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过震文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加速加载
  • 1篇道路工程
  • 1篇地震
  • 1篇地震波
  • 1篇压实
  • 1篇震波
  • 1篇生态
  • 1篇生态需求
  • 1篇生态研究
  • 1篇沥青
  • 1篇沥青路
  • 1篇沥青路面
  • 1篇路工
  • 1篇路基
  • 1篇路基工程
  • 1篇路面
  • 1篇陆域
  • 1篇模量
  • 1篇近自然
  • 1篇环境工程

机构

  • 4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4篇过震文
  • 1篇钱劲松

传媒

  • 2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细砂路基长期性能及其保障技术研究
路基是路面结构的支撑,良好的路基长期性能则是长寿命路面结构的重要保障。在我国水网密集、地势较低的冲积平原地区或滨海地区,路基填料土源匮乏,就地取土将占用大量宝贵的耕地,增大当地环境保护负担。而与此同时,此类地区河(江)砂...
过震文
关键词:加速加载试验回弹模量
近自然陆域环境下公路生态研究与技术实现——以G40崇启高速崇明段建设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近自然陆域环境是公路建设的重要载体。高速公路建设中,需要在不损害交通安全性和时效性的前提下,实现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社会文化环境的互相融合。研究结合国家中长期规划、公路建设发展趋势及近自然陆域生态景观的产生,分析了公路建设对近自然陆域环境的生态影响,提出了公路生态设计准则。G40崇启高速崇明段所处的崇明国际生态岛,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景观系统,是典型的近自然陆域环境。结合崇明岛生态本底,介绍了近自然陆域环境下公路生态建设的7个准则和公路生态实现的4个路径。
过震文
关键词:环境工程生态需求
高含水率条件下压实黏性土路基永久变形被引量:2
2016年
对上海地区3条公路的黏性路基土样进行室内动三轴重复加载试验,以考察潮湿多雨、高地下水位地区黏性土路基高含水率(通常大于最佳含水率)状态对其永久变形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的较小幅度变化可引起黏性土永久变形成倍增加;Chai-Muria模型的拟合曲线表现出与试验值非常高的一致性,R2均保持在0.90以上,均大于Tseng-Lytton模型的拟合接近程度;使用路基土基本物性指标对Chai-Muria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回归分析,具有较好的预估效果。
过震文钱劲松
关键词:路基工程高含水率
加速加载下沥青路面地震波模量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为探索沥青路面地震波模量与路面响应的关系,在细砂路基上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进行了MLS66足尺加速加载试验,同时进行了加载区域地震波模量的测试,分析了地震波模量与加载次数、路面温度、车辙变形以及沥青面层底部拉应变的定性或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在加速加载试验过程中,地震波模量随加载次数的衰减过程大致可分为迅速衰减及稳定降低阶段,前一阶段中平均衰减速度为0.1 GPa/万次,模量减少值约占总地震波模量降低值的75%,后一阶段衰减速率降低一个数量级;地震波模量与车辙永久变形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地震波模量与上面层层底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多项式模拟可较好地表达二者关系;地震波模量与面层层底纵、横向应变变化趋势相反,且变化程度相当。
过震文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加速加载
共1页<1>
聚类工具0