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永泽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短链氯化石蜡
  • 2篇同位素
  • 2篇稳定同位素
  • 2篇红树
  • 2篇红树林
  • 2篇浮游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底栖动物
  • 1篇地埋式
  • 1篇盐度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生态特征
  • 1篇生态特征研究
  • 1篇生殖
  • 1篇食物
  • 1篇食物来源
  • 1篇食性
  • 1篇食性分析
  • 1篇水母
  • 1篇水体

机构

  • 9篇广西科学院
  • 5篇广西大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辽宁省海洋水...

作者

  • 9篇邢永泽
  • 5篇杨明柳
  • 5篇阎冰
  • 4篇农莹
  • 3篇高霆炜
  • 2篇周浩郎
  • 2篇吴斌
  • 1篇赖廷和
  • 1篇张俊杰
  • 1篇甄毓
  • 1篇刘项峰
  • 1篇米铁柱
  • 1篇范航清
  • 1篇刘文爱
  • 1篇兰国宝

传媒

  • 3篇广西科学
  • 2篇广西科学院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广西红树蚬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研究红树蚬(Polymesoda erosa)分布密度与潮高、底质和红树根际等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在广西廉州湾和珍珠湾红树林设置5条断面25个取样站进行采样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主成分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红树蚬多见于高潮带而鲜见于低潮带,红树蚬分布密度从高潮位向低潮位递减。红树根际与林内空地红树蚬分布密度差异不明显(P>0.05),不同红树植物树种根际红树蚬的分布密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沉积物紧实度和盐度是红树蚬分布的影响因素。
周浩郎张俊杰邢永泽吴斌阎冰
关键词:分布密度影响因素
红树林地埋式管网生态养殖系统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为研究红树林地埋式管网生态养殖系统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特征,于2012年8月1日—15日在系统的4个管理窗口,总进水口和自然海区分设采样点,每7d随潮汐涨落各进行1次浮游动物采样调查,同步监测该养殖系统的主要理化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7种,其中桡足类37种,原生动物6种,其他浮游类4种;此外,还采集到各类浮游幼体12种。坚长腹剑水蚤、针刺拟哲水蚤、小拟哲水蚤以及一种半咸水猛水蚤为主要优势种。调查期间,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受系统盐度影响明显,涨潮期间浮游动物丰度均值显著高于退潮期间,多样性指数均值相对落潮期间略高,但均匀度均值略有降低。在养殖系统一个循环周期内,生态养殖活动未使红树林区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受到干扰。
邢永泽刘项峰赖廷和范航清吴斌
关键词:红树林浮游动物生态特征
盐度对不同温度下海月水母螅状体存活和无性繁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海月水母是全球近岸海域的主要致灾水母种类之一,其螅状体的繁殖情况与种群数量是影响水母暴发的重要因素.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分别研究了高温(21℃)和低温(12℃)条件下,不同盐度梯度对螅状体存活与无性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盐度15~40时螅状体存活率均大于90%,适合出芽生殖盐度范围为20~32,其中28为最适盐度;在低盐(≤15)或高盐(≥36)环境下,螅状体会进行足囊生殖以度过不良环境条件.低温条件下,20~40盐度组螅状体存活率均大于90%,20~32盐度组适于螅状体出芽生殖,其中28盐度组出芽生殖效率最高;20~40盐度适于横裂生殖,其中28~32盐度组最利于螅状体横裂生殖.说明海月水母螅状体有较强的盐度耐受性,一定范围内盐度对螅状体无性生殖影响不显著.
邢永泽邢永泽甄毓甄毓
关键词:出芽生殖
红树蚬体内氧化逆境标志物对SCCPs暴露的响应被引量:1
2017年
实验室条件下,观测不同剂量-时间短链氯化石蜡(SCCPs)暴露下红树蚬(Polymesoda erosa)血液及鳃组织的4种氧化逆境标志物(SOD、CAT、GST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低浓度(0.5,1mg/L)和中浓度(5mg/L)胁迫组,血液和鳃组织SOD、GST酶基本表现为随胁迫时间延长,酶活性逐渐上升的趋势;高浓度(10,20mg/L)胁迫组SOD、GST酶在胁迫初期表现出很高的活性,之后逐渐下降.CAT酶在胁迫初期(1d)就表现出最高的酶活性,之后酶活性逐渐降低并最终受到抑制.低浓度胁迫组MDA含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中等浓度及以上胁迫组,MDA含量持续升高.抗氧化系统在低于5mg/L的SCCPs胁迫组能够有效发挥作用,而高于此浓度的胁迫组,抗氧化系统经过初期的应急反应后,随胁迫时间延长逐渐被破坏.本文还探讨了利用红树蚬作为指示生物的可行性.
邢永泽农莹农莹杨明柳杨明柳
关键词:短链氯化石蜡
红树蚬与歪红树蚬形态差异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从形态上区分红树蚬(Polymesoda erosa)和歪红树蚬(Polymesoda expansa)。【方法】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采用14项生物学形态性状指标比较广西廉州湾草头村红树林的红树蚬与歪红树蚬的差异。【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个比例性状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O.05),12个比例性状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O.01)。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3O.7O%,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7.76%,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O.11%,第4主成分贡献率为7.80%,累计贡献率为66.37%。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为81.7%~89.0%,夕:为81.7%~87.5%,综合判别率为86.0%。【结论】壳高、壳宽、韧带长、韧带宽等性状决定红树蚬和歪红树蚬两个种问的形态差异,判别方程可以有效将上述种群区分开来。
农莹杨明柳邢永泽高霆炜阎冰
廉州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食物来源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了解可能性食物源对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的贡献率。【方法】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广西廉州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及可能性食物源的碳、氮同位素比值(δ^(13) C值、δ^(15) N值)进行分析,并通过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估算不同食物源对大型底栖动物的贡献率。【结果】大型底栖动物的δ^(13) C值为-23.37‰^-18.09‰,δ^(15) N值为6.59‰~17.00‰,δ^(13) C值、δ^(15) N值的变化范围较大,表明大型底栖动物食物来源较为复杂多样。7种可能性食物源的δ^(13) C值为-29.09‰^-21.53‰,δ^(15) N值为6.85‰~15.67‰,其中红树植物的δ^(13) C值最为贫化。大型底栖动物的营养级别均小于3,表明它们基本属于初级消费者。SIAR混合模型计算结果显示,颗粒有机物(POM)对大型底栖动物有较高的贡献率,其次为表层沉积物(SOM),大型藻类、附生植物的贡献率较低,红树植物叶片、落叶、树皮对大型底栖动物的贡献率最低。【结论】POM、SOM是广西廉州湾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重要的食物源,红树植物不是大型底栖动物碳的主要来源。
杨明柳高霆炜邢永泽陆宇哲农莹刘文爱
关键词: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食物来源稳定同位素
红树蚬与歪红树蚬对短链氯化石蜡胁迫应答的差别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红树蚬Polymesoda erosa与歪红树蚬Polymesoda expansa对短链氯化石蜡(Short-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SCCPs)胁迫应答的差别。【方法】观察两种蚬血细胞的溶酶体中性红保持时间(Neutral Red Retention Time,NRRT)、总抗氧化活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丙二醛(MDA)含量对不同剂量-时间SCCPs的响应。【结果】在低浓度SCCPs胁迫早期,两种蚬NRRT均表现出"毒物兴奋效应",其中红树蚬表现更为明显;T-AOC值、MDA含量表明歪红树蚬对于逆境的抵抗力更强。中、高浓度SCCPs胁迫下两种蚬对SCCPs响应结果相似。【结论】红树蚬与歪红树蚬对SCCPs胁迫应答随剂量-时间变化总体趋势相似。歪红树蚬对逆境的抵抗力略强。
邢永泽杨明柳杨明柳农莹阎冰
关键词:短链氯化石蜡胁迫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光背团水虱食性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探究光背团水虱的食性特征,本研究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于2015年冬季和2016年夏季对广西北海廉州湾红树林中光背团水虱及其食物来源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 C值和δ15 N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冬季和夏季光背团水虱的δ13C值大小范围为-22.85‰^-21.87‰,平均值为(-22.46±0.35)‰;δ15 N值大小范围为11.02‰~12.85‰,平均值为(11.88±0.56)‰;光背团水虱的δ13C值、δ15 N值变化范围较小,表明其食物来源较为简单。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冬季与夏季光背团水虱的平均δ13C值差异不显著(P>0.05),而夏季的δ15 N值普遍高于冬季δ15 N值,差异显著(P<0.05);不同生长阶段的光背团水虱δ13C值、δ15 N值会随着体长的增长而增大,差异显著(P<0.05),表明光背团水虱在生长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了食性转变。光背团水虱的δ13 C值与浮游生物的δ13 C值相近,而与红树植物δ13C值差距较远,说明光背团水虱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物来源。基于R语言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计算结果显示,冬季和夏季各粒径级别浮游生物对不同生长阶段的光背团水虱的贡献率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1.2~25μm粒级的浮游生物对光背团水虱平均贡献率最高,其次为25~50μm粒级,粒径大于100μm的浮游生物对体长小于5.5mm的光背团水虱贡献率较低,对体长大于5.5mm的光背团水虱的贡献率随着体长增大而相应增大,说明不同生长阶段的光背团水虱食性有差异。对光背团水虱食性分析的结果可为深入研究团水虱爆发的原因及危害红树林的作用机理提供基础资料。
杨明柳高霆炜邢永泽兰国宝
关键词:食性浮游生物稳定同位素
水体中短链氯化石蜡污染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短链氯化石蜡(SCCPs)拟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禁止使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潜在危害,已成为国际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水体是SCCPs重要的"汇",本文着重综述了水生态系统中沉积物、水、生物体等不同环境介质中SCCPs的含量分布及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并对SCCPs的研究重点和前景进行展望。
周浩郎邢永泽阎冰
关键词:短链氯化石蜡水体污染状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