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瑜
- 作品数:23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攀枝花市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对其暴发疫情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甲流)疫苗接种后对甲流暴发疫情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4—5月发生在学校的1起甲流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甲流疫苗接种对该起暴发疫情的影响。结果该校542名师生中191人患病,罹患率为35.24%,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19—25日,发病人群主要为1~6年级的小学生(χ2=9.972,P<0.01),住校生发病高于非住校生,112名接种过甲流疫苗的师生发病率为16.96%,明显低于未接种疫苗的师生(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61,P<0.05),OR=0.306(95%CI∶0.180~0.521)。结论接种甲流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减少暴发疫情的发病率。
- 蒋德勇黄星辉闫姝丽刘瑜安顺兵杨凤慧张兰强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疫苗暴发疫情
- 攀枝花市蚊类监测分析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调查了解攀枝花市不同生境蚊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按《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要求,采用诱蚊灯法诱捕成蚊,并对捕获蚊虫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2009-2013年共布诱蚊灯1 200盏,累计捕获蚊虫1科4属5种5 892只,年平均密度为0.42只/(灯·h);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64.69%,骚扰阿蚊17.20%、三带喙库蚊10.43%、白纹伊蚊3.96%、中华按蚊3.71%;全年每月均有蚊虫活动,4-9月密度达到峰值,9月以后开始下降;不同环境类型成蚊密度以公园为最高,达0.54只/(灯·h),其次依次为居民区、牲畜棚、农户和医院。结论攀枝花市蚊种群密度特征和季节消长规律揭示了近年来环境干预的良好效果,建议今后仍要持之以恒地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 陈祖华唐刚刘瑜蒋德勇闫姝利黄星辉黄进
- 关键词:成蚊种群密度
- 攀枝花市居民登革热防治知识行为态度调查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居民对登革热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在全市共调查15~65周岁1100人,采用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知识行为态度调查。结果攀枝花市居民对登革热知识知晓率水平偏低(45.02%)。年龄以18~29岁(47.59%)和30~50岁(47.06%)年龄组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18岁(42.58%)和>50岁(34.00%)年龄组,文化程度越高,知识知晓率越高,职业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知识知晓率(61.11%)高于其他职业,地区以仁和区居民(54.89%)中知识知晓率较其他区(县)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行为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居民(97.56%)家庭都有泡菜坛、水养植物等适合蚊虫孳生的场所,且仍有小部分居民家中未采取任何防蚊/灭蚊措施。结论攀枝花市居民对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地区、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差异,因此应结合其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登革热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和改善居民的知识和行为。
- 李琴闫姝利黄进唐刚刘瑜陈祖华
- 关键词:登革热知识
- 2013—2019年攀枝花市性传播疾病疫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了解2013—2019年攀枝花市监测的5种性传播疾病的疫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攀枝花市性病病例资料,使用SPSS 20.0软件对疫情数据进行整理并做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3—2019年攀枝花市共报告性病病例1 80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84/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的趋势(χ^(2)=30.16,P<0.05),各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6,P<0.05)。以梅毒(820例,45.6%)和尖锐湿疣(410例,22.8%)为主,其中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50.76,P<0.05);东区和仁和区为主(占59.3%);男女性别比为1.19∶1;职业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两种职业为主(1 056例,58.7%);20~49岁中青年人群报告病例最多(1 249例,占69.4%),60岁以上老年人群报告病例数较多(262例,14.6%),年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5.47,P<0.05)。结论攀枝花市性病总体流行呈上升趋势,应加强以梅毒为主的性病监测,加强大中学生、老年人群、农民、家务及待业等高危人群的性病防治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提高人群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 刘瑜李春霞白永华廖洪秀谭志灵
-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防控措施梅毒尖锐湿疣
- 攀枝花市2004-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与对策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分析攀枝花市2004—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攀枝花市2004—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2年攀枝花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768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6.47/10万;发病高峰分别在1月、3—7月和12月,占全部病例数的71.02%;男女性别比例为1.46:1;发病以3~19岁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8.92%;学生发病最多,且发生2起暴发疫情,占总病例数的64.45%。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3—19岁为主,幼儿园、中小学校是流行性腮腺炎事件发生的重要场所,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中接种流腮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措施。
- 陈祖华闫姝利蒋德勇刘瑜唐刚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 攀枝花市2018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攀枝花市2018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为科学制定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攀枝花市2018年手足口病病例的咽拭子标本,用Real-time 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通用(EV)型、EV 71型、CA16型、CA10型、CA6型的核酸检测。结果在387例病例标本中,肠道病毒阳性305例(78.81%)。其中检出CA16型155例(50.82%)、CA6型72例(24.26%)、其他肠道病毒42例(13.77%)、CA10型29例(9.51%)、EV 71型1例(0.33%)、EV 71与CA16混合感染4例(1.31%)。全年均有阳性病例检出,6月病例达到高峰值(28.42%),8~10月维持在一定水平(29.97%);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46∶1,发病集中在4岁以下人群(89.18%)。全市5个县(区)均检测到阳性病例,均以CA16型为主要病原。结论攀枝花市2018年手足口病病原体由EV 71型、CA16型、CA10型、CA6型、EV 71+CA16混合型及其他肠道病毒构成,全年以CA16肠道病毒为主要病原;而8~11月CA6型替代CA16型成为引起本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病原。
- 沈来红李琴吕沛骏谭琳刘瑜闫姝利陈祖华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病原学实时荧光定量PCR
- 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液中检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的调查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分析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液检出霍乱弧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患者病例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采集血液、肛拭子等标本进行培养、生化鉴定、镜检、血清分型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采集患者静脉血液进行血培养,培养出霍乱弧菌,血平板上呈现有绿色金属光泽的β溶血菌落,经血清分型及药物敏感性检测,判定为不产霍乱毒素的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个案调查显示该患者曾经购买凉拌鸡肉食用,除患者外其他共同就餐者均无异常。结论该病例的发病可能与食用凉拌鸡肉有关,霍乱弧菌进入血液可能与该菌株带有霍乱溶血素和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 李华黄星辉沈来红曾华刘瑜陈祖华王素芹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乙型肝炎菌血症
- 攀枝花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分布现状调查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掌握攀枝花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分布状况,为控制登革热提供科学的预警信息。方法在2018年4-11月每月中旬开展调查,伊蚊幼虫密度采用布雷图指数法(BI)、容器指数法(CI)、房屋指数法(HI)监测,成蚊密度采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结果攀枝花市白纹伊蚊在调查时段的每月均有活动,季节性消长明显,呈单峰型,峰值在7月(BI=18.70、CI=21.40、HI=18.70),帐诱指数为13.00只/(帐·h);伊蚊幼虫密度居民区住户外(BI=16.20)>居民区住户内(13.91)>公园/绿化带(5.36),成蚊密度居民区住户外(帐诱指数7.00)>公园/绿化带(5.25)等。结论攀枝花市白纹伊蚊分布广泛,6-8月存在登革热输入和本地传播风险,应加强登革热监测与预警和环境综合治理,以及风险评估和健康教育等工作,预防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暴发流行。
- 陈祖华黄进唐刚李琴闫姝利刘瑜
- 关键词:白纹伊蚊
- 2019—2021年攀枝花市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行情况监测结果分析
- 2022年
-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行情况,为在青年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干预及有效预防和控制高校艾滋病的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2021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攀枝花市某高校抽取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行情况问卷,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2019—2021年调查问卷4812份。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1.48%。年份与知晓率之间无线性变化趋势(χ^(2)=2.316,P=0.128)。经趋势卡方检验首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比例(χ^(2)=20.856,P<0.001)、最近1次固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比例随年份增加呈上升趋势(χ^(2)=8.735,P=0.003),最近1年发生临时性行为的比例(χ^(2)=10.195,P=0.001)、商业性行为的比例(χ^(2)=3.963,P=0.047)呈逐年降低趋势。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之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0,P=0.689)。但是高年级学生一般性行为和高危性行为的发生率普遍高于低年级。各年度大学生接受预防宣传服务率、参与预防宣传服务率、艾滋病检测率之间没有线性变化趋势。但是高年级学生接受预防宣传服务率、参与预防宣传服务率以及艾滋病检测率均低于低年级学生,P均<0.05。结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知识态度行为转化效果有所提高。但是高校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侧重于低年级,导致高年级学生艾滋病防治有所忽视。当继续加强高校各年级艾滋病相关的健康教育,促进知识态度行为的高效转化,以有效遏制艾滋病在高校的蔓延。
- 刘慧刘美仙李春霞谭志灵刘瑜陈嫣
- 关键词:大学生艾滋病知晓率
- 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攀枝花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季节性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细菌性痢疾发生的高峰日及高峰期,掌握发病动态,提前做好监测,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圆形分布法对攀枝花市2005-2013年细菌性痢疾的季节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攀枝花市细菌性痢疾全年均有发病,5~6月份达高峰,11~12月份最低;2005-2013年细菌性痢疾发病逐年下降(趋势χ2=4 602.51,P〈0.01);发病存在明显的高峰日和高峰期(P〈0.01),总高峰日在6月23日,总高峰期为3月12日~10月3日,各年发病高峰日不相同或不全相同(F=44.67,P〈0.01)。结论攀枝花市细菌性痢疾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特征,3~10月为该病的流行高峰期;总体发病逐年下降,季节性有提前趋势,建议应根据其流行特点的变化适时采取和调整防控策略。
- 廖洪秀闫姝利刘瑜王素芹朱琼仙
-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