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均岳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香港城市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化学组成
  • 1篇古瓷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香港城市大学

作者

  • 2篇李果
  • 2篇李德卉
  • 2篇彭子成
  • 2篇梁宝鎏
  • 2篇余均岳
  • 1篇郑培凯
  • 1篇周静

传媒

  • 2篇文物保护与考...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明清期间景德镇祭红釉的化学组成对比研究及其科技意义被引量:5
2008年
为了进一步讨论明清两代祭红釉的发展沿革,用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了10片明永乐祭红釉和胎的化学组成,并结合已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明清期间祭红釉和胎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明代(永乐-宣德-万历)的祭红釉相比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的R_2O+RO(wt%)平均值约低20%,RO/R_2O(mol/mol)平均值约低45%,RO_2/R_2O_3(mol/mol)平均值约高34%。明代永乐和宣德的祭红釉胎式分布RO_2(mol)值均大于5.8,而清代样品均小于5.4。明清两代祭红釉化学组成的突然变化(shift),可能暗示明代的制釉工艺在清代已经失传,而在清代则自行发展起来。
彭子成梁宝鎏余均岳郑培凯李果李德卉
微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香港古瓷的化学组成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用探针型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技术测定元-明年代的香港青釉瓷、元-明年代的广东青釉瓷、宋-元年代的福建青釉瓷样品的化学组成,用胎式、釉式和主成分分区的方法,研究了香港样品主要来源于广东青瓷窑场的制品,部分来源于福建青釉瓷产品。它们同属于南方青釉瓷系列,但是其胎质成分与浙江龙泉的正宗青釉瓷不同。然而,釉式的组成分布显示,香港、广东青瓷釉与龙泉青瓷釉的化学成分有部分的重叠,表明前两处的仿龙泉青瓷釉在外观上与正宗的产品有相似的质素。
彭子成梁宝鎏余均岳李果李德卉周静
关键词:化学组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