古斯...
刘金山周兰兰
关键词:自由意志神话偏见
自由意志因何成为一个神话?——论分析路向的自由意志批评兼为奥古斯丁辩护
"自由意志是一个神话"是分析哲学中的著名命题,该命题针对的是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学说,其主要证据是自由意志概念经不起科学的检验。"哲学心理学解读"是以描述的方式呈现文本自身丰富性的研究方式,借助这种解读,我们能够揭示奥古斯...
刘金山周兰兰
关键词:自由意志神话偏见
文献传递
认知科学与形而上学:揭穿过程中的搭档
2017年
戈德曼认为,认知科学通过揭穿计划而与形而上学相关。而本文认为,第一,认知科学不是特别地只与形而上学相关,而是普遍地与任何运用直觉的理智探究相关;第二,在揭穿计划中,形而上学本身与认知科学一道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为,揭穿计划的一个关键部分是选择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揭穿,而选择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揭穿的一个关键部分是评估这个直觉是否与实在相符合,这种评估是形而上学的评估。因此,在更广泛的揭穿计划中,认知科学和形而上学是一对搭档。与'认知科学与形而上学的相关性'这个戈德曼的用语相比,'认知科学和形而上学与更宽泛的揭穿直觉之计划的联合相关性'这个表述更不易产生误导。
乔纳森·谢弗刘金山
关键词:形而上学直觉
扩展的自由意志辩护及其内在局限
2019年
扩展的自由意志辩护是彼得·范·英瓦根为应对“恶的证据问题”而构造的一个论辩,“堕落的故事”是该论辩的核心内容,范·英瓦根认为这个论辩可以一并解释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各类恶。可以发现,扩展的自由意志辩护面临着三方面的疑难:无法说服无神论者、无法说服不可知论者、无法为某些特定的恶提供令人信服的说明。进一步,我们认为,“故事的相对性”问题是扩展的自由意志辩护的内在局限,这个问题内含在该辩护的“就人们所知为真”条件中,如果突破此局限,这个辩护会成为一种神义论。
刘金山
关键词:神义论
上帝在同受苦难——应对“无谓之恶”的莫尔特曼式神义论
2024年
威廉·罗(William L.Rowe)把“无谓之恶”作为否定上帝存在的经验证据而构造出一个“恶的证据问题”的版本。莫尔特曼用“上帝在同受苦难”判断来解答发生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毫无意义的受苦问题,从神学根据与人生经历两个层次上看,莫尔特曼所提供的是一种神义论。这种神义论能够有效应对罗的论辩。莫尔特曼在生态神学维度的思考使他能够扩展其神义论以解决“动物受苦”这个进一步的追问。
刘金山
关键词:神义论生态神学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恰当路径
2013年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恰当路径是西方哲学中国化问题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应该在中西哲学的互益对话中加以实现。中西哲学的互益对话可以从几个维度展开: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问题向度,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对话的前提——以何种模式实现对话。在宗教对话的四种模式启示之下,中西哲学的对话方式应该是尊重差异基础上的谦逊的聆听、认真的理解和开放的交流,这样才能保证对话有效和合理地进行。
刘金山
关键词:聆听
甲醇对点燃式发动机燃烧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1998年
在一台配有双燃料化油器的单缸点燃式发动机上进行了不同甲醇、汽油混合比的燃烧特性研究。实验表明,当燃料中的甲醇比例增加后,尤其是在稀混合气条件下,发动机的着火延迟期缩短,循环变动率明显减少,发动机的性能提高。当甲醇比例超过50%后,燃烧特性与纯甲醇相近。
刘金山刘金山刘忠长李锡寅
关键词:汽油甲醇燃烧特性发动机
论诠释的“四方模式”被引量:1
2020年
作者、文本、读者是现代诠释学着力关注的“三方”,基于这种理解,不少现代诠释学家在“三方模式”中展开工作,从而造成了“文本中心”“作者中心”或“读者中心”等不同诠释学观点的分歧。借鉴一些释经学家的洞察,我们认为,诠释过程中所涉及的不是三方而是四方,在现代诠释学的视域中,作为独立的第四方的是“真理”。根据这个洞察,“作者—文本—读者—真理”构成了诠释的“四方模式”。在具体的诠释实践中,“四方模式”的运行方式是:真理作为普照之光照亮整个诠释空间,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存在着循环、可逆的关系。与“三方模式”相较,“四方模式”更符合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两位诠释学家的思路。在“四方模式”下,聆听真理的声音、在真理的引导下不断修正既有理解是最为根本的诠释态度。
刘金山
关键词:真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