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溪
- 作品数:2 被引量:40H指数: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因素分析与护理被引量:40
- 2016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2011年7月-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150例,给予腋窝淋巴清扫手术治疗,观察与记录术后3个月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积极调查与随访患者的病历资料;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都给予肢体气压与功能锻炼干预,周期为14 d。结果 150例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20例,发生率为13.3%,Logistic回归统计学分析显示,放疗、术后切口延迟愈合、术后上肢功能锻炼和合并高血压是导致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上肢淋巴水肿20例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后,疼痛评分(1.87±0.45)分,明显下降,上臂差值(1.19±0.40)cm,明显增加,而前臂差值(0.73±0.72)cm,明显降低,与护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都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生因素包括放疗、术后切口延迟愈合、术后上肢功能锻炼和合并高血压,积极有针对性的护理能改善水肿状况与缓解疼痛,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 刘晓溪王世宣
- 关键词: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疼痛护理
- 两种乳腺癌术后康复操的效果比较
- 2010年
-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我国女性癌症死亡率的第7位,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行乳腺癌手术治疗时,需要切断或切除与肩关节、肩胛骨运动相关的肌肉及营养血管和神经,往往造成上肢某种程度的运动障碍。为了能够使乳腺癌术后患者尽快恢复术侧的肢体功能,早日回归社会,我科于2007-09至2008-06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分别采用两种康复操进行功能锻炼,并对两种康复操的效果作出评估。
- 金然刘晓溪刘洁薛萍
- 关键词:乳腺癌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